为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啊
就像梦中见到花朵开放。
这梦中的花,本来就不是真的,当然也不百是哪里生长出来的。这就是“不生”之意。
梦醒之后,花没有了,我们也不能说花灭了,为什么?因为这花本来就没有生过,哪里度有灭?这就是“不灭”之意。
一切法,都是如此!都是不问生也不灭。一切法都是幻梦,只不过我们现在都是大梦之中,所以把什么都当真。
从另答一个角度讲,自性清净,没有生灭,而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幻化的幻影,所以也是不生不灭的。专
以上所说,只是一种通俗的譬喻。真正要懂得不生不灭的真意,必须是大菩萨才可以。佛经上有一句经属文:“花开见佛悟无生”,这句经文就说明只有大菩萨才能体悟无生无灭的真谛。
佛教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从缘起的角度来说的。生不是独立的生百,灭不是独立的灭;离生无度灭,离灭无生;生由灭而有,故生无自性,灭由生而有,故亦无自性。生灭既无自性,则所谓的缘生缘灭,本质上就是不生不灭,而有的知人,虽然口头上也承认“不生不灭”,但其是把灭说成不生,把生说成不灭,故其见解,要道么偏向于不生一边,要么偏向于不灭一边,不能前后贯通而为中道。比如,有人理解涅盘是烦恼和五蕴灭尽的专状态,由此灭尽,说为不生,属这其实还是落入了由有而无的“断见”,只见“灭”而不生,何有“不灭不生”呢?
一切来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今天上班时,又眼冒金星,许多金色幽浮子被我看到——我就又想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流星、如眼翳、如灯、如云”应作如是观。又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特别的如眼翳——我就想到:一切法生即不生,非生。一切法灭,即不灭,非灭。怎么解释呢?自凡是所有生出来的(能生出来的),是zd生出来后才有的,不是本来就有的,不是恒有的,不是永恒的,是会消失的,不能说是真正的、永恒的存在。所以说:生——即不是真正的生,即不生,非生。是故,非灭
知道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吗?量从来没有变过,不生也不知灭,变化的只是相,相是假的,都是幻有,只是事物由于因缘从一种形式道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是凡人却执着那个幻相(情执和淫欲),堕入生死轮回中。事实上一切法确实不生不灭。在举个例子,用一定量的积回木搭模型,可以搭出各种各样的模样(相),但是积木的总量不变(不生不灭答),搭出来的那个相是假的,只是因缘和合的假相,真如自性从来都没有变!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这种境界也叫无生法忍。
佛经说见性是不生不灭的,为什么
净空法师---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大彻大悟、见性之后是什么样子?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表演给我们看了,就是他对于老师,五祖忍和尚的报告,要求老师给他证明,他开悟是真的是假的。师父就告诉他:你说给我听听,你悟的是什么?他说了五句话。
第一句,“本自清净”。“真心”、“本性”是什么?本来自己就是清净的,有没有染污过?没有,在六道不染污,堕地狱也不染污,真心它是真的,谁都染不上,它清净。
第二个,“不生不灭”,“本不生灭”。整个宇宙都是生灭法,不管是动是静统统是生灭法,这个一定要知道。但是真心不生不灭,那叫我,叫无量寿。
第三句,“本自具足”。“真心”是什么样子?自自然然具足,它本来具足。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样样都是无量的,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本来有,所以它现出来。所以只要“明心见性”,我们想学这些东西就圆满了、就毕业了,样样具足,没有一样不知道。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
所以只要你“见性”,智慧就现前。释迦牟尼佛用这个智慧,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孔夫子的教学,老庄的成道,都是“本自具足”。而且是什么?“无师自通”。惠能大师谁教他的?没人教他,他在黄梅八个月,是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跟五祖忍和尚只见三次面。
