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鉴空衡平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鉴空衡平的意思及解释

用衡组四字成语

衡字四字成语如下:

权衡利弊

参前倚衡抄

冰壶玉衡

合袭从连衡

散带衡门

匡衡凿壁

困心衡百虑

持衡拥璇

掊斗折衡

度望衡对宇

权衡轻重问

盱衡厉色

蚌鹬争衡

衡答情酌理

衡短论长

衡石程书

衡石量书

衡虑困心

衡门深巷

衡阳雁断

负衡据鼎

鉴空衡平

饮水栖衡

持衡拥璇比喻掌握来国家政权。

衡阳雁断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困心衡虑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源过艰苦的思考。

权衡轻重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望衡对宇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盱衡厉色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zd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

持衡拥璇比喻掌握国家政权。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衡阳雁断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困心衡虑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权衡轻重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望衡对宇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盱衡厉色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

负衡据鼎指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衡短论长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

衡门深巷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衡石程书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鉴空衡平犹言明察持平。

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掊斗折衡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权衡利弊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什么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平

打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粉饰太平粉饰:涂饰表面。把社会黑暗混乱的状况掩饰成太平的景象。

愤愤不平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歌舞升平升平:太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沟满壕平形容饱满。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修齐治平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余波未平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抱打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二满三平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忿忿不平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同“愤愤不平”。

沟满濠平濠:护城河。形容填满所有的空隙。

鉴空衡平犹言明察持平。

坎坷不平坎坷:道路坑坑洼洼。道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形容前进道路上有许多困难民,不是一帆风顺的。

路见不平指见到不平的事。

七满八平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尸鸠之平尸鸠:亦作“鸤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比喻一视同仁。亦作“尸鸠之仁”。

素昧生平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同“素昧平生”。

四海升平指天下太平。

天成地平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遇物持平指对待人和事持公正态度。

凹凸不平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平(22个):

天下太平、

歌舞升平、

四海升知平、

遇物持平、

修齐治平、道

粉饰太平、

打抱不回平、

忿忿不平、

愤愤不平、

天成地平、

路见不平、

二满三平、

沟满壕平、

坎坷不平、

沟满濠平、

鉴空衡平、

七满答八平、

尸鸠之平、

余波未平、

素昧生平、

四海升平、

凹凸不平

形容均衡的成语

【七平八稳】:qīpíngbāwěn,十分稳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谓语、定语;指处于平衡状态。

【鉴空衡平复】:jiànkōnghéngpíng,犹言明察持平。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调制剂盐梅】:tiáojìyánméi,盐、梅:调味品。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和因素,多指宰相职责。后也指调解家庭矛盾。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子母相权】:zǐmǔxiāngquá知n,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得不酬失】:道débùchóushī,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收支不平衡。

【虚实失度】:xūshíshīdù,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渡人就是渡己,人生于世,受心的控制,凡受七情六欲之苦。从而性情变得怪张,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

因为人我无别,本是一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时度人亦是最好的放下我执百,所以度人就是渡己。但是人往往犯的错度误就是去劝道和送道,而自身却不修道。自己没有好的修持,别人见你就会怀疑。所以度人就是渡知己的前提是自己的精进修持。有缘自然就度人了。品德高尚不是想高尚就高尚的,凡是人最初都有高尚品德的心理,但难在长久保持。触境就起贪嗔痴道了,就所以品德高尚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叫“学专问深时意气平”。所谓的让和退不是世俗理解的畏缩,胆怯或者逃避,而是因为意属气、心性,鉴空衡平故。自然外境风平浪静、海阔天空了。

形容平的四字成语

形容平的四字成语

一马平川如履平地男女平等打成平手凹凸不平移风平俗

素昧平生矜平躁释沟满濠平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四海升平遇物持平心平气定向平之原

