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颜色的词语
表示颜色的词语有:翠绿、湛蓝、火红、土黄、桃红。
一、翠绿
1、拼音:cuìlǜ
2、释义:青绿色,或泛指绿色。
3、引证解释:现代·王统照《阴雨的夏日之晨》:以及条形的尖形的,圆如小茶杯的翠绿的叶子,都欣然含有生意。
二、湛蓝
1、拼音:zhànlán
2、释义: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
3、引证解释:
(1)现代·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他们三个人嘴里吐出乳白色的烟……飘到窗外,消逝在湛蓝的天空下。
(2)现代·峻青《海啸》第四章:天空是湛蓝湛蓝的,不见一丝云花。
三、火红
1、拼音:huǒhóng
2、释义:火焰般的颜色。
3、引证解释:现代·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还有火红的、鹅黄的、雪白的山芍药花,满山遍野的,都开开了。
四、土黄
1、拼音:tǔhuáng
2、释义:黄土的颜色。
3、引证解释:现代·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萧队长连忙抬起头,看见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夹杂着绿得发黑的树木,这就是他们要去工作的屯落。
五、桃红
1、拼音:táohóng
2、释义: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3、引证解释:现代·?秦牧《花市徜徉录》:单说一样红吧,就有朱砂红、石榴红、猩红、紫红、橘红、桃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翠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湛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红
黄:杏黄、土黄、梨黄、橘黄、橙黄、柠檬黄、金黄、米黄、嫩黄、淡黄。红:品红、紫红、桃红、朱红、赤红、银红,殷红,绯红,深红,火红,暗红,鲜红,艳红,亮红,粉红,米红,棕红,浅红,血红,淡红。蓝:天蓝、淡蓝、青蓝、亮蓝、湛蓝、海蓝。绿: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鲜绿,草绿,墨绿,水绿,油绿。黑:墨黑、油黑。
葡萄紫
枣红
苹果绿
橘黄
柠檬黄
柚黄
桃红
橄榄绿
苹果青
海蓝色
草绿色
花红色
柳绿色
油黑色
墨黑色
杏黄色
桃红色
湛蓝色
藏青色
灰白色
朱红色
赤红色
黄白色(如人的皮肤)
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蓝幽幽蓝湛湛黑漆漆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彤彤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白花花绿莹莹金灿灿红艳艳白蒙蒙黑糊糊黑油油灰溜溜灰蒙蒙绿森森青幽幽绿森森红殷殷红艳艳黄灿灿绿茸茸绿茵茵白嫩嫩白生生碧澄澄蓝晶晶蓝盈盈紫盈盈白茫茫红通通金亮亮绿茵茵黑压压粉扑扑黑生生
翠绿鹅黄天蓝血红米白丹紫火红桔红湖绿草绿
红:绛、朱、赤、丹、赫、绯、彤
白:素
黑:淄、黯、黛、褐(黄黑色)
青:绀青、苍、碧、绿
