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的下一句是什么?
“得道多助”的下一句是,失道寡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弃城而逃的原因,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诗人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资料扩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2018-07-1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
资料扩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抄
得道多助,读音:[dédàoduōzhù]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袭。寡百助之至,亲戚畔之。”
近义词:人心向背度
反义词:失道寡助
造句:
1、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老张是个大公无私的人,得道多助,大家都支持他当厂长。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条问颠扑不破的真理。
4、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答得道多助。
5、道,是推动万物成长总力量,得道多助事业成功。
关于得道多助的历史事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事例1、周武王抄伐商纣(周武王的得道和纣王的失道)。2、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百3、元末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4、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5、解度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6、清王朝的没落(后期的腐败统治,与外国侵略者勾结镇压人民反抗)。7、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8、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知道多助。道9、抗日战争中,国共部队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
剑网3得道多助成就攻略 得道多助成就怎么得
得道多助
成就需求
当日首次锻打一次性成功。
需至少两人完成,长安东市大燕长安府的声望日常
开启条件:
开启声望需要长安西市-靖世军忠亲密
去东市长安府接任务,与另一个号轮流敲,不做成就的号无需接任务,看剑台的颜色敲,剑台红色按1剑台黄色按2,2个号合计敲正确十次即可完成成就,若失败则需要换一天抄重来
扩展资料:
游戏背景
公元745年,也就是大唐天宝四年,这一年八月,杨玉环被正式册封为杨贵妃,开始了她长达十年的受知宠生涯。也就在这一年,安禄山奉诏入朝见圣,长安的繁华再次挑动起他心中的野心之火,但是天策府却带给他无尽的震撼,他从未想过大唐还有如此强劲的部队。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安禄山一面劝说杨国忠扶植神策军来打压天策,一面开始暗暗筹办自己的军队——狼牙军。
同时震慑安禄山的还有那整个中原武林的气势,见识过藏剑山庄名剑大会的他知道道,如果想真正入主中原,那么势必要解决中原武林势力这一心腹大患。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人走进了安禄山的阵营之中。而剑网3的故事,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
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
得道多助是什么意思: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zd的帮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例子】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得道多助。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人心归向
【反义词】失道寡助、众叛亲离
扩展资料
1、得道多助的近义词
人心所向
【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是道德和正义。
【例子】严厉打击黑社会势力内,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语法】主谓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2、得道多助的反义词
众叛亲离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容。形容完全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手下拥兵不多,为人残忍无情,众人反对亲人背离,最终难以成功。
【例子】他坚持与人民为敌,以至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