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成语都出自佛经
【味同嚼腊】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空中楼阁】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
【现身说法】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
【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挂羊头卖狗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曾说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市)也。”但形成现代流行的这则(挂羊头,卖狗肉)谚语,则是佛教禅宗。《五灯会元·卫州元丰院清满禅师》说:“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事,岂不寒心?”后来用“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招牌来兜售低劣的货色。
【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
【看风使帆】
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
【前因后果】
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同时,佛教又说因果必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如《因果经》说:“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陈如品》说:“善恶之报,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这就是说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报,有原因必有结果。后来以“前因后果”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借花献佛】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支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支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物去做人情。
【家贼难防】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如《杂阿含经》卷四三谓:“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六内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
【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万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森罗万象是“色”,即一切物质现象,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马祖道一禅师指出:“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灯会元》卷三)所谓“一法”,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张“三界唯心”,反对“心外取法”。“森罗万象”也作“万象森罗”。
【聚沙成塔】
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出佛典。《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象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
【醒醐灌顶】
“醒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Pan”、“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
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She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醒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醒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醒醐灌顶,甘露滋心。”
水中捞月,出自《摩诃僧祗律》,谓群猴展转相连于井中捞取月影,终堕水中而月亮犹在。喻众生认幻象为实有,终堕生死苦海。
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称释迦牟尼佛前a世为善慧仙人,觅花欲献普光如来,遇青衣人慨然相赠,遂虔心敬献普光如来,得以授记未来成佛,号释迦牟尼。
昙花一现,出自《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不二法门,出自《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真实不虚,出自《般若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五体投地,见《楞严经》:“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又见《观无量寿经》:“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如是我闻,见于诸多佛经,如《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皆大欢喜,见于诸多佛经,如《无量寿经》:“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又如《金刚经》:“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天花乱坠,出自《心地观经》:“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
天女散花,出自《维摩诘经》:“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天龙八部,见于诸多佛经,如《法华经》:“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龙女成佛。”天龙八部,意即诸天、龙神、药叉、香神、阿修罗、金翅鸟、歌神、大蟒神等八部众。
极乐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华严经》:“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如《观无量寿经》:“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勇猛精进,见于《无量寿经》:“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不可思议,见于诸多佛经,如《增一阿含经》:“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又如《金刚经》:“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循环往复,出自《圆觉经》:“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八大金刚,出自《佛顶经》:“八大菩萨,各现光明轮,各现作八大金刚。”
大慈大悲,见于诸多佛经,如《法华经》:“大慈大悲,常无懈倦。”《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出生入死,出自《无量义经》:“若有众生,得闻是语,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
弹指之间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出处:唐·司空图《偶书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梵册贝叶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出处:清·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搏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救苦救难佛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肉眼凡夫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肉眼凡胎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体。指尘世平常的人。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关于海的俗语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放龙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多
海水不可斗量斗:量器;量:计量。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
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河奔海聚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挨山塞海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芒芒苦海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茫茫苦海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盟山誓海对着山海盟誓,指男女相爱坚贞不屈
排山倒海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拔山超海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百川归海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持蠡测海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醋海翻波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大海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刀山火海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倒海翻江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倒山倾海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法海无边佛教中比喻佛法广大如大海,无边无际。
翻江倒海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福如东海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覆海移山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海内无双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海市蜃楼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海立云垂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海角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海纳百川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海屋添筹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海北天南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海水群飞比喻国家不安宁。
海不扬波比喻太平无事。
河落海干比喻一点不剩。
海外奇谈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侯门如海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胡打海摔比喻经得起磕碰,不娇贵。
侯门似海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恨海难填恨海:怨恨如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河目海口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宦海风波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回山倒海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搅海翻江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火海刀山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江海不逆小流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九洲四海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苦海无边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常和“回头是岸”连用。