“青、苍、碧、绿、”五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古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青”古代和现代都表示“蓝色”,“苍”的本义是“草色”,表示“深蓝色”或“深绿色”,程度最深,“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表示“浅蓝色”或“浅绿色”,这三个词本来是有区别的,有时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苍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苍苔。“绿色”和“青色”意义相差较远,混用的较少。“蓝”在上古汉语中只作为“蓼蓝”的意思,是名词
红:
红色;朱红;粉红色;梅红;玫瑰红;桃红;樱桃红;桔红色;石榴红;枣红色;莲红色;浅莲红;豆红;辣椒红;高梁红;芙蓉红;胭脂红;鲑鱼红;玳瑁红;海螺红;宝石红;玛瑙红;珊瑚红;金红;铁红;铁锈红;铬红;砖红;土红;紫红(酒红);深紫红;棕红;暗红;鲜红;绯红;米红;深红;淡红;墨绛红;暗绛红;浅绛红。品红、紫红、桃红、朱红、赤红、银红、殷红、绯红、深红、火红、暗红、鲜红、艳红、亮红、粉红、米红、棕红、浅红、血红、淡红。
蓝:
靛青;蓝色;天蓝、蔚蓝;月光蓝;海洋蓝;海蓝;湖蓝;深湖蓝;中湖蓝;冰雪蓝;孔雀蓝;宝石蓝;粉末蓝;藏蓝;海军蓝;宝蓝;墨蓝;紫蓝;浅紫蓝;青蓝;深灰蓝;深蓝;鲜蓝;中蓝;浅蓝;淡蓝;亮蓝;湛蓝;海蓝。
绿:
绿色;豆绿;浅豆绿;橄榄绿;茶绿;葱绿;苹果绿;森林绿;苔藓绿;草地绿;灰湖绿;水晶绿;玉绿;石绿;松石绿;孔雀绿;墨绿;墨玉绿;深绿;暗绿;青绿;碧绿;蓝绿;黄绿;灰绿;褐绿;中绿;浅绿;淡绿。
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
鲜绿、草绿、墨绿、水绿。
黄:
橙色;黄色;深桔黄;浅桔黄;柠檬黄;玉米黄;橄榄黄;稻草黄;芥末黄;杏黄;蛋黄;藤黄;象牙黄;日光黄;土黄;砂黄;金黄;深黄;棕黄;青黄;灰黄;米黄;嫩黄;鲜黄;鹅黄;中黄;浅黄;淡黄。
杏黄、土黄、梨黄、橘黄、橙黄、金黄、米黄、嫩黄、淡黄。
紫:
紫色;紫罗兰色;紫水晶色;葡萄紫;茄皮紫;玫瑰紫;丁香紫;墨紫;绛紫;暗紫;乌紫;蓝紫;鲜紫;深紫;浅紫;淡紫;淡白紫。
灰:
灰色;银灰色;炭灰色;烟灰;雾灰;黑灰。
黑:
黑色;炭黑;暗黑;漆黑;墨黑;油黑。
白:
白色;象牙白;牡蛎白;珍珠白;玉石白;银白;羊毛白;乳白;米白;雪白;灰白;纯白;本白;粉红白;浅紫白。
杂色:
金色;银色;青古铜色;青莲;雪青;驼色;米色;卡其色;奶油色;豆沙色;水晶色;荧光色;彩虹色;棕色;茶褐;淡褐;咖啡;琥珀色。
翠绿鹅黄天蓝血红米白丹紫火红桔红湖绿草绿
三字词语(ABB)
白花花 白茫茫 白皑皑 白嫩嫩白生生白蒙蒙
黑乎乎 黑洞洞 黑压压 黑漆漆 黑糊糊 黑油油黑幽幽 黑压压 黑生生
红艳艳 红彤彤 红通通 红殷殷
金灿灿 金亮亮
黄澄澄 黄灿灿
绿油油 绿森森绿莹莹绿茸茸绿茵茵
蓝盈盈 蓝幽幽蓝湛湛蓝晶晶
紫微微 紫盈盈
亮晶晶 亮铮铮 亮闪闪
灰蒙蒙青幽幽粉扑扑
海蓝色草绿色花红色柳绿色油黑色墨黑色杏黄色桃红色
湛蓝色藏青色灰白色朱红色赤红色黄白色白花花绿油油
黑黝黝蓝幽幽蓝湛湛黑漆漆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艳艳
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绿莹莹金灿灿
四字成语:
【黑】字成语
黑里透红、黑白分明、黑不溜秋、黑灯瞎火、黑咕隆咚、黑白颠倒、黑云压城、
指黑道白、月黑风高、漆黑一团、颠倒黑白、混淆黑白、白山黑水、白天黑夜、
昏天黑地、粉白黛黑、天昏地黑、起早摸黑、一团漆黑
【白】字成语
白手起家、白云苍狗、白日升天、白日衣绣、白衣卿相、白头如新、白驹过隙、
白璧无瑕、数白论黄、黑白分明、白里透红、白眉赤眼、白面书生、白衣秀士、
白发苍髯、白发皤然、白山黑水、白天黑夜、粉白黛黑、平白无故、白璧微瑕、
白日做梦、白头偕老、白不呲咧、白头齐眉、苍白无力、月白风清、齿白唇红、