八个月只见三次面。第一次到这边来拜师,师父把他送到槽房去工作,做苦工,舂米破柴这是他的工作。一直到神秀作偈子,他把它改掉,五祖巡寮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是当天晚上,半夜三更召见他。只见三次面。你这个要搞清楚,八个月当中见三次面,衣钵传给他了。
“无师自通”,我们要相信这句话。这句话外国人不相信:哪有不学可以通的?!你自性本有的,它怎么不通?!只要见性就行了,什么都通了。中国人懂得,印度人懂得,西方欧洲人不懂。就是叫你把心定下来,心里只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成佛,就全通了。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但本来是佛,而且是一体的,“佛佛道同”。
第四句话他说“本无动摇”。“真心”是什么?定的,没动过,没摇晃过,“如如不动”,这是真心。
所以,凡是浮动都不是真心,都是妄心,妄心是有动摇的,真心不动。所以你要怎样见本性、怎样见真心?你这个妄心不动,真心现前。
最后一句话,“能生万法”。整个宇宙,我们能看得到的宇宙,看不见的比这个更大,不知道大多少倍,真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无内”,今天量子力学是“无内”。天文学家他们所见到的是“无外”,找不到外面。这是自性,自性的体,自性的现相,自性的作用,佛法里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实”是真实,真相。你完全通达明了,就叫“菩萨”、就叫“佛”。菩萨佛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现在只是迷了,怎么迷的?六根在六尘境界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变成凡夫。起心动念还不错,还能算是菩萨,菩萨,罗汉。到分别执着就不行了,就变成六道,六道众生统统分别执着。
怎样理解不生不灭?
在佛法里,不生不灭通常用来形容什么相关内容?
首先来理解“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即是本有,本有即非因缘和合而成,无有生灭。打个比方,就好像“虚空”,虚空无始无终无边际,虚空不从他处生,也不从他处灭,不从此处生,也不从此处灭,是为本有,本来存在、如如不动、不可破坏。不生不灭即是不动,即是“常”。
生灭即是“无常”,“无常”即是苦。不生不灭即是“常住法”,不生不灭通常用来形容佛性(亦即真如、妙性、藏性、本性等)。佛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如不动。证得圆满佛性,就是远离生死而入涅盘,通俗来讲就是永生不死,这里的“死”是指不随生死烦恼流,完完全全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因为佛大慈大悲会普度众生而入轮回,但是佛陀自在无畏惧,不受生死烦恼,自己清清楚楚,自己做主,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什么时候离开就什么时候离开,不像未解脱的众生的我们,完全是由业力做主控制,整天从早烦到晚,生死不自在,今天要死就无法活到明天,想死舒服点也不行,要么就病死,要么就饿死,不能自己做主,“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
难道没有生?既然没有生,那为何人间有个说法叫出生?
世间就是因为有生,所以有灭,生灭的无常,注定我们最终要走向死亡,这是一种痛苦,生老病死苦。
所以生灭是指世间的无常,因缘所生法,而不生不灭是佛性。我们应该悟自身的佛性,而求解脱,不要留恋世间的无常!即使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和相信,起码也要多植解脱的因,乱心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亦成金刚种子,他日开花结果做佛陀!
不生不灭是用来形容空性,又名法性、真如、佛性、以及实相种种名词……。
不生的意思是百:不是由条件要素所组成。纵观万事万物度无不是由条件要素所组成
(因缘),除了空性以外,因为空性并非万事万物的任何一版事,任何一物,所以无从分解条件以及要素。
不灭的意思是:不会毁灭。既然非条件要权素所组成,就没有所谓的出生了,没有生,何来毁灭呢?
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看复法
有几种解释为?
1、是心念的不生不死制
2、妄念不生心念不死
3、把生死看开了、看淡了、看到无所谓了,心里就没有百生灭的障碍了
4、意识或精神上的不生不死
5、没有生,当然就不会有死,因为只有生了以后才会度有死
.......
