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思是
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思是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一、原文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翻译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三、出处
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
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
“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
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
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为六绝句
意思: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原诗:
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释义: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轻薄: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讥笑。尔曹:你们这些人。不废:不影响。
扩展资料
初唐四杰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
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通过各种事例来总结出一系列的要点,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诗的意思是: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原诗:
《戏为六绝句·其二》唐代: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释义: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扩展资料: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直接评价“王杨卢骆”,评价“初唐四杰”,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这是说“初唐四杰”像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屈居下僚,尤其是他们的诗风、文风,他们诗文创作不拘俗套、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之风。
但这样一来就和隋末、唐初“齐梁文风”的文坛主流相违背,尤其是在诗文的创作技巧上,就显得有点粗糙,甚至没那么精细。所以当时自诩为文坛主流的那批人,他们可能是身居高位,又可能以诗坛领袖自居,他们讲求词语华章、讲究属对精细,讲究形式要华美、典故要堆砌。
总之,诗文创作要有技巧,而技巧本身则以他们的标准为是。仿佛握着技巧的尚方宝剑,就可以讥讽、鄙视、嘲笑那些青春的清新力量,所以一句“轻薄为文哂未休”,其实说的就是那些文坛上泥古不化、手握齐梁颓靡余风、自以为握住了创作技巧的所谓文坛主流的那些人。
他们对四杰的嘲笑,笑他们词语不够华美,文风不够绮丽,最重要的是体现不出所谓的技巧与规范来,他们以为这种创作是轻薄的,所以他们哂之,他们嘲笑四杰的轻薄为文,老杜一句“轻薄为文哂未休”,刻画尽了文坛上、诗坛上这帮自留地文人、自留地诗人的可怜、可笑的嘴脸。
站在历史规律的制高点上俯瞰沧海横流的老杜,在刻画了遗老遗少的自留地文人、诗人们的丑恶嘴脸之后,径直发出振聋发聩的批判与呐喊——“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你们这般可笑的、泥古不化的自留地诗人啊。
你们自以为掌握着文坛与诗坛的圭臬、你们自以为能确定创作的规范与技巧、你们自以为在狭小圈子里互拍马屁的所谓创作,到最后,其实不过是一堆诗文的垃圾而已,空有诗文的形式与空壳,却没有真正的内涵、创作的精神与历史的风骨。
而这些正是“王杨卢骆”所有,正是“初唐四杰”所有的,是的,他们可能没有你们用词那么精细、那么尖巧、那么华美、那么形式、那么喧嚣、那么所谓技巧,但他们书写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触及到了时代的脉搏,他们替一个时代的到来发出心声与呐喊。
在你们所谓“轻薄为文”的嘲笑里,他们的笔触、他们的心声、他们的创作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所以他们终将如长江大河一般滚滚而下,终将万古不废、万古留芳。而你们这帮守旧的自留地文人啊,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就微不足道,也因此只能身名俱灭。你们对四杰的嘲讽,其实恰恰是历史对你们的嘲笑。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为六绝句
意思: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
《戏为六绝句·其二》
【作者】杜甫?【朝代】唐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站在历史规律的制高点上俯瞰沧海横流的杜甫,在刻画了遗老遗少的自留地文人、诗人们的丑恶嘴脸之后,径直发出振聋发聩的批判与呐喊,“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们这般可笑的、泥古不化的自留地诗人啊,你们自以为掌握着文坛与诗坛的圭臬,你们自以为能确定创作的规范与技巧,你们自以为在狭小圈子里,互拍马屁的所谓创作,到最后,其实不过是一堆诗文的垃圾而已。空有诗文的形式与空壳,却没有真正的内涵,创作的精神与历史的风骨。
而这些正是“王杨卢骆”所有,正是“初唐四杰”所有的。是的,他们可能没有你们用词那么精细、那么尖巧、那么华美、那么形式、那么喧嚣、那么所谓技巧,但他们书写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触及到了时代的脉搏,他们替一个时代的到来发出心声与呐喊。
在你们所谓“轻薄为文”的嘲笑里,他们的笔触、他们的心声、他们的创作,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所以他们终将如长江大河一般滚滚而下,终将万古不废、万古留芳。而你们这帮守旧的自留地文人啊,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就微不足道,也因此只能身名俱灭。你们对四杰地嘲讽,其实恰恰是历史对你们地嘲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戏为六绝句
”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思是: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出自唐朝杜甫所写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戏为六绝句·其二》
【作者】杜甫?【朝代】唐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白话翻译: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
1、戏为:戏作。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六绝句:六首绝句。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2、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3、哂:讥笑。
4、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扩展资料: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
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哪里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这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原文: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
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
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
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戏为六绝句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⑴,凌云健笔意纵横⑵。
今人嗤点流传赋⑶,不觉前贤畏后生⑷。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⑸,轻薄为文哂未休⑹。
尔曹身与名俱灭⑺,不废江河万古流⑻。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⑼,劣于汉魏近风骚⑽。
龙文虎脊皆君驭⑾,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⑿,未掣鲸鱼碧海中⒀。
其五
不薄今人爱古人⒁,清词丽句必为邻⒂。
窃攀屈宋宜方驾⒃,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六
未及前贤更勿疑⒄,递相祖述复先谁⒅?
别裁伪体亲风雅⒆,转益多师是汝师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⑵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⑶嗤点:讥笑、指责。
⑷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⑸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⑹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
⑺尔曹:你们这些人。
⑻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⑼翰墨:笔墨。
⑽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⑾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⑿翡翠:鸟名。兰苕(tiáo):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⒀掣(chè):拉,拽。
⒁薄:小看,看不起,轻视。
⒂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⒃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这是诗人对轻薄文士说的:“你们想与屈原、宋玉齐名,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齐、梁文风浮艳,重形式轻内容。这一句,诗人紧承上句说:“如若不然,恐怕你们连齐梁文人还不如呢!”
⒄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⒅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⒆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⒇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2]
白话译文
其一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其二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其三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其四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其五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其六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3]
创作背景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2]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注:指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是能表现于其它诗体的,杜甫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的作品;也缺乏运用于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显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读者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也好,或者嬉笑怒骂也好,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意思是什么?
尔曹身与名俱灭,百
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王杨卢骆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
王杨卢骆当度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回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答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