不白之冤、洁白无瑕、阳春白雪、恶叉白赖、赤口白舌、黄童白叟、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襟怀坦白、唇红齿白、真相大白、沉冤莫白、一清二白、一穷二白、
指黑道白、一身清白、青红皂白、半文半白、不分皂白
【红】字成语
红装素裹、红颜薄命、红花绿叶、红不棱登、红男绿女、红情绿意、红红绿绿、
红豆相思、红紫夺朱、赤子之心、赤口白舌、赤口毒舌、赤贫如洗、赤日炎炎、
赤舌烧城、赤绳系足、赤体上阵、赤地千里、赤胆忠心、朱紫相夺、朱唇玉面、
朱唇皓齿、朱楼碧瓦、朱楼绮户、面红耳赤、唇红齿白、灯红酒绿、大红大绿、
纷红骇绿、嫩红娇绿、青红皂白、红红绿绿、桃红柳绿、愁红惨绿、近朱者赤、
纡朱拖紫、纡朱怀金、传波红叶、白眉赤眼、姹紫嫣红、白里透红、万紫千红、
黑里透红、柳绿花红、齿白唇红、金无足赤、近朱者赤、红紫夺朱
【绿】字成语
绿肥红瘦、绿叶成荫、绿衣使者、绿林好汉、绿草如茵、绿水青山、绿荫如盖、
柳绿花红、红花绿叶、红男绿女、红情绿意、红红绿绿、视丹如绿、橙黄桔绿、
大红大绿、灯红酒绿、纷红骇绿、红红绿绿、花红柳绿、嫩红娇绿、山青水绿、
油光碧绿、桃红柳绿、愁红惨绿
【青】字成语
青梅竹马、青黄不接、青云直上、青出于蓝、青州从事、青蝇吊客、青红皂白、
青面獠牙、山青水绿、山青水碧、青山绿水、青史留名、青灯黄卷、青梅煮酒、
平步青云、绿水青山、功标青史、黄卷青灯、名垂青史、炉火纯青、冬夏长青、
四季长青、万古长青
【黄】字成语
黄袍加身、黄粱一梦、黄钟大吕、黄卷青灯、黄花晚节、黄粱美梦、黄道吉日、
黄童白叟、黄口孺子、黄雀伺蝉、黄旗紫盖、青黄不接、姚黄魏紫、面黄肌瘦、
橙黄桔绿、飞黄腾达、杳如黄鹤、一抔黄土、一枕黄粱、碧落黄泉、紫冠黄旗、
信口雌黄、数白论黄、人老珠黄
【蓝】字成语
蓝田生玉、筚路蓝缕、青出于蓝
【紫】字成语
紫气东来、紫冠黄旗、姹紫嫣红、万紫千红、红紫夺朱、朱紫上夺、黄旗紫盖
姚黄魏紫、纡朱拖紫
【灰】字成语
灰心丧气、灰不溜丢、灰飞烟灭、灰头土脸、心灰意冷、槁木死灰、万念俱灰、
心如死灰
形容颜色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解释
花红柳绿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花花绿绿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面不改色面:颜面;色:颜色。脸色不变。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样子
呼卢喝雉呼、喝:喊叫;卢、雉:古时赌具上的两种颜色。泛指赌博。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目迷五色五色:各种颜色。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五色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惨澹经营亦作“惨淡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逞娇呈美谓花草显示出美丽的颜色。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
浮翠流丹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红飞翠舞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红腐贯朽红腐:粮食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形容资财充足,钱粮无数。
磨砻砥砺亦作“磨砻底厉”。亦作“磨礲砥砺”。①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②磨砺锻炼。
