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求仁得仁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求仁得仁的意思及解释

求仁得仁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自】:《论语·知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道。”

【示例】: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回女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近义词】:如愿以偿

【语法】:连动式答;作谓语、宾语;指如愿以偿

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本词原指伯夷、叔齐兄弟让国,本是求仁的表现;既然让国而心安理得,已经得仁,就没有怨知言了;今用来比喻理想和愿望均实现。同时该词也比喻一个人的作为恰如己愿,自然道能心安无怨了。后人引用内孔子的话,把“求仁得仁”四字用在志节上,来称为仁义而死的人,但也有人用在其他事情上,不专指杀身成仁;更有人用轻薄的口吻,把这话以“自作自受”四字来代替容,去讥笑别人的。

求仁得仁,是什么意思

求仁得仁:,是指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无愧于心便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亦指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拼音:qiúréndérén

出处:《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扩展资料

同义词:

1、得其所哉: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

拼音:déqísuǒzāi

出处:《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小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译文:据说,有一次,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子产,子产便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

那人表面答应后却把鱼煮来自己吃了,并回禀子产说:“按照您的吩咐,我把鱼放到了池塘。刚放进池塘里时,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

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

2、天从人愿:指如愿以偿,好似天助其成。

拼音:tiāncóngrényuàn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谁知天从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译文:谁知天随人愿,到我的家,不到三天,添加了一个满抱着儿子小家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求仁得仁

求仁德复便得到仁德,无愧于心便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亦指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释义

1、原指伯夷、叔齐兄弟让国,本是求仁的表现;既然让国而心安理得,已经得仁,就没有怨言了制。知

2、今用来比喻理想和愿望均实现。

3、也比喻一个人的作为恰如己愿,自然能心安无怨了。

4、后人引用孔子的话,把“求仁得仁”四字用在志节上,来称为仁义道而死的人,但也有人用在其他事情上,不专指杀身成仁。

求仁得仁 又何怨是什么意思

词目求仁得仁

发音qiúréndérén

释义zhidao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示例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版笔记》卷十七权)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如愿以偿

【近义词】:如愿以偿

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没有什么埋怨怨恨的

做一件事情,也许所达到的结果不是最好的,但是自己所复期望的那一点点恰好实现了,那么求制仁得仁,我已满足。每个人对幸福的标准不同,你看上去充满苦难平凡的,也许他人甘之如饴百。凡是何度必苛求?只愿求仁得仁,便很幸福,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