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的意思是什么?
呆若木鸡:[dāiruòmùjī]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释义: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来异而发愣的样子。
近义词:木鸡之呆、呆头呆脑、泥塑木雕、张口结舌、目瞪口呆自
反义词:神色自若、矫若游龙
例句:你怎么呆若木鸡?在想什么心事?我都叫你老半天了。
大清早就吵架,撂下一句狠话就走了,只剩下呆若木鸡的我。
杜勒斯欢迎我时,满脸是呆若木鸡的表情。
这件事让小林摸不着头脑,她站在那里呆若木鸡。
他听了电话之后,就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好像受了什么惊吓。
大学的辅导员的工知作是把读了多年书的呆若木鸡的学生改变过来。
看到警察拿出多样证物后,原本神色自如的嫌犯吓得呆若木鸡。
由于语言不同,好几次我都是跟在后,一副呆若木鸡的熊样道。
小敏在数学上可谓是呆若木鸡,但她在英语在全班堪称鹤立鸡群。
这三个男人在一边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
意思:呆,傻、发愣的样子。意为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借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1、呆若木鸡,百读音:【dāiruòmùjī】。
2、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3、典故: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度,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专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属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4、造句: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像呆若木鸡。
什么是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1、拼音:dāiruòmùjī
2、用法: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
3、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4、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大智若愚
5、出处: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白话文: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瞠目结舌
1、拼音:chēngmùjiéshé
2、释义: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
3、出处:现代·邹韬奋《经历》: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二、反义词:神色自若
1、拼音:shénsèzìruò
2、释义: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3、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白话文:第一次看到谢失仪,神情脸色毫无异样,态度镇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呆若木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瞠目结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色自若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示例: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古代形容军队军容整齐,令行禁止,纪律严明,也用呆若木鸡或者目瞪口呆来形容。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呆头呆脑,汉语成语,拼音:dāitóudāinǎo,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还指一个人的长相显得呆板或做事呆板,不灵活。也形容做事投入。
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示例:《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又想到制台刚才待他的情形,恐怕事情不妙。”
反义词:
面不改色,汉语成语,拼音是miànbùgǎisè,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出自: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示例:在危急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面不改色,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来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自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zhidao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呆若木鸡的寓言故事是什么
寓言故事故事:
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达生篇》。
扩展资料:
1、“呆若木鸡”现代的解释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例句
1、小明失手打翻热水盆,吓得呆若木鸡。
2、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3、都好半天了,他仍然呆若木鸡地瞪着天花板看。
4、看到警察拿出多样证物后,原本神色自如的嫌犯吓得呆若木鸡。
5、屋内几人被这突来的意外吓得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6、这个人叫他做什么都慢半拍,呆若木鸡的样子,令人生气。
3、近义词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
呆头呆脑: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还指一个人的长相显得呆板或做事呆板,不灵活。也形容做事投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呆若木鸡
寓言故事故事:
因为周宣王抄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袭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百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度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知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道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达生篇》。
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外篇·达生》纪渻子为王养zhidao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版,反走矣。”
纪渻[〔渻〕音shěng。]子为王〔王〕指齐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鸡已乎〕意思是斗鸡养好了吗?]曰:“未也,方虚而恃气。”[〔虚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通“骄”。]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权”[〔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向,通“响”。景,通“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全矣,异鸡(别的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个寓言: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来?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源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zhidao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
古文《呆若木鸡》
1、《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译文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扩展资料
《呆若木鸡》的故事含义
呆若木鸡本来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
有人从中领司出人生的大道理,认为人的处世如不断绝竞争之心,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消除竞争的心理,自然滑挑战竞争的对手。
后来"呆若木鸡"的意义演变为比喻人呆木不灵,失去知觉的样子,或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呆若木鸡
纪渻子来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源跑了。”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百得不得了。”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度荒而逃。
呆若木鸡的典故和来历?
呆若木鸡的典故和来历: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
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
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呆若木鸡[dāiruòmùjī]
释义: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扩展资料
呆若木鸡近义词:
木雕泥塑?[mùdiāonísù]
释义: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或静止不动。也说泥塑木雕。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
例句:怡红院里的人吓的一个个象木雕泥塑一般。
呆若木鸡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附】曾国藩观人
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李鸿章、左宗棠等名将,他精明独到的判断力,常常能慧眼识英雄,为朝廷选拔了不少的人才。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三个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个人。曾氏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氏说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着头不敢仰视,是个忠厚的人,可以给他个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他日必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个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个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却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
外表的活泼、逞强、伶俐,都是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磨练,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看似呆呆的、无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内蕴真气的木鸡,却根本不得近其身,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zhidao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典故: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例子: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回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答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