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有度,不要逆来顺受说的是什么?
我们提倡处世要学会忍让,但这种忍是有限度的,并非对一切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在一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上提倡忍,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原则性的问题面前,决不能做“缩头乌龟”。要辩证地看待忍,要有所忍,有所不忍。
在现实中,并非一切都可以忍,也不是一切“忍”都可以无止境地接受,它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要看这种“忍”是否对自己本身所追求的目标有好处。如果的确是有好处的,则应该“忍”,如果它会损害自己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则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不该忍的忍,那是懦弱的表现;该忍的不忍,那是鲁莽的作为。做人懂方圆之道,自然处忍与不忍于胸腹之中。
有的人确实是性格上天生温和、善良,但要注意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发。心里要清楚,对什么人可以忍让,对什么人却不能忍让。如果你的忍让带了“讨好”的味道,那就大错特错了。靠忍让去换得别人的好感,往往适得其反。除非你遇到一个非常善良的智者或者和你一样喜欢一味忍让的人。
一忍再忍,就会让人觉得你比较软弱,分不清是非。在忍让的同时,总会在是非问题上作些妥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些时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马善受人骑,人善受人欺。”过于软弱和老实的人常常会成为别人拿捏和欺负的对象,所以在必要时必须给对方以痛击,让别人知道你并不是好欺负的。
吃柿子捡软的捏,生活中一些蛮横霸道的恶人之所以能得意一时,就因为社会上老实人太多。他们作威作福、发火撒气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他们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
一个人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蛮横霸道的恶人感到无从下手,得不偿失。
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技巧。这一形象时刻提醒那些恶人,招惹我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代价的。
在社会中生存,事实上,只要你显示出你是一个不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也许你不必处处睚眦必报,只要你能抓住一两件事,大做文章,让冒犯者品尝到你的厉害,你就立刻能收到一种“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首先,可以树立一个泼辣的形象。所谓的泼辣,便是敢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别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谁敢让他受气,谁当面就会下不来台。他敢哭敢闹、敢拼敢骂,口才好,又敢揭老底儿,所以,很少有人敢引火烧身,自讨没趣。
其次,树立一个实力派形象。塑造实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时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慕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能量巨大,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后果难挡。所以,人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持有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总而言之,树立一个不好惹、不受气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一形象,就好比是种下了一棵大树,从此,你便可以在树荫下纳凉了。
如果面对恃强凌弱者,放弃反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只会使对方得寸进尺。只有勇于反抗,敢于斗争,才能使自己成为强者。
人类社会跟动物界相似,时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发生,一类人总爱处处占别人的便宜,凌驾于弱者之上;而另一类人就是所谓的“受气包”,很自然地成了被人欺侮的对象。
须知,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受气包”。那些经常成为众人发泄对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气的道路上迈不开步子,往往是因为他们首先用自己的左脚踩住了右脚。他们从未做过一件自己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他们在第一次受气时就放弃了反抗,这一行为的反复便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和社会交往模式,而逐渐地把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当做了正常现象,而别人则认为你就应该逆来顺受。因此,你所受过的气越多,你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气。
如何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那就是要勇敢打破第一次,真正地进行一次反抗,让施气者认识到你并不是天生就该受别人气的。许多人选择忍气吞声,他们往往患得患失,怕这怕那,自己在主观上吓倒了自己。而无数的事实证明,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跨过这道门槛,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会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进行第一次反抗,你就永远不知道新世界的滋味有多么好。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尝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更多次的反抗。久而久之,你就会修正你的心理定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由一个甘心受气、只能受气的人,变成了一个不愿受气也不会受气的人。有这样一则故事,对我们就很有启发意义。
一名大学生由于天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因此,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做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给看包的任务……但在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欢乐。
由于他的软弱和极度忍耐,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一向木讷的他来了个总爆发,一场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没有他的票。他脸色铁青,雷霆万钧,激动的声音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虽然那场演出的票很少,但是这位同学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了两张票,摔门而去。大家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
后来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似乎好多了,再没有人敢未经他的同意便轻易地拿走他的什么东西了。
由于他突破了第一次,他也由受气者变成了一个不再受气的人。
在一些事情上,忍久了,自己也会觉得很压抑。很少有人能非常轻松地、愉快地一再忍让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在心里总要作一番斗争。忍让的次数越多,越是痛苦。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大的不利是损害健康,同时也放纵了别人。一般来说,别人是不会把一再忍让当做适可而止的信号,相反却容易得寸进尺。妻子对丈夫越轨行为的一再忍让,只会使丈夫为所欲为,变本加厉,甚至他会某一天突然认为这是正常的。母亲对儿子不良行为的一再忍让,会使不懂事的孩子误入歧途。
试想一下,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正在扮演忍让者的角色呢,就清醒吧,你应该告诉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要警醒一下别人,或在关键时候予以回击,不要让自己的原则受到侵犯。对于一些善意的玩笑,一时过火的行为,忍让一下可以显示你的涵养,但对于那些一贯性的、污辱性的甚至无赖性的侵犯,忍让就等于绵羊投降于恶狼面前。这时候需要的是反抗。即使知道反抗的结果可能断绝来往,甚至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你也得奋力去做。即使你力不从心,或者可能遭来更大的侵犯,你也得坚强地去做,因为结果往往是邪不压正。不管结果如何,你要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出发,给予迎头痛击,让他知道,该如何尊重人。
而一味的忍让只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性格的软弱人,那样的结果我想是每一个人都不想要的。因此,需要改变自我,突破自我,就从今天开始吧。坚定起来,不要去做一味忍让的人。
“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
逆来顺受:意思是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读音:nìláishùnshòu。
引证:明代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翻译: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看到主人来造访,也就顺从和忍受了。
引证:陈残云《山谷风烟》第32章:“他想不到,当日那个愁眉苦脸、逆来顺受的堂弟妇,如今变得那么威严和泼辣。”
例句:面对残酷的现实,选择逆来顺受成了许多人的习惯。
扩展资料
1、委曲求全
解释: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读音:wěiqūqiúquán。
引证:东汉班固《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翻译:不想委屈了自己,也不想占着别人有钱就去对着好。
引用:郭沫若《战声》:“委曲求全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
例句: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能委曲求全,来迁就别人。
2、低声下气
解释:形容说话时态度卑微恭顺的样子。
读音:dīshēngxiàqì。
引证: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翻译:更加地消瘦,个子矮小,说话态度卑微恭顺,奉承拍马,迎合他的喜好,避忌他的忌讳。
引用:赵树理《三里湾》十八:“婆婆摔锅打碗,嫂嫂比鸡骂狗,自己还是该低声下气哩,还是该再和她们闹起来呢?