什么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五蕴诸法,即因五蕴而生的一切相待而有者。
原文注解大意
不生不灭
1、“不生不灭”,五蕴真空,便无法可生,若法不生,自无可灭。一旦明了般若妙法,无妄想心,就不会有生有灭,也就无需乎求离苦,也就没有度脱苦厄一说了。
不垢不净
1、“不垢不净”,污垢与清净本来是两相对立而存在的。凡夫未破烦恼,未除贪嗔,生出了我执与法执的偏见,这就是垢秽;二乘修习者已断烦恼,无离贪嗔,能证人空,名为清净;凡夫染于有漏的恶缘,名为垢;圣人熏修无漏的善缘,名为净。
2、?空是既不可谓净,也不可谓垢的。凡夫若一念头不觉,生出妄心便是垢;圣人了达空性实相,不受拘于五蕴,不受诸法色相影响,则是净。从诸法的本然之相上说,垢也没有,净也没有,这叫“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1、“不增不减”,世人的本来心量,如大海一样宽广博大,含容万物,蕴育万机。但只有圣人才能把本来的心显示出来,不为事事物物所遮掩。
2、从极的角度看,本有的心量并非修行而有,而是修行而显,所以说心量不会因为觉悟而增另加一分,也不会因为迷妄而减去一分。凡夫似乎心量狭小,但那只是因为五蕴蔽障,六尘牵缠束缚,不能修行观照,所以才会有真心隐没不显。
3、无论凡夫,无论圣人,佛性本有,真心俱在,人为地增一分或减一分都是不可能的。
扩展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部分原文内容
1、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2、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3、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5、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不生不灭,没有开始也没有坏灭。人的色身肉体有生有灭,但真性则无生无灭。
不垢不净,垢乃污垢,净乃洁净。佛教用莲花比喻真心,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出清水而不沾。真心如莲花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心性空,无增多也无减少。觉悟成佛的,真性无增多。众生沉迷生死苦海中,真性也无减少。
扩展资料:
原文: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的涵义:
第一层是中心,心要与核心的意思。这个经最短只有二百多字,如同般若中的心,心是中心的意思,核心和心要的意思。例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所以称为《心经》。
第二层是指明当人的本心。人人都有一个真心,但我们现在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不是真的我。任何一个众生就如飞的苍蝇,小小的蚂蚁,以至于作为地狱中的鬼,都有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的德相。
这是我们的本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那个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妙明真心。要相信自己的心,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要相信这个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不生不灭,没有开始也没有坏灭。人的色百身肉体有生有灭,但真性则无生无灭。
不垢不净,垢乃污垢,净乃洁净。佛教用莲花比喻真心,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出清水而不沾。真心如莲花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心性空,无增多也无减少。觉悟成佛的度,真性无增多。众生沉迷生死苦海中,真性也无减少。
扩展资料:
心经的涵义:
第一层是中心,心要问与核心的意思。这个经最短只有二百多字,如同般若中的心,心是中心的意思,核心和心要的意思。例如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大乘佛法是全部佛教的核心,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而《心经》是般若经典的核心,所以称为《心经》。
第二层是指明当人的本心。人人都有一个真心,但我们答现在回本有的真心被妄心所遮盖。现在这个我是个妄我,不答是真的我。任何一个众生就如飞的苍蝇,小小的蚂蚁,以至于作为地狱中的鬼,都有和佛一样的智慧,和佛一样的德相。
这是我们的本心,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那个心,就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妙明真心。要相信自己的心,这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要相信这个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若波罗蜜多心经
就是zd在说事物是缘起缘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这是佛陀对世间现象的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
佛教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从缘起的角度来说的。生不是回独立的生,灭不是独立的灭;离生无灭,离灭无生;生由灭而有,故生无自性,灭由生而有,故亦无自性。生灭既无自性,则所谓的缘生缘灭,本质上就是不生不灭,而有的人,虽然口头上也承认“不生不灭”,但其是把灭说成不生,把生说成不灭,故其见解,要么偏向于不生一边,要么偏向于不灭一边,不能前后贯通而为中道。
如果怎么说你还是不能理解,那你还是先学习最基本的佛教知识吧。复制来一大堆你也看不下答去。
心经中讲:诸百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诸法,指心经前面所讲的色、受、想、行、识等诸法,其本性度为空,空性是没有生灭、没有垢净、没有增减的。问如同金黄做的耳环、戒指、项链,外在答形象不同,而本质都是黄金。外在的耳环、戒指、项链有制造(生)损坏(灭)、干净与版否(垢净)、或轻或重(增减)权,而金元素的本质却不会有生灭、垢净、增减的。
佛法说不生不灭是什么意思?
