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门生意思是什么?
得意门生泛指学生,指最满意的弟复子或学生。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解释: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制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百雄传》:“他度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得意门生
【拼音】:déyìménshēng
【释义百】:得意:称心如意度;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知。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虽然和咱们满州道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版门生,他待我也实在亲热,那个人将来不可限量。”
【例句】:他是王老师的权~。
孔子是四大得意门生分别是?
孔子是四大得意门生分别是:
一、大弟子--颜回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二、二弟子--仲由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三、三弟子--端木赐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四、四弟子--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
一、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二、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木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子
大弟子---颜回,得意等级:四颗星。优点:学习认真,好学不缀,尊师重道,考虑问题全面;缺点:创新不足。孔子评价:斯人难再得
二弟子---子路,得意等级:四颗星。优点:知错就改,武艺高强,胆色过人,是孔子的贴身保zd镖;缺点:有匹夫之勇,无智者之谋。孔子评价:最忠实的追随者
三弟子---子贡,得意等级:三颗星。优点:善于谋略,富甲天下专,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游学天下的赞助商;缺点:相对于做学问,更喜欢经商。孔子评价:任劳任怨
四弟子---曾参,得意等级:一颗星。优点:踏踏实实求学,忠实憨厚,谦虚谨慎,厚积薄发,至诚至孝;缺点:进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属没发现他的才能,但是最终继承孔子衣钵的人却是他,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孔子评价:他是个诚实孝顺的人。
孔谦,字子顺,战国鲁人,孔穿之子,孔子八代孙。生卒年月不详。
孔谦相魏安厘王,“为魏王连和于赵”,封鲁文信君。他相魏王,“改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失官丢禄者皆不悦。他任魏相九个月,虽一再陈表治国大计,均不为魏王采用。遂感叹道:“言不用,居官食禄,是尸位素餐也。”乃告病归,卒于家。
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终年82岁。
子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幼年时期深受祖父思想的熏陶,相传受业于曾参。《汉书·艺文志》曾著录《子思》23篇,已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访记》等篇,相传是他的的著作。《中庸》阐述了他对“中庸”学说的看法,是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把“中庸”看成事物的本然之性,把“和”看承是事物运动的基本法则。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直达道也。”还明确却提出了“时中”的观点:“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即根据时代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来随时确定合乎时代要求的处事准则,从而发展孔子“中庸”思想。他把儒家道德观念“诚”概括世界的本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把孔子、曾子内省的修养方法,发展为“慎独”。《表记》主要谈“仁”的表率问题;《坊记》主要谈“礼”的消极防范作用。这些观点和主张构成了子思独立的思想体系。后来孟轲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其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的思孟学派。
子思曾游说于鲁、宋、卫国之间。在鲁,曾告鲁穆公“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振困匮”。宋徽宗宁元年(1102年)追谥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追谥为沂国述圣公。
孔穿,字子高,战国鲁人,孔萁之子,孔子七代孙。生卒年月不详,终年51岁。
他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楚、魏、赵三国交聘,均不就。他常与赵国公孙龙会于赵国公子平原君处。公孙龙善为“坚白异同”之辨,孔穿据理相争,折服了公孙龙。平原君曾告公孙龙,不要再与孔子高辩论了,说:“其人理胜于词,公词胜于理。词胜于理,终必受绌。”
孔鲋,字子鱼,一名甲,又称子鲋,或称孔甲。孔谦之子,孔子九代孙。生卒年月不详。
孔鲋博通经史,与魏名士张耳、陈余友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令其弟子叔孙通仕秦,后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秦相李斯始议焚书之事,孔鲋听说后,收其家中《论语》、《孝经》、《尚书》等书,藏于祖堂旧壁中,自隐于嵩山,教授弟子百余人。后陈涉为楚王,陈余使人劝孔鲋出仕,周遂往,陈涉迎至郊外,亲执其手,尊为博士、太师。孔鲋深感所言不得用,任职仅六旬(一说六个月),便托疾而退,卒于陈。
四大弟子应当是颜回、曾参、子路和子贡。
