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穷途之哭的意思及解释_0

形容成语穷途之哭的意思及解释

为什么会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出自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王勃所写的这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并不是指责阮籍猖狂,而是感叹如阮籍那般风流人物,也会因穷途末路而大哭,真是可悲可叹。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关于阮籍一生三哭中的其中一次。阮籍曾自己驾着马车四处行走,与他人有目的地游走不同,阮籍并没有决定要去什么地方,而是任凭牵引马车的马匹无目的地四处闲逛。

不管马车行驶的道路有多么崎岖不平,也不管东西南北什么方向,阮籍只是一直往前走,一路喝着酒。然而再长的路也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当马车行至道路的尽头的时候,阮籍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放声大哭。等到他哭够之后,阮籍就调转马车的行驶方向,换了一条路行进,然而走着走着就又走到了路的尽头,于是阮籍又开始放声大哭。

阮籍之所以在行至道路尽头时突然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走到道路尽头这件事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阮籍身负极高的才华和能力,却无法得以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只能整日喝酒抚琴如此虚无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悲惨的现状而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与痛苦,因此才会嚎啕大哭。

阮籍的那次大哭令世人无比震撼,后曾被后世众多文人学者所引申,写入自己的作品中,唐代诗人王勃就是其中之一。

扩展资料: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基本方法即为“齐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则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阮籍

这句话的出典见于《晋书·阮籍传》: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zhidao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阮籍内喜欢独自驾着豪车,四处飙车,直至无路可走,就嚎啕大哭。

这般疯疯癫癫的行径,就是魏晋的名士风度,以放诞不羁为荣。

“猖狂”一词,容在这里就是放诞不羁的意思。

这个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王勃所想表达的是:阮籍所处之世是乱世,而自己所处是盛世,所以自己应当积极进步,“不坠青云之志”,而不能像他那样学名士风流

如何看待阮籍的穷途之哭

对于历史人物,必须抱有理解之同情。

阮籍11岁时,魏主曹丕演了一出汉帝禅位、自己登基的戏,正式结束了两汉427年的历史。在他中年时期,看到的都是曹氏与司马氏的残酷政治斗争,因此,在53岁那一年,他求为步兵校尉,远离政治中心,也正是这一年,嵇康被司马昭杀害。第二年冬,阮籍病死。他死前,魏禅位于晋的局面已定。他死两年后,魏主正式禅位于晋。也就是说,在阮籍的一生中,他亲眼目睹了两次禅代的残酷政治斗争,这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阮籍早年是有政治抱负的: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他登广武古战场,观楚汉战争处,甚至慨叹道: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然而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氏先杀曹爽,再杀夏侯玄,正是这两件事,非常生动地表现出司马氏父子的奸诈、老谋深算与残酷无情。而且,他们杀曹爽与夏侯玄,不仅牵涉政界,而还涉及大批名士,司马氏在杀曹爽的同时,依附曹爽的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也都被杀,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这件事在阮籍心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咏怀诗(二十一)》说: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内心的抱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应该怎么办?是如嵇康那样刚肠嫉恶,坚决不与司马氏和伪名士合作,还是如何曾那样投靠司马氏?他与嵇康交情颇好,要他依附司马氏,那是他不愿意的,然而像嵇康那样慷慨赴死,他也没那么激烈的性格,因此,他便只能依违于两可之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口不谈政治: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当然,还可以故为任诞: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这不仅表现了他的真性情,还能以名士之任诞免去政治之追责。

现实政治既不可为,阮籍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寄托,因此他才有那么多描写虚幻世界的诗,而天下多故的现实,也让他不由得有了人生短促的悲哀和无人诉说的苦闷,如以下几首《咏怀诗》:

(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晋书阮籍传》说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大道不可期,人欲何之?人生道路早已崩坏,自己的价值观也无由实现,人生之“穷”,莫过于此。不于此时恸哭,还能如何?鲁迅先生说:“长歌当哭,必定是在痛定之后。”而阮籍的苦闷却是无穷无尽的,他的长歌,早在穷途之前已经歌过了,如今的局面如此逼仄,只能“忧伤以终老”了。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他正是年轻时候,意气风发,加以大唐一统,又怎能体会阮籍的悲苦内心呢?

在《阮籍传》的最后,他的儿子阮浑也想要模仿父亲的任诞行为,阮籍跟儿子说道:

仲容(阮咸)已预吾此流,汝不得复尔!

他是深知他走的这条路走得有多辛苦,他也不愿意他的儿子再重复他的老路,以至于一生沉闷,不得欢愉。爱子之心,于此可见。

阮籍的穷途之哭,李白的仰天大笑

穷途之哭

释义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知伤。

出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绝望的哀伤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道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滕王阁序》:“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摘自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

仰天大笑

【解释】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求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示例】唐权·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阮籍的穷途之哭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来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出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自之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绝望的哀伤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百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度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滕王阁序》问:“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摘自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

李白的仰天大笑

【解释】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示例】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答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