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过于蓝〖解释〗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纡朱曳紫〖解释〗形容地位显贵。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绶之颜色。
斑斑点点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
颜色zd的成语列表纡朱曳紫雨过天晴雨过天青燕雀处堂一模一样形容枯槁胸有成竹五彩斑斓五色缤纷五彩缤纷停云落月天香国色素面朝天青过于蓝青出于蓝轻描淡写评头论足弄巧成拙浓墨重彩磨砻砥砺面如死灰目迷五色面不改色了无惧回色落月屋梁洁身自好距人千里拒人千里红腐贯朽红飞翠舞魂不附体花里胡哨呼卢喝雉含苞待放花花绿绿花红柳绿国色天香光彩夺目父严子孝浮翠流丹大红大绿逞娇呈美朝野上下惨澹经营从容不迫吹弹得破床头金尽处堂燕鹊杯水粒粟答别开生面百伶百俐鬓乱钗横
赤红、润泽、漆黑、鲜红、光亮、丹紫、朴实、嫩黄、清新、大白、正色
梅红、新绿、绿茸茸、绿莹莹、黄灿灿、蓝湛湛、黑乎乎、红艳艳、绿茵茵
黄澄澄、一枕黄粱、粉白黛黑、白日衣绣、紫气东来、逞娇呈美、红飞翠舞
白衣胜雪、纷红骇绿、纡朱曳紫、黄童白叟、绿衣黄里、天香国色、万古长青
视丹如绿、苍松翠柏、月黑风高、粉面朱唇、红男绿女、襟怀坦白、多姿多彩绿暗红稀、洁白无瑕、碧落黄泉、柳绿桃红、惨绿少年、黄旗紫盖、苍白无力
五色缤纷、红日三竿、黄粱美梦、白手起家、一清二白、赤子之心、面红耳赤
万念俱灰、混淆黑白、白日做梦、穿红着绿、唇红齿白、披红戴花、不分皂白
沉冤莫白、白云苍狗、青黄不接、暗绿稀红、信口雌黄、粉白墨黑、白纸黑字
一碧万顷、近朱者赤、万紫千红、黑白分明、满面红光、功标青史、姚黄魏紫
浮翠流丹、平白无故、心灰意冷、绿惨红销、白发红颜、绿女红男、红愁绿惨
绿肥红瘦、黄粱一梦、红红火火、红腐贯朽、不白之冤、色彩斑斓
不分青红皂白
黄:杏黄、土黄、梨黄、橘黄、橙黄、柠檬黄、金黄、米黄、嫩黄、淡黄。红:品红、紫红、桃红、朱红、赤红、银红,殷红,绯红,深红,火红,暗红,鲜红,艳红,亮红,粉红,米红,棕红,浅红,血红,淡红。蓝:天蓝、淡蓝、青蓝、亮蓝、湛蓝、海蓝。绿: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鲜绿,草绿,墨绿,水绿,油绿。黑:墨黑、油黑。
葡萄紫
枣红
苹果绿
橘黄
柠檬黄
柚黄
桃红
橄榄绿
苹果青
海蓝色
草绿色
花红色
柳绿色
油黑色
墨黑色
杏黄色
桃红色
湛蓝色
藏青色
灰白色
朱红色
赤红色
黄白色(如人的皮肤)
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蓝幽幽蓝湛湛黑漆漆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彤彤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白花花绿莹莹金灿灿红艳艳白蒙蒙黑糊糊黑油油灰溜溜灰蒙蒙绿森森青幽幽绿森森红殷殷红艳艳黄灿灿绿茸茸绿茵茵白嫩嫩白生生碧澄澄蓝晶晶蓝盈盈紫盈盈白茫茫红通通金亮亮绿茵茵黑压压粉扑扑黑生生
翠绿鹅黄天蓝血红米白丹紫火红桔红湖绿草绿
红:绛、朱、赤、丹、赫、绯、彤
白:素
黑:淄、黯、黛、褐(黄黑色)
青:绀青、苍、碧、绿
“青、苍、碧、绿、”五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形容词,表示颜色。但在古代汉语中是有区别的。“青”古代和现代都表示“蓝色”,“苍”的本义是“草色”,表示“深蓝色”或“深绿色”,程度最深,“碧”的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表示“浅蓝色”或“浅绿色”,这三个词本来是有区别的,有时也可以混用。如青天又叫苍天,青草也叫做碧草,青苔也叫做苍苔。“绿色”和“青色”意义相差较远,混用的较少。“蓝”在上古汉语中只作为“蓼蓝”的意思,是名词
赤口白舌指十二生肖中的哪种动物?