精卫填海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瞒天过海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陆海潘江比喻文才很大。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囊括四海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情天孽海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群鸿戏海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山珍海错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山珍海味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如堕烟海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桑田沧海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蜃楼海市旧时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
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寿山福海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四海波静比喻天下太平。
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梯山航海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汪洋大海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挟山超海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眼空四海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血海深仇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移山倒海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以蠡测海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曾经沧海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石沉大海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百川赴海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沧海一鳞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
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辞金蹈海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
荡海拔山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东海鲸波东海上的汹涌波涛。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
东海捞针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东海逝波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东洋大海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放鱼入海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海不波溢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海涵地负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海涸石烂犹海枯石烂。
海怀霞想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仙游。后以“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海角天隅见“海角天涯”。
海阔天高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海盟山咒犹言海誓山盟。
海内鼎沸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海桑陵谷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海水难量海水是不可以去量的。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
海水桑田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海屋筹添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海涯天角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
海约山盟见“海誓山盟”。
海中捞月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韩海苏潮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河海清宴见“河清海晏”。
河涸海干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
河溓海晏见“河溓海夷”。
河溓海夷犹言河清海晏。
河门海口比喻说大话。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河清海宴见“河清海晏”。
黑风孽海喻环境、遭遇的险恶。
后海先河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回山转海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火山汤海喻艰难危险。
江翻海倒犹江翻海沸。
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江翻海搅犹江翻海沸。
江翻海扰犹江翻海沸。
江南海北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金鳷擘海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苦海茫茫苦海:苦难深重如海;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无穷无尽的苦难。
跨山压海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宽洪海量同“宽宏大量”。
连山排海形容数量多、规模大。
量如江海比喻度量非常大。
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
闷海愁山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名扬四海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潘江陆海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后遂以“潘江陆海”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飘洋航海同“飘洋过海”。
气吞湖海犹气吞山河。
情深似海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擎天架海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肉山酒海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
入海算沙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桑田碧海同“桑田沧海”。
山包海容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山崩海啸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山南海北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山容海纳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山行海宿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山肴海错犹言山珍海味。
山陬海澨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 昔人比之~,香象渡河者,诚观止之叹也。” 盼文言文翻译
李白杜甫等诗人,诗文如金翅大鹏鸟搏开海水抓住抄蛟龙一样雄健有力;又百如大象过河,脚踏河底一般精深透彻。
过去的人把他们比为如金翅大度鹏鸟分开大海一知样雄健有力;如大象过河,脚踏河底一般精深透彻。道实在是赞叹的精妙之极、完美之至啊。
〈金翅擘海〉这句词语指的是十二生肖当中的哪一个生肖?
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zhidao
[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譬如金版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搏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权取之。”
这成语就是在说金翅鸟,在佛教金翅鸟就是鸡。
原来这些成语都出自佛经
【味同嚼腊】
《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腊。”谓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后世以此比喻寡淡无味,了无情趣。如《儒林外史》:“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空中楼阁】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
【现身说法】
佛菩萨均有法身、报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自在变现,度化众生。化身能够根据众生的机缘,随时随地应现于世,所谓“千百亿化身”。佛菩萨出于大悲心,不住于涅槃寂静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众生,称为“现身说法”。释迦佛昔在兜率天为菩萨时,“于十方界,现身说法”(见《五灯会元》卷一)。观世音菩萨自称:“我与彼(众生)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楞严经》卷六)所现之身,包括人、天、龙、鬼乃至禽、鸟,花、树;所说之法,多至“八万四千法门”。后来,人们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和行为去劝说别人,也叫做“现身说法”。
【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如《维摩诘经·嘱累品》:“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又如《法华经·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谓参加法会的大众听佛讲经说法后,都感到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挂羊头卖狗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曾说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头于门而卖马肉于内(市)也。”但形成现代流行的这则(挂羊头,卖狗肉)谚语,则是佛教禅宗。《五灯会元·卫州元丰院清满禅师》说:“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机,灭先圣洪范。你等诸人,闻恁么事,岂不寒心?”后来用“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名义做招牌来兜售低劣的货色。
【顺水推舟】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应某种形势而说话、办事。原为禅语,见《续灯录》卷七:“到这里唤著顺水放船。”又如金·万松老人《从容录》:“本要以毒攻毒,长庆只解顺水推船。”“顺水推舟”在禅宗那里比喻随顺众生的机缘,开示说法。
【看风使帆】
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
【前因后果】
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同时,佛教又说因果必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如《因果经》说:“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陈如品》说:“善恶之报,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这就是说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报,有原因必有结果。后来以“前因后果”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借花献佛】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支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支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物去做人情。
【家贼难防】
本为禅语,见《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按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指内六贼而言,谓六根的贪欲。如《杂阿含经》卷四三谓:“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六内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
【森罗万象】
即纷然罗列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指天地万物。如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在宇宙的森罗万象中,我的胃痛当然不过是小事,或者简直不算事。”森罗万象一词出于三国时译出的《法句经》:“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这两句经偈怎么理解呢?