颜回无疑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门弟子中真正得道者寥寥,而颜回不但深得其道,自身的修为甚至连他的老师都自叹不如,很多时候孔子是自己说一套而做一套,言传是有的,而身教方面,则远远不及颜回,孔子是说的多做的少,而颜回同学则正好相反。颜回的律已和固穷精神更是让孔子称道不已。他对儒家精神的领悟也是其它同学所望尘莫及的,很多人终生难以领悟的道理在他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在这方面他绝对是个千年难遇的天才,《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称赞俯手皆是,比如有一次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所谓不贰过,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点恐怕连夫子自己也做不到,看孔子那虔诚的态度似乎不象老师夸耀学生,倒象是学生赞美先生。颜回被后人称为复圣,之所以没成为象孔子那样的先圣,一是他为人低调,淡薄名利,二是他尊师重道,总是让光芒照耀他的老师。颜回留下的言论和事迹很少,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更加佩服他,从他的片言只语中,可以感受到他已经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是他老师所达不到的,因为他的境界已经远超出儒家思想,更接近于释家的思想,心无挂碍而远离颠倒梦想,胸中有仁爱而又无忧无怖,四谛堪破五蕴皆空,他生必发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孔子与颜回不但是师徒情重,更是情若父子,颜回的父亲颜路是孔子儿时的玩友,也是孔子正式收的第一个学生,两家可以说是世交了。有一次孔子落荒逃难,颜回先是没跟上,后来追到孔子,老夫子喜出望外,竟然对颜回开起了玩笑:“回啊,俺还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回则回答的不卑不亢:“夫子还没死,回怎么敢死呢!”要是宰我等人说出这话,孔子一定恼了,可从颜回嘴里说出,老二不怒反喜,不住地称赞颜回懂仁义,可见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到颜回真死的时候,孔子真是如丧考妣痛不欲生,他自己亲儿子孔鲤死时也没有那么悲伤,噫!天丧予呀天丧予,回啊,你死了俺还活个什么劲儿啊!天要灭孔,天妒英才呀!
无论从哪方面说,颜回都是孔子门下第一人。是响当当的大师兄。
曾子名参,是孔夫子晚年最得意的弟子,虽然曾子在他心中的地位远不能和颜回相比,但他到了垂暮之年,能收到这样一个可继承衣钵的关门小弟子,也足够慰藉他了。曾子与颜回有相似之处,最为相似的是曾子也是父子同窗,他父亲曾晰也是孔子的学生。曾子不但位列五圣之一,还被后人冠以“子”的职称,其地位更在颜回之上,俨然与孔孟并乘,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曾子曰:“由返而缩,虽万千人,吾往矣。”自然也是一派宗师的气度,位列孔子四大弟子,正如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也。”
子路也叫季路、仲由,只比孔子小六岁,和颜路一样同为孔子最早的学生,他跟随孔子最久,事迹也最多,因此他的名声恐怕还在颜回之上,不过他生性卤莽,于悟道方面反应比较迟钝,虽然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考试不及格,但孔子还是非常喜欢他,让他当班长,我也非常喜欢他,因为他的志向与我当年一样,是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而他这个志向是至死不改,他性格率真,对朋友师友赤胆忠心,从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孔子很重视他,一次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由于南子名声不好,子路很不高兴,误以为孔子搞破鞋,孔子竟然急的在他面前赌咒发誓,如果我有歪念,就让老天爷来惩罚我!还有一次,孔子对他的弟子说对于子路的琴艺稀松平常,于是弟子们都不敬重子路,孔子知道了,连忙对弟子们说“由也登堂,尚未入室也”。对于子路的死,孔子非常痛心,他早就指出子路的性格过于耿直,遇事不计后果,有勇无谋,暴虎冯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后来果然不幸言中。每提起孔子,人们自然就想到子路,就象提到洪七公就想起郭靖一样,将他列为四大弟子之一,相信无人反对。
子贡年纪较小,入门也晚,将他列为大弟子,恐怕有不少人有异意,但不可否认由于他能言善辩,长的一表人才,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孔子曾将他比成琏瑚,这已经是很高的评论,当然和君子不器的颜回还有一定差距。子贡常年经商在外,对光大孔门有很大的贡献,据说孔子临死前还念念不忘见上子贡一面,孔子死后,其它弟子都守了三年孝,惟独子贡守孝六年,可见其师徒情义。《论语》中孔的弟子里,出了颜回曾子和子路,出现最多的就是子贡了,因此将他也忝列四大弟子之中。
孔子的四大得意门生是?
一、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
孔子得意门生,春秋末鲁国卞(今平邑县仲村镇)人,其后胤因避战事迁往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为《二十四孝》中为亲负米的主角。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孔悝,被孔悝之父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二、曾皙:或称曾点,是宗圣曾子的父亲,字子皙,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属山东平邑)人。
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蒧也。”
三、冉求:(前522-?),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
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中国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四、公西赤:(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汉族,字子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
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门弟子。?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
扩展资料: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冉有曾一度因为为季氏征税而被孔子责备,论语记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孔子于是向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是可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门七十二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