你好,答案是鸡
如果属鸡人距离属鸡人梦想的生活目标太遥远、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时,属鸡人便会垂头丧气。属鸡人的弱点之一就是在前进路上受阻时不知所措,甚至连小问题都不能处理,结果徘徊途中,一无所就。这样的抄表现对属鸡人来说是的确无益的。属鸡人应该学会不钻牛角尖,谋多方面的途径去发展。总之,这些人是勇敢的骑士,为自己的理想而战,同时又是理想落不到实处的空想的“英雄”。属百鸡人喜欢被人夸耀,爱出风头,而且自私。属鸡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对批评非常敏感。相反,总是从各个方面使自己的对手名誉扫地。
属鸡的男人怎么样?你了解没有呢?如果要说属鸡的男人该怎么属相配才好,那么如果你是属鸡的人建议你找一个属蛇的伴侣还是不错的,而且很和得来,属鸡的人需要度属蛇人的聪明,办事圆滑,而属蛇的她却需要做事情能力强的属鸡的人来辅佐,还需要属鸡的他明朗,不惧怕任何生活上的苦恼,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吧,相辅相成才是合适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形容红色的成语。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碧瓦朱檐】:碧瓦:青绿色的瓦;檐:屋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赤口白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口毒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舌烧城】: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唇如激丹】:激丹:鲜明的红色。形容嘴唇红润。
【丹青过实】: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绘画景物的美超过了实际景物。形容绘画技艺高超。
【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当场出彩】:旧戏表演杀伤时,用红色水涂沫,装做流血的样子,叫做出彩。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鲂鱼赪尾】:鲂:鱼名,体似鳊鱼;赪:赤色;赪尾:红色的尾巴。鲂鱼的尾巴红了。比喻人们忧劳国事,非常辛苦,就象鲂鱼尾巴累红了一样。
【粉墙朱户】:粉:涂饰;朱:红色。白粉墙砖红漆大门。指富贵人家。
【浮翠流丹】: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浮现和流动。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好丹非素】:爱好红色,反对白色。比喻对事物有偏见。
【恨紫怨红】:紫、红:紫色和红色的花,这里泛指各种颜色的鲜花。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让人心烦意恨。形容花姿引起人的伤感。
【红不棱登】:令人生厌的红色。
【红紫夺朱】: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
【画栋朱帘】:彩色的屋梁,红色的朱帘。形容雍荣华贵的建筑物。
【金钉朱户】:红色大门上铆着金钉。指富贵人家。
【镂簋朱绂】: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涂上红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带。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形容生活的奢华。
【轻裘朱履】:裘:皮袄;履:鞋。穿着轻暖的皮袍和红色便鞋。形容闲适安逸的生活。
【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眼腰黄赤】:黄:金色的腰带;赤:红色的官服。眼前是红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带。指荣华富贵。
【朱轓皁盖】: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
【朱轓皂盖】: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
【朱楼翠阁】:红色和青色的楼阁。指华美精致的建筑。
【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
【朱文之轸】:轸:古代车后的横木,代指车。绘有朱红色文饰的车子。形容高官所乘车的精美华贵。
【朱榭雕阑】:朱:红色。形容楼阁漆红饰绿,建筑豪华富丽。
端午节的资料?
详细: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
袁学骏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袁学骏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千多年前屈原跳江之后,后人在打捞屈原遗体时逐渐演变的纪念方式。人们在江中撒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避免吃屈原遗体,打捞屈原要用船,船多了自然形成竞争,于是比赛逐渐展开,至于龙舟,则更晚一些。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时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9、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10、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11、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12、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13、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14、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15、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曾描绘: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简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希望帮到你!
形容颜色的成语!