不生不灭道家佛教用语,认为无生灭变迁,即复“常住”之异名。即是本有,本有即非因缘和合而成,无有生灭。
打个比方,就好像“虚空”,虚空无始无终无边际,虚空不从他处生,也不从他处灭,不从此处生,也不从此处灭,是为本有,本来存在、如如不动、不可破制坏。不生不灭百即是不动,即是“常”。
扩展资料:
同义词:不生不死半死不活
反义词:生机勃勃
不生不灭出于《心经》度,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为:《金刚经》
多心经:如何降伏其心篇的详解
合起来便是:《金刚经》如何降伏其心篇的详解,简称:《心经》
不生不灭按照《金刚经》原文叙述便是: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问。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处于:观想不生而非死状答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生不灭
常有外道,一边说如来藏不生不灭,一边说如来藏实有。也有外道,直知接说“如来藏不生不灭而实有”。外道如此前后矛盾,自语矫乱,盖因其不知“不生不灭”真实义理。
佛法所谓不生不灭,外道亦说不生不灭,但其区别,却是弥远。
佛法之“不生”,是说本自无生道,非谓生已不生,更非以灭为因而不生。而外道众,或谓生已不生,或谓以灭为因而不生。佛法之“不灭”,是谓本自无生,自然无灭,亦如兔本无角,如何可说兔角灭?而外道众,或谓常生而不灭,或谓以生为因而不灭。
诸法不回生不灭,故不予其中起有见、起无见,乃至常无常、一异等见。此,才是中观所论之大义,诸佛所宣之正道。而外道众,不知佛法真实义,常于经论文句之中抠字眼,着文字,而谓此处说有,彼处说无。此等辈,非钝根可比,实答一阐提之类也。
不生不灭即是本有,本有即非因缘和合而成,zd无有生灭。打个比方,就好像“虚空”,虚空无始无终无边际,虚空不从他处版生,也不从他处灭,不从此处生,也不从此处灭,是为本有,本来存在、如如不动、不可破坏。不生不灭即是不动,即是“常权”。
就佛法的第一义谛而言,一切诸来法是无自性的,是性空、平等的。生,无生的实性;灭,无灭的实性,实际上是不生不灭。换言之,证得诸法不生不灭,即是证得佛法的第一义谛。故不生不灭有时被当作真如的法体、解脱的内容,更被视为如来的异名。《入楞伽经》卷四云(大正16·536b)︰‘一切诸法若离作者及因,是故不生,以无作者故,是故我说诸法不生,(中略)观一切法自相同相无体相故,是故我说诸法不灭。’该经卷六又云(大正16·551a)︰‘自不生不灭者,即如来异名(中略)。凡夫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又载佛言(大正16·552b)︰‘我所说法不生不灭者,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亦不同彼不生无常法。何以故?大慧,诸外道说有实有体性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于有无朋党聚中。大慧,我说离有无法,离生住灭相,非有非无,(中略)一切世zhidao间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大般涅盘经》卷五云(大正12·392a)︰‘又解脱者名曰虚无,虚无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虚无,(中略)真解脱者,不生不灭。是故解脱即是如来。如来亦尔,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非有为法。’故言不生不灭即是解脱。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意思?谢谢。
《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相”是虚空实体,又是诸法实相。这句话的意思说明五蕴等诸法都是缘起相,可是缘起相的本相是真空,因此而说诸法空相。