无平不颇天成地平太平无象尸鸠之平

如履平地清平世界七满八平平原易野

平易近民平心易气平心定气平铺直序

平风静浪平地青云平地起雷平地起家

平地风雷平地登云平澹无奇平步青霄

平白无辜鉴空衡平忿忿不平二满三平

抱打不平阿平绝倒太平无事平安无事

万丈高楼平地起竹报平安正理平治依流平进

余波未平一碗水端平一路平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修齐治平向平之愿心平气和

素昧平生太平盛世天平地成四平八稳

四海升平天下太平秋色平分三平二满

平治天下平地起孤丁平头正脸平地风波

平心而论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平淡无奇平流缓进

平起平坐平铺直叙平心静气平地一声雷

平地楼台平白无故平步青云平易近人

平分秋色平原督邮平步登天虎落平川

公平正直沟满壕平歌舞升平公平无私

风平浪静粉饰太平风平波息愤愤不平

地平天成打抱不平持平之论秤平斗满

承平盛世不平则鸣连车平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见不平坎坷不平欢若平生虎落平阳

公平交易公平合理抱打不平

风平浪静、一路平安、四平八稳、愤愤不平、如履平地、平心而论、素昧平生、歌舞升平、打抱不平、平起平坐、公平合理、平白无故、平步青云、平头百姓、心平气和、和平共处、太平盛世、平易近人、一马平川、落平阳、天下太平、分秋色、万顷平波、心和气平、向平之愿、正理平治、陈平分肉、平等互利、平头正脸、平平泛泛

形容平的四字成语

一马平川?如履平地?男女平等?打成平手?凹凸不平?移风平俗

素昧平生?矜平躁释??沟满濠平??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四海升平?遇物持平?心平气定?向平之原

无平不颇?天成地平?太平无象?尸鸠之平

如履平地?清平世界?七满八平?平原易野

平易近民?平心易气?平心定气?平铺直序

平风静浪?平地青云?平地起雷?平地起家

平地风雷?平地登云?平澹无奇?平步青霄

平白无辜?鉴空衡平?忿忿不平?二满三平

抱打不平?阿平绝倒?太平无事?平安无事

万丈高楼平地起?竹报平安?正理平治?依流平进

余波未平?一碗水端平?一路平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修齐治平?向平之愿?心平气和

素昧平生?太平盛世?天平地成?四平八稳

四海升平?天下太平?秋色平分?三平二满

平治天下?平地起孤丁?平头正脸?平地风波

平心而论?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平淡无奇?平流缓进

平起平坐?平铺直叙?平心静气?平地一声雷

平地楼台?平白无故?平步青云?平易近人

平分秋色?平原督邮?平步登天?虎落平川

公平正直?沟满壕平?歌舞升平?公平无私

风平浪静?粉饰太平?风平波息?愤愤不平

地平天成?打抱不平?持平之论?秤平斗满

承平盛世?不平则鸣?连车平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路见不平?坎坷不平?欢若平生?虎落平阳

公平交易?公平合理?抱打不平

风平浪静、一路平安、四平八稳、愤愤不平、如履平地、百平心而论、素昧平生、歌舞升平、打抱不平、平起度平坐、公平合理、问平白无故、平步青云、平头百姓、心平气和、和平共处、太平盛答世、平易近人、一马平川、落平阳、天下太平、分秋内色、万顷平波、心和气平、向平之愿、正理平治、陈平分肉、平等互利、容平头正脸、平平泛泛

详细?

愤懑不平: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详细?

崎岖不平: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详细?

和平共处: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详细?

男女平权: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详细?

抑郁不平:抑郁:压抑郁闷。内心压抑郁闷,心中愤愤不平 详细?

死死平平:麻木不仁,没有生气 详细?

夷为平地: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详细?

平民百姓:指普通百姓 详细?

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详细?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详细?

平平淡淡:质量中等或低于中等水平,普普通通 详细?

平平泛泛: 详细?

平平静静:安宁,没有骚扰动荡 详细?

平平稳稳:平安稳当,平和稳重 详细?

平平庸庸:寻常,凡庸,不高明 详细?

平平整整:指平坦整齐 详细?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 详细?

平生之好:平生:一生;好:爱好。指一生的爱好 详细?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 详细?

平头百姓: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详细?

平庸之辈: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详细?

凸凹不平:指凹进与凸出,不在同一水平面 详细?

天下承平:国家持久太平 详细?

七平八稳:十分稳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详细?

一碗水往平处端: 详细?

男女平等: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等地位 详细?

打成平手:比赛中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详细?

凹凸不平: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详细?

天成地平: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详细?

平铺直序: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 详细?