例句:他可能从来没这么低声下气过。
逆来顺受,在多zd数人的心里,是贬义,用来形容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任人摆布,受尽凌辱,而不懂反抗。
但逆来顺受的本来意思,是褒义,用来形容一个人版能在遇到各种困难与痛苦的打击下,都能像一帆风顺时的情况下一样,保持乐观开怀平坦的权心态,来接受一切困难,当成自已的挑战,勇往直前。
[拼音]:nìláishùnshòu
[释义]:指对恶劣的环境百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处]:元·高则诚《琵琶记》第四十一出:“事当逆来顺受度。”
[造句]:
1.面对残酷的现实,知选择逆来顺受成了许多人的习惯。
2.在这个感情危机的时刻,她的态度显得异常地逆来顺受。
3.逆来顺受的处事态道度,只会让欺负你的人变本版加厉。
4.她是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平时总是权逆来顺受。
5.在悲观的宿命论影响下,她对于任何事都逆来顺受。
一来岁数的人呢,也许是他性格好,不想和别人来发生争执,就是老实人,但是也有不少人是被迫的,比自如说汤比较懦弱,不太善于将脾气发出来,如果别人只是稍微的说他一下,他可能不会发作,但是长期积压,当有一天爆发的时zhidao候是非常可怕的。
【解释百】: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度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示知例】: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道
【近义词】:委曲求全、犯而不校
【反义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这是从百度查的。。逆来顺回受在生活中,工作中可以答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有时候逆来顺受反而会是褒义的。
中国人为什么逆来顺受没有思想
从个人发展角度看,“逆来顺受”恐怕是对杰出人才成长的心理活动的最准确的刻画。“三人行,必有我师”,总是看别人的长处,看自己的短处,越看自己气越短,心越虚,这就是日常相处时的逆境。反之,总是看自己的长处,看别人的短处,暂时地,可以满足虚荣心,但是,停步不前,长远来看,就会远远落后于他人。“吾日三省吾身”,越反省问题越多,越不安,这是晚上独处时自造的逆境。当然,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指出。“逆来顺受”的本意可以理解成,积极地面对消极的环境和压力。按照事物的无限可分性,任何消极的环境中都含有积极成份。反过来说也一样,任何积极的环境中都含有消极成份。心态积极者,总是能在任何消极环境中发现其积极成份,从而搁置其消极面,放大其积极面,保持心态的乐观,不丧失斗志,不丧失信心。监狱,本来是剥夺人的自由,迫使人屈服的场所。但是,古往今来却都有一些人却把监狱看作大学,看作自由意志的训练所。当他们从监狱出来后,意志更加坚强了,智慧更加丰富了,心地更加善良了。但是,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能够在恶行背后看到善的成份,这是能够“逆来顺受”的思想前提。因此,“逆来顺受”主要适用于那些心地善良的、头脑复杂的人,适用于那些有远大理想的少数人。多数人则往往抱着“顺来顺受,知恩报恩;逆来逆受,有仇必报”的心态。面对别人的批评,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逆来顺受;反之,对自己的缺点拒不承认,反唇相讥,或者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这是逆来逆受。一旦从个人成长角度认识到“逆来顺受”说法的内在合理性后,紧接着可以重新思考的另一个命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面提到,在逻辑上,能够做到“逆来顺受”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善良,二是头脑复杂。具备了这两个前提,长期“逆来顺受”的实践,就能够结出“逆境成才”的结果。这不就是“善有善报”吗?从理论上说,每一次克服困难和缺点,作为当事人,都可以感受到自信心的增长、自豪感的增强。也就是说,善有善报,是一种即时回报。但旁观者却看不到这种即时回报。当旁观者发现此人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杰出人才时,一定是在多年以后。所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善有善报”是一种长远回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