“空相”真义在大乘法中,是最深最难通达的理。“空”不是一无所有,空是诸法的真实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虚空,当然也没有物质的存在。大乘起信论:“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再说,“空相”理体是真常不变。“他”是宇宙中的理体,也是宇宙间诸缘起相的真理,可名谓天性、天理。
这个“理体”是宇宙间诸缘起相之本相,当缘起相生成时,不随缘起相生,当缘起相灭时,而不随诸相灭,因此谓之“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的道理,在妄执的凡夫众生是很难突破。因为众生蒙蔽太深,故有的五眼只剰了肉眼,肉眼只能视物质的幻生、幻成、幻灭。因此坚执可见色的物体生有与毁坏,才有生灭观念。
我们从人类的轮回现象看,去年张三的死亡,和今年李四的诞生好象是二回事,但是从死而不灭的定理来看,谁都不敢肯定今年诞生的李四,绝对不是去年死亡的张三。事实业识的轮转,只是四大水火风土的重新组合而已,也好像人去旧屋迁新居。由这种理论看来,谁不是“今之古人”,谁没有踏过古时的山河大地。佛陀讲过“天下男人皆我父,天下女人皆我母”。所以佛陀说“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的净秽相,是人人所承认,事实净与垢是无定相,只是各凭主观而已。我们从宇宙整体相来看,粪便是人人认定垢秽物,但三十年前,农作所用的肥料一定要靠粪便,当我们吃蔬菜时多么珍珍有味,从这些循环的实理来看,那有垢、净的分别。因此说“不垢不净”。
再举一例:韩国一位高僧元晓法师,年少时来中国到处参学,一日夜晚途中无旅馆,就睡在墓边,睡了一会后觉得口渴,就起身找水喝,在夜晚听到水声后就用钵去盛水,饮后觉得甘甜无比,等到第二天天亮,发现昨夜饮的泉水是墓里流出来的,不净观的心念一生就大吐一番,可是那里还有水可吐,消化了,从此他竟然觉悟“万法唯心”的道理。
“不增不减”的道理和不生不灭的道理完全一样,就是实相理体,既无生灭,就没有增减。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灭,不因修而增加,不因迷而减少,不因修而清净,不因迷而垢秽。当初惠能得法大悟后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真所谓“返本还源便到家,生死轮回一念差”。
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凡是相对而有的法,包括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都是虚无缥缈、虚妄不实的,我们万万不要一味地去追逐、执取,否则只是枉费心机而已。“诸法”,指世间一切法,亦指天地间的一切事事物物。此处指五蕴诸法,即因五蕴而生的一切相待而有者。"空相",指"真空实相"。人的真心本来是常住不动的,只因五蕴集聚心中生出私欲遮蔽真性,才会有种种执著,才会妄执外境为有,才会视所见、所闻、所嗅、所触为真,才会以五蕴为实有。
"不生不灭",五蕴真空,便无法可生,若法不生,自无可灭。一旦明了般若妙法,无妄想心,就不会有生有灭,也就无需求离苦,也就没有度脱苦厄一说了。
"不垢不净",污垢与清净本来是两相对立而存在的。凡夫未破烦恼,未除贪嗔,生出了我执与法执的偏见,这就是垢秽;二乘修习者已断烦恼,无离贪嗔,能证人空,名为清净;凡夫染于有漏的恶缘,名为垢;圣人熏修无漏的善缘,名为净。从诸法的本然之相上说,垢也没有,净也没有,这叫"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世人的本来心量,如大海一样宽广博大,含容万物,蕴育万机。
扩展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raj?āpāramitāH?daya。藏文:????????????????????????????????????????????????????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Conze(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2004)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