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声东击西的意思及解释_1

形容成语声东击西的意思及解释

声东击西什么意思?

释义: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指虚张声势使敌人产生错觉,而突然袭击其不备之处。

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原文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④。

注解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料,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④利其不自主而攻之:不自主,既不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前进的方向和攻击目标,全句译为:敌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前进方向,对我方有利,应乘机进攻、打击敌人。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运用案例

声东击西破命案

北魏时,有两个充军到杨州的逃犯,一个叫解庆宾,一个叫解庆安,他们是亲兄弟。解庆安逃脱在外,为了掩人耳目,解庆宾诬告是曾与他们结仇的当地人李盖、苏显甫二人杀了解庆安。

李盖、苏显甫大呼冤屈,连忙辩解道:早晨二人才看到解庆安匆匆往城外出走,怎么转眼间解庆宾就把血肉模糊的解庆安尸体搬回了家?而证人是一位巫婆,她是根据算卦推算出来的。杨州府又经严刑逼供,李、苏二人屈打成招,此命案被草率地结案,上报到河东太守李崇处。

李崇仔细查阅案情,认为该案疑点重重,他又是个不信鬼神的清官,为了查明真象,他使出一计:不久,杨州传出上面的消息,说李、苏二人被判死罪,待秋后问斩。一天,从州郡下来二位公差,直接找到解庆宾说:“你是不是有个兄弟叫解庆安,他在外地杀了人。”,解庆宾忙说:“我兄弟被人打死了,现在已结案了,你们一定搞错了。”;

公差说:“解庆安曾告诉我们,他有个兄弟在杨州,很有钱,他苦苦向我们求情:让他兄弟出笔钱,来救他的性命。今天既然认错了,那就算了。”。二位公差欲走,解庆宾急忙把他们拉住说:“那真是我兄弟,他其实没死,是逃遁在外,为了不让别人怀疑,我找了个替死鬼,不巧又被李盖、苏显甫发觉,他们与我有仇,就干脆说是他们杀了我兄弟的。”。

二位公差以“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为由,把解庆宾叫进当地的一个茶馆,李崇与杨州府衙等正等在那。原来,判李、苏死罪,二位公差说情等事端都是李崇声东击西的计谋。解庆宾见事情败露,只得俯首认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东击西(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的上一句是什么

声东击西的上一句是百:

避实就虚,声东击度西。

不过,好像声东击西没有上一句。那么,我给你找一些出处。

《淮南子·兵问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答以柔而回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答,其实击西。”

声东击西的意思

【汉语copy文字】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汉语拼音】shēngdōngjīxī

【英文翻译】makingafeinttotheeastandattackinginthewest

【词语解释】知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字词解释】声:声张。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反义词】无的放矢

【同韵词】瓜代之期、悬壶行医、劝百讽一、淡饭黄齑、政令不一、心道口如一、走漏天机、良莠不一、苍翠欲滴、娇娇滴滴、......

【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抄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百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度百十一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声东击西(shēng?dōng?jī?xī)?英文翻译making?a?feint?to?the?east?and?attacking?in?the?west,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问言出东,其实击西。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查看更多>>【近义答词】:出其不意、出奇制胜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

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出处:《淮南子·兵略训》。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声东击西(shēngdōngjīxī)是一个汉语成语,英文翻译makingafeinttotheeastandattackinginthewest,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这一策略在于把对方的注意力用在我方不甚感兴趣的地方,使对方增加满足感。这是谈判中常常使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能使我方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谋得我方利益的同时,使对方也感到最大的满足。

扩展资料:

典故: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

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中的声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shēngdōngjīx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shēngdōngjīxī]

声:声张zd。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

宋·张回纲《乞修战船札子》:“况虏情难测;左实右伪;声东击西。”

例句

虽然现在这里还没什么动静,但地势险要,千万麻痹不得,小心敌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围魏救赵答调虎离山避实就虚东声西击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反义词

围魏救赵无的放矢

声东击西的故事简介

声东击西

1、故事简介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2、解释: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3、示例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元·脱脱等《宋史·高敏传》:“兵家之事,声东击西。”

4、古文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5、注释

①萃:通“悴”,即憔悴。指敌人情之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预测

6、译文

敌方军心动摇,军如无头之蝇,乱撞乱碰,就不能判明和应付突发事变,这是指挥官失去分析判断情况的能力的一种象征。要利用敌人失去控制力无法自主的时机将其消灭。

7、可以点开这个链接观看视频

网页链接

最后可以给个赞吗,谢谢。制作不宜,不喜勿喷。(?不@我,请不要乱复制,谢谢配合)

原创:海盐私语

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没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1、故事简介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2、解释: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3、示例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元·脱脱等《宋史·高敏传》:“兵家之事,声东击西。”

西汉,七国反,周zhidao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内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容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解析】

这则按语通过使用此计的两个战例,来提醒使图此计的人必须考虑对手的情况:敌方指挥确可扰乱,用此计必胜,如果对方指挥官头脑冷静,识破计谋,此计就不可能发挥效力了。黄巾军中了李隽佯攻西南方之计,遂丢失宛城(今河南南阳)。而周亚夫处变不惊,识破敌方计谋。吴军佯攻东南角,周亚夫下令加强西北方向的防守。当吴军主力进攻西北角时,周亚夫早有准备,吴军无功而返。

声东击西之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声东击西【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声东击西【故事】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