形容颜色的成语有黑白分明、花红柳绿、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姚黄魏紫等。
1、黑白分明
【解释】: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译文】:界限划清楚,人们就知道怎么走了。
【示例】:再翻下去是穆少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象麦绥莱勒的手笔,~。◎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
2、花红柳绿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译文】:红的花绿的柳,天空一片晴朗。
【示例】: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3、五彩缤纷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4、姹紫嫣红
【解释】: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译文】:各种娇艳的花都开了,缺也浪费在这残垣断壁之中无人欣赏。
【示例】:见垂柳拖丝,拂境清幽;~,迎风弄鸟,别有一种赏心之境。◎清·禇人获《隋唐演义》六十九回
5、姚黄魏紫
【解释】: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出自】: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译文】:黄的紫的牡丹花先后都开了,不知不觉的都凋零了。
形容颜色的成语有: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万紫千红、红装素裹、花红柳绿等。
一:五光十色[wǔguāngshísè]
1.【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出自】: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意思: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二:五颜六色[wǔyánliùsè]
1.【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孔雀这条长尾变出五颜六色,体彩夺目,金碧辉煌。"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品种繁多
三:万紫千红[wànzǐqiānhóng]
1.【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出自】: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四:红装素裹[hóngzhuāngsùguǒ]
1.【解释】: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2.【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意思: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3.【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形容雪过天晴的景象。
五:花红柳绿[huāhóngliǔlǜ]
1.【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罗列着许多苗婆,穿的花红柳绿,鸣锣击鼓,演唱苗戏。"
3.【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黑白分明白头偕老红装素裹绿草如茵青梅竹马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紫气东来灰心丧气碧波万顷漆黑一团平白来无故
桃红柳绿柳绿花红山青水绿青黄不接姹紫嫣红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白山黑水阳春白雪传波红叶红红绿绿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筚路蓝缕黄旗紫源盖起早摸黑一身清白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炉火纯青信口雌黄青出于蓝姚黄魏紫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青红皂白银装素裹灰头土脸五颜六色桃红柳绿
黑白分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火树银花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千姿zd百态五彩缤纷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婀娜多姿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花绿绿
暗绿稀红惨绿愁红惨绿年华橙黄桔绿橙黄橘绿愁红惨绿
穿红着绿大红大绿灯红酒绿纷红骇绿绿衣使者面红面绿
我的比上面(sofa2999)的更多一些~~~~~~~~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姹紫嫣红五光十色青红皂白绿水青山黑里透红黑白分明黑不溜秋黑灯瞎火黑咕隆咚百黑白颠倒黑云压城指黑道白月黑风高漆黑一团
颠倒黑白混淆黑白白山黑水白天度黑夜昏天黑地粉白黛黑天昏地黑起早摸黑一团漆黑
白手起家白云苍狗白日升天白日衣绣白衣卿相白头如新白驹过隙白璧无瑕数白论黄黑白分明
白里透红白眉赤眼白面书生白衣秀士白发苍髯白发皤然白山黑水白天黑夜粉白黛黑平白无故
白璧微瑕白日做专梦白头偕老白不呲咧白头齐眉苍白无力月白风清齿白唇红不白之冤洁白无瑕
阳春白雪恶叉白赖赤口白舌黄童白叟颠倒黑白混淆黑白襟怀坦白唇红齿白真相大白沉冤属莫白
一清二白一穷二白指黑道白一身清白青红皂白半文半白
黑白分明白头偕老红装素裹绿草如茵青梅竹马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紫气东zd来灰心丧气碧波万顷漆黑一团平白无故
桃红柳绿柳绿花红山青水绿青黄不接姹紫嫣红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白山黑水阳春白雪传波红叶红红绿绿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专筚路蓝缕黄旗紫盖起早摸黑一身清白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炉火纯青信口雌黄青出于蓝姚黄魏紫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青红皂白银装素裹灰头土脸五颜六色桃红柳绿
黑白分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火树银花金碧辉煌绚丽多彩
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绚丽多彩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婀娜多姿万紫千红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花绿绿
暗绿稀红惨绿愁红惨绿年华橙黄桔绿橙黄橘绿愁红惨绿
穿红着绿大红大绿灯红酒绿纷红骇绿绿衣使属者面红面绿
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山东端午节风俗
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古人把五月也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作“午日”,“端”又是“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就叫“端午”;因“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端午”又叫“重午”又因古人常把“午时”当作“养辰”,故“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从唐代正式规定端午节为重要节日后,逐渐开始重视起来。济南人过端午节主要有以下特点: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就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饮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这天早饭前,要先饮一杯雄黄酒,然后再食用粘米、红枣等包成的粽子,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包粽子则是为了凭吊爱国诗人屈原。戴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这也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节这天,在济南一些名士则在这一天泛舟明湖,聚会畅饮,作诗唱合。以上这些风习,有些一直延续至今天,如端午节这天插艾枝,包粽子等,今天在济南依旧很兴盛。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吃薄饼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