平地风雷:犹言平地一声雷。 详细?

忿忿不平:同“愤愤不平”。 详细?

太平无事: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 详细?

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详细?

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 详细?

余波未平: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 详细?

一碗水端平: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详细?

一马平川: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详细?

一路平安:旅途上平安顺利。 详细?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详细?

素昧平生: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详细?

太平盛世: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详细?

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详细?

四平八稳: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详细?

四海升平: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详细?

天下太平: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详细?

三平二满: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详细?

平治天下: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李鸿章见过梁启超吗

(李鸿章和红儿在庭院里抽陀螺,家人通报梁启超求见)

李鸿章:红儿啊,你不是老要见康党吗?他们可来了。我告诉你啊,他们可都是三头六臂,你怕不怕?

红儿:红儿……不怕。

梁启超:(走进后院)晚生梁启超,拜见中堂大人。

李鸿章:梁先生,幸会幸会。怎么康党也到了我广东?

梁启超:其实我们倒是常来常往,只是没有机会拜见中堂。

李鸿章:(对红儿)红儿啊,你看到了?

红儿:你骗人,哪有什么三头六臂呀。

(李鸿章大笑)

梁启超:这……

李鸿章:我这个红儿啊,一直嚷嚷着要见康党。

(三人都笑了,红儿去备茶)

李鸿章:我曾跟太后说过,我也是个康党。可我背了康党的恶名,却没有见过康党的恶人。我心里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啊。

梁启超:那中堂大人今日可释然于怀了。

(两人在庭院里坐下谈话)

李鸿章:我这里可是龙潭虎穴呀。

梁启超:北京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吧。

李鸿章:梁先生有何见教?

梁启超:不敢当。但目前局势,中堂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李鸿章:哦?你说说。

梁启超:乱世出英雄。晚生为大人计,摆脱朝廷,先拥两广自立,然后挥师北上,为亚洲创建一个君主立宪国。这就是上策。

(李鸿章沉默,梁启超紧紧盯着他)

李鸿章:嗯。那,谁来当你说的那个新皇帝呀?

梁启超:晚生在拜会大人前,现行拜会了香港总督卜力先生。他答应晚生,如果光绪皇帝对以他的名义所作的事情没有责任,那么英国政府对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进行统治,是不会反对的。

李鸿章:(惊疑)嗯?

梁启超:晚生还遇见了孙文先生。

李鸿章:孙文?

梁启超:他说曾去天津拜会过您。

李鸿章:就是那个满口革命的后生吧,记得。

梁启超:孙文先生说,倘若两广在中堂大人的策动下,率先独立。革命党就支持大人做PRESIDENT。

李鸿章:什么?

梁启超:请中堂大人,当总统。

李鸿章:(表情由愠怒转为无奈)谋反哪?(片刻沉默)那中策是什么呀?

梁启超:带领兵马,北上勤王。彻底剿灭义和团,以此与各国交好于前。

李鸿章:嗯,那你的下策,我就知道了。奉诏进京,跟八国联军谈判,投身虎口。呵,是这样吧,梁先生。

梁启超:中堂大人,晚生万没料到,中堂竟然还是摆脱不了这个下策。

李鸿章:(拍拍梁启超的肩膀)卓如啊,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梁启超:晚生只是为中堂可惜。

(两人走进书房)

李鸿章:卓如啊,你这次来,是你老师的意思吧。

梁启超:晚生狂妄,自作主张。

李鸿章:你一定能自立门户。

梁启超:中堂大人,晚生还有一请。

李鸿章:哦,你说。

梁启超:晚生不才,原为中堂大人立传,请中堂允准。

李鸿章:立传?不树碑吗?

