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长亭短亭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长亭短亭的意思及解释

如何鉴赏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

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

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一作:更短亭)

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扩展资料:

解读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

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

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

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是描写诗人思乡的情感。

像许多古时候的游子一般,漂泊在外乡音难闻,山一程水一程,长路漫漫,看见的却仍旧是交换更替的亭子,望不到边得归途,此情此景豁达如太白也心不禁感叹。

我们中国的古诗按情感可分为几类,有离情别绪的,有抒发怀才不遇的.....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情感,就是思乡怀远。

说到思乡实在太多,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举头望明月”,月是一个表达思乡十分常见的意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王安石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像这样以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有诗人说“月是故乡明”,其实普天同月,哪里的月不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那一份乡情。明月千里寄相思,“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无论走到何方头顶这的依旧是那一片天,那一轮月。所以我们只稍一抬头,望见那一轮明月便情不自禁的怀想:同一天地间的那个称之为故乡的地方,是否也是如此花好明月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王湾的《次北固上下》。同样乡书,和归2雁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我们往往看到这些意象就能联系起思乡的情怀,这是中华名族长期文化积淀产生的一种共鸣。我爱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爱那华美的服饰,陶冶性情的书画,情真意浓的诗词......这是一笔伟大的财富,宝贵的遗产,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条件的给予呢?这些民族的精神文化留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只消一轮明月,一封家书,一叶孤舟就能引起我们心里无数的乡情。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自问自答,诗人望着漫漫长路叹见不到归程,只见到一个有一个更替的长亭短亭,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这里没有明月,没有孤雁,没有直说思乡,却由归途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亭子,让人眼前仿佛现出那条漫漫的归程。

《涉江采芙蓉》一首南北朝民歌,其中有一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与李太白的是词并不属同类,但都有一种道里悠长之感(道路的道,五里一徘徊的里)。

乡愁古今同,只因乡情乃人之常情。只有当你离家之后才会想家,出国之后发现自己竟然也是一个爱国人士,家乡变得那般可爱令人怀念。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常常忘了自己身处的地方,却在离开了之后时时想起。看不见爱,其实已置身爱里。我们也常常忘了自己,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向外看,却忘了回头看看自己。如果身处异国就尽情的思念,如果还在老地方就重新看看这故土,如果感到麻木乏味就用心的挖掘,细心地体味。如果觉得累了,就闭上那双忙碌地注视着身外之物的眼睛,休息一下,关心关心自己......

——云亭杂感

更读gēng(一声),连续、接续的意思。

古代道路上每隔一段路程都百会有供人休息的亭子,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诗人极目远眺问哪里才是归程,却只看到回家的路上长亭连着短亭(形容故乡极远)。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度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知。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道。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版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权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古诗文中的“长亭、短亭、离亭”等亭名各包含什么意思

古代的亭,很多时候就是驿站,按离城距离,俗称有复3里亭、5里亭、10里亭等。长亭指的是5里以外的,短亭是5里以内的。作为礼制貌或者说官场潜规则,主人对重要客知人是应该在城外的驿站迎接或送别。送别又特别容易引人伤感,所以又叫离亭。越重要的客人道送的越远。

有关“亭(长亭)”意象的诗句及评析

1、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1)原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翻译: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极为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

(3)评析:

主人公此刻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哪里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主人公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2、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杜甫《曲江对雨》

(1)原文: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2)翻译:

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

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

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殿门深锁,无人焚香。

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

(3)评析:

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俞陛云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3、孤山寺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翻译: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3)评析: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1)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

(3)评析: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原文: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翻译:

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3)评析:

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

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扩展资料: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王国维《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3、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晏几道《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

4、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百度百科——曲江对雨

百度百科——钱塘湖春行

百度百科——雨霖铃·寒蝉凄切

百度百科——淮上与友人别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