原来,森罗万象是“色”,即一切物质现象,而物质现象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马祖道一禅师指出:“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五灯会元》卷三)所谓“一法”,即指能现森罗万象的“一心”而言。佛教主张“三界唯心”,反对“心外取法”。“森罗万象”也作“万象森罗”。
【聚沙成塔】
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出佛典。《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象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
【醒醐灌顶】
“醒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醒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Pan”、“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
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She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醒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如唐.白居易《嗟落发》诗:“有如醒醐灌,坐受清凉乐。”又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闻孙悟空三个字,便好似醒醐灌顶,甘露滋心。”
水中捞月,出自《摩诃僧祗律》,谓群猴展转相连于井中捞取月影,终堕水中而月亮犹在。喻众生认幻象为实有,终堕生死苦海。
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称释迦牟尼佛前a世为善慧仙人,觅花欲献普光如来,遇青衣人慨然相赠,遂虔心敬献普光如来,得以授记未来成佛,号释迦牟尼。
昙花一现,出自《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
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不二法门,出自《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真实不虚,出自《般若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五体投地,见《楞严经》:“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又见《观无量寿经》:“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如是我闻,见于诸多佛经,如《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
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阿弥陀经》:“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皆大欢喜,见于诸多佛经,如《无量寿经》:“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又如《金刚经》:“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天花乱坠,出自《心地观经》:“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
天女散花,出自《维摩诘经》:“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天龙八部,见于诸多佛经,如《法华经》:“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龙女成佛。”天龙八部,意即诸天、龙神、药叉、香神、阿修罗、金翅鸟、歌神、大蟒神等八部众。
极乐世界,见于诸多佛经,如《华严经》:“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如《观无量寿经》:“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勇猛精进,见于《无量寿经》:“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不可思议,见于诸多佛经,如《增一阿含经》:“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又如《金刚经》:“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循环往复,出自《圆觉经》:“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八大金刚,出自《佛顶经》:“八大菩萨,各现光明轮,各现作八大金刚。”
大慈大悲,见于诸多佛经,如《法华经》:“大慈大悲,常无懈倦。”《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出生入死,出自《无量义经》:“若有众生,得闻是语,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出生入死,无怖畏想。”
弹指之间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出处:唐·司空图《偶书之四》:“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梵册贝叶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出处:清·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金翅擘海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搏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救苦救难佛经中的话。拯救在苦难中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菩萨!”肉眼凡夫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肉眼凡胎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胎:指凡人的身体。指尘世平常的人。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出处:《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海是聚集水的力量
移山倒海搬山翻倒海比喻类改造自巨力量雄伟气概
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世面平事物放眼
铸山煮海采山铜矿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获食盐比喻善于发自资源
云悲海思云似海愁思
海涯海:知识问海洋边际
蠡测海用贝壳量海比喻观察解狭窄片面
蜃楼海市旧比喻世繁华虚幻
五湖四海指全各指世界各现比喻广泛团结
四海内皆兄弟世界各民都象兄弟
石沉海石沉海底比喻没消息
血海深仇形容仇恨极、极深指杀引起仇恨
梯山航海登山航海比喻途跋涉经历险远旅程
眼空四海形容自高自都看见
泥牛入海泥塑牛掉海比喻再
挟山超海比喻做绝办事
排山倒海推高山翻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
寿山福海寿象山久福象海旧用于祝寿福
山海群山似海形容聚集非
群鸿戏海鸿:鸿雁;海:指湖象许飞鸿湖游戏形容书遒劲灵
瞒海用欺骗手段暗
恨海难填恨海:怨恨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情孽海孽:罪恶情欲罪孽深渊旧指男深深陷入情海
汪洋海水势十浩比喻摆脱境遇
涯海角形容极远或相隔极远
四海家原指帝王占全指都作自家指志四留恋家乡或
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太平
四海鼎沸四海:古四境海环绕用指全各;鼎沸:比喻局势安定同鼎水沸腾形容…
四海承风指全都接受教化
四海波静比喻太平
盟山誓海着山海盟誓指男相坚贞屈
苦海边原佛家语形容深重比苦难岸连用
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
山陬海筮?山隅海边泛指荒远
山珍海味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海产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菜肴
山珍海错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海产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菜肴
山南海北指遥远
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指男相立誓言表示情要象山海永恒变
芒芒苦海佛教语辽阔深远比喻苦难穷尽
茫茫苦海佛教语辽阔深远比喻苦难穷尽
搅海翻江形容水势浩比喻力量声势极其壮
堕烟海堕:落象掉茫茫边烟雾比喻迷失向找绪抓住要领
囊括四海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内指统全
江海逆流江海浩瀚能容纳细流缘故比喻气度才能担事
山倒海形容力量气势极强能压倒切
架海金梁比喻起重要作用杰物
金翅擘海金翅:佛经所说鸟名;擘:用手东西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胡打海摔比喻经起磕碰娇贵
海捞针海捞根针比喻极难找
陆海潘江比喻文才
积土山积水海土堆起山水蓄起海比喻积少
火海刀山比喻极其危险困难
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
航海梯山渡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路程
河海择细流比喻论律收容
河奔海聚比喻思路阔文辞畅达
精卫填海精卫衔木石决填平海旧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比喻意志坚决畏艰难
侯门海侯门象海深邃比喻旧相识位悬殊疏远隔绝
翻江倒海原形容雨势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壮
河清海晏黄河水清海没浪比喻太平
河目海口河目:形状像河眼睛眼眶平海口:像海嘴深比喻相貌非凡
河落海干比喻点剩
浩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丰富
倒海翻江形容力量或声势非浩
福东海福气象东海旧祝颂语
海晏河清黄河水清海没浪比喻太平
海屋添筹海屋:寓言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房间;筹:筹码旧用于祝寿
海外奇谈比喻没根据荒唐言论或传闻
海水群飞比喻家安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