梁启超:晚生秉笔直书,绝非为了巴结中堂。

李鸿章:(笑了)红儿啊,我那些文牍履历刚收拾好了,你都拿来,交给梁先生。那些个东西呀,我活着都是宝贝,我若死了,废纸一堆。现在有卓如这样的大才子,为我作传,或许能入史传世,有益后人。老夫高兴啊。

梁启超:晚生荣幸。

摘自电视剧第25集。梁启超的上中下三策可见于他作的《李鸿章传》。但梁启超是否当面向他进言还待考,也许是编剧的发挥吧~~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应该是编剧借李鸿章之口抒发的感慨,也称得上全剧的点睛之笔。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

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梁启超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1901年,在李鸿章死后不久,梁启超即写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这是最早的李鸿章传记。梁氏是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又是中国新史学的开创者,于史学理论多有发明。他说:“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他反复申明,作史必当以公平之心行之,并引用英人格林威尔的话说“画我须像我(PaintmeasIam)”。这是他对自己为李鸿章作传的要求,就像他晚年所仍然主张的:“史家之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什么,照出来就是什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共有12章。第一章《绪论》讲评价李鸿章应有的心态,并给予他一个总的评价。梁氏说,西人有言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对于李鸿章,我不能说他不是英雄,但只不过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而不是造时势的英雄。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从中国清代以前和清朝的政治传统的角度,论述李鸿章作为一个重臣,时代为他创造历史所提供的空间,认为只有把李鸿章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给他比较准确的评价。第三章《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说的则是李鸿章的家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以及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第四章、第五章《兵家之李鸿章》讲的是李鸿章在协助曾国藩攻剿太平天国、捻军过程中的崛起、淮军的创建以及所立之“军功”。第六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评述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和治绩,剖析了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其洋务思想的分析,颇中肯綮。“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第七章《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论析了中日甲午之战的缘起,战争过程,失败的原因。认为李鸿章对甲午战争的失败结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八、第九两章是《外交家之李鸿章》,李鸿章的为官生涯,半属外交。“欲断定其功罪,不可不以外交为最大之公案”。他说天津教案使李鸿章获得声誉,并不是李鸿章的外交才能使然,而是西方列强相互争战,无暇东顾之所成。中日天津条约为以后的甲午战争埋下祸根,签订马关条约是李鸿章在战前和战争进行当中所犯错误的一个结果。中俄密约对中国权益的出卖以及引起他国的竞相效尤,瓜分中国,李鸿章更是难辞其咎。第十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写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至八国联军侵华的几年间,李鸿章除三年闲居外,又奉命治理黄河,旋授商务大臣,总督两广。第十一章《李鸿章之末路》写义和团之后,李鸿章与联军订立辛丑和约,又为中俄满洲条约所逼,在忧惧中病死。第十二章《结论》则是把李鸿章与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意在多视角地审视李鸿章。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总评论是:李鸿章是一个不学无术、谨守范围的人。所谓“不学无术”,是指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他只看到西方富强的表面原因,而没有近代先进的政治思想,因此他担当不起挽救中国危机的责任;李鸿章在军事上建有功绩,但他杀的是本国人,在反击外国侵略方面则未见立业。外交上,只知运用小谋小智,弥缝苟安以待死,外交政策“不能安顿一朝鲜”,“联俄而反堕彼谋”。对清朝来说,他是重臣、忠臣,但他“数十年重臣不能辑和国民,使为己用”,且自己“以豪富闻于天下”,在廉洁方面不能与三国时代之诸葛亮相比。与当时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如俾斯麦等相较,无论是在内政、军事、外交上,李鸿章均不能望其项背,“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

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对有关李鸿章的主要的历史事实的认定,与今天基本是一致的。许多地方的论断甚至还十分精辟,如对李鸿章的落后的政治思想的分析,对甲午战争前及战争进行期间李鸿章的失误的分析等;对李鸿章在办洋务、搞外交的种种失策以及给国家带来的严重损害也是据事直书。即使这样,梁氏却没有完全否定李鸿章,如肯定他开展洋务,说无论成效如何,但“导清国使前进以至今日之地位者谁乎?固不得不首屈一指曰,李鸿章也”。认为在处理外交上,李鸿章在清朝内最有能力和经验,无人可以代替他。清朝的衰败,不能由李鸿章一人负责。梁启超以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的诗句抒发感慨,为李鸿章所作的辩护,明显地受到客观主义史学思想的影响,与此前鞭辟入里的分析多少有些不协调。

见过。张之洞的百侄子张权在给张之洞的密信中曾谈及:度“梁卓如曾向合肥言,如以渠南海先生使知日本,必能联络日人,于中国大有裨益。”参见茅海建:《道张之洞之子张权、之侄张检、张彬的京中版密信》,权《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3月,总第99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