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是什么意思,党同伐异的汉语解释
党同伐异
【近义】复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反义】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释义】伐:讨伐,攻击。制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用例】读者幸勿知比例惴测,谓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党同伐异的党是什么意思
党同伐异百[dǎngtóngfáyì]
[释义]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度,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 《后汉书·党锢列问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答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版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权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党同伐异有近义词吗?要褒义的
有同义词,不过全都是贬义词
成语:党同伐异
【拼音】:dǎngtóngfáyì
【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知。
【出处】:《后汉书·道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专身,致生种种~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近义词】: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反义词】: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属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下列电影中叙述方式和《党同伐异》完全不一样的是?
答案是:D.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是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战争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梅尔·吉布森、苏菲·玛索、凯瑟琳·麦克马克等主演。
影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百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1995年5月该片在美国上映。1996年,该片在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奖项。
扩展资料
《勇敢的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影片的人物原型就是英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华莱士。《勇敢的心》的度剧本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编剧兰德内尔手里掌握的关于威廉·华莱士的史料很少,于是兰德尔根据15世纪末爱尔兰游唱诗人亨利所吟诵的史诗创作剧情。
兰德尔最开始打算从威廉·华莱士的成年开始写起,加入孩提时的前序是后来产生的想法;按照剧本的初稿,Murron在华莱士父亲的葬礼上原本送给华莱士的是朵玫瑰而不是影片呈现的蓟花,但后来有人指出,玫瑰是英国的象征,放在这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剧里十分不合适容,所以后来换成了蓟花。
D.勇敢的心。
《党同伐异》是1916年9月5日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电影,由大卫·格里菲斯执导,丽莲·吉许、安德烈·贝兰杰、弗兰克·鲍沙其等主演。
影片在影像结构、叙事结构以及镜头运动、剪辑节奏上的创新对世界电影的艺术表复现手法影响极大,被认为是最早的经典影片之一。1958年,在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它被评为电影史上12部最佳影片之一。
扩展资料:
《勇敢的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影片的人物原型就是英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华莱制士。
《勇敢的心》的剧本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编剧兰德尔手里掌握的关于威廉·华莱士的史料很少,于是兰德尔根据15世纪末爱尔兰游唱诗人亨利所吟诵的史诗创作剧情。
兰德尔最开始打算从威廉·华莱士的成年开始写起,加入孩提时的前序是后来产生的想法;按照剧本的初稿,Murron在华莱士父亲的葬礼上原本送给华莱士的是朵玫瑰而不是影片呈现的蓟花,但后来有人指出,玫瑰是英国的象征,放在这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剧里十zd分不合适,所以后来换成了蓟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勇敢的心
叙述方知式和《党同伐异》完全不一样的是《勇敢的心》。
拓展资料
《勇敢的心》是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战争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梅尔·吉布森、苏菲·玛索、凯瑟琳·麦克马克等主演。
影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道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1995年5月该片在美国上映。1996年,该片在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奖项。
《勇敢的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回电影,影片的人物原型就是英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华莱士。《勇敢的心》的剧本答改编自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编剧兰德尔手里掌握的关于威廉·华莱士的史料很少,于是兰德尔根据15世纪末爱尔兰游唱诗人亨利所吟诵的史诗创作剧情。
电影《党同伐异》早在100年之前就交替讲述了四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国家的故事是否?
是的,电影《党同伐异》讲述了四个发生于不同历史时期,年代跨度超过2000年的故事组成了本片的故事情节。
第一个故事叫做“母与法”。讲述20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一位青年工人被人诬陷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妻子则必须在行刑之前找出真凶,营救她的丈夫。
第二个故事“耶稣受难”发生在公元27年的巴勒斯坦。耶稣被门徒出卖,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第三个故事是“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572年的法国巴黎。天主教徒发动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对婚期在即的新教徒青年也遭遇不幸。
第四个故事是“巴比伦的陷落”:公元前539年的中东,巴比伦大祭司因为与王子巴尔撒尔的恩怨,竟然在波斯大军来攻之际打开城门,巴比伦古国从此灭亡。
四段故事不是一个个单独展开,而是交替进行,十分大胆而又流畅地把时间相距甚远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平行交替叙述而造成逐渐紧张强烈的情绪而达到最高潮。
扩展资料:
幕后制作
继《一个国家的诞生》后,格里菲斯用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现偏执这一主题。影片有古巴比伦的特大场景,票房惨遭失败。尽管影片在商业上遭遇滑铁卢,但却是格里菲斯的电影艺术达到高峰的标志。
由于前一年《一个国家的诞生》取得了惊人成功,格里菲斯想再接再励拍摄一部场面更大、更有深度的影片。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投入了二百万美元的制作费,光拍摄波斯军队的一个镜头就动员了1.6万名演员,最后制作成220分钟长的巨片。
影片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剪辑手段,四个故事之间,不是讲完一个接着再讲一个,而是被分割成细小的片断,再经过重新排列后交替出现,其间只以一个母亲摇晃摇篮的镜头作为过渡――艺术上的探索性使之成为非线性叙事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这种过于先进的电影理念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时时刻刻》的结构显然可以追溯到此片。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杰作,它采用新颖的分段结构,各段的故事和背景不同,却彼此衔接流畅,由河流逐渐汇成激流,表达出对历史进程的思索,营造出了恢弘的气度。
《党同伐异》讲述了什么?
《党同伐异》是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在1916年拍摄的一部无声片。由于思想模糊,令人费解,影片上映后,对观众来说是完全失败的。但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无疑是格里菲斯电影创作的高峰,同时也是20年代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达到最高点的标志,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是一部规模庞大、耗资甚巨的影片。格里菲斯汇聚了许多著名演员,雇佣了众多群众演员,为拍摄波斯军队,竟动用16000人!同时制作了大量雄伟壮观的布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伦宫殿,纵深达1600米,周围有高达70米的尖塔,在四层楼高的城墙上,能容纳两辆4旺马拉的古战车同时交错驶过。全部摄制费用达200万美元,历时达22个月。影片亏本达100万美元以上,使格里菲斯几近破产,以致无力将这座古城拆除,在以后的10年间,一直屹立在好莱坞,成为一大“古迹”。影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交错叙述的剧作结构形式。
整个影片包括四个部分:“巴比伦的陷落”、“基督受难”、“圣巴泰勒米节的屠杀”和现代剧“母与法”。“母与法”所表现的是美国一次罢工惨案,它成为《党同伐异》的情节核心,其他插曲作为一种隐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四个故事不是分开表现,而是同时展开的,互相穿插,交替进行。格里菲斯运用交叉蒙太奇这一艺术手法,在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揭示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党同伐异的现象,从而试图阐明影片的主题思想。影片最后,镜头的切割,场景的转换,由慢而快,由徐而急,造成一股情感的激流,给观众以心灵上的撞击。
为了加强场景的宏伟气氛和真实感,《党同伐异》不仅在布景的制作上别具一格,而且通过摄影师在固定的气球上从空中俯拍,居高临下,形成独特的视角。特写镜头的运用,突出和强调了细节,创造出特定的气氛和效果。如以一双女人捏紧的手,反映她此刻的紧张心情。这一切,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党同伐异》在美国和欧洲受到冷遇,但在十月革命的苏联却受到重视。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首先认识到格里菲斯在电影艺术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并对这部影片给予正确评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