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见素抱朴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见素抱朴的意思及解释

抱朴见素

见素抱朴(xiànsùbàopǔ)

“见素抱朴”语出《老子》。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见素抱朴意指推举圣人,实行法治,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绝圣弃智”。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俗无忧。”

此章主要论述:“绝圣”、“绝仁”、“绝巧”的人,都是以假面貌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用心,尽量文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以达到欺世盗名的目的。只有弃智、弃义、弃利,才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

“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说:自然之“天道”被忽视、抛弃之后出现了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所谓“智慧”指欺诈奸巧而言。意思是说:欺诈的思想抬头之后,就有欺国骗民的大奸人。

“六亲不和有孝慈”是指父母、兄弟、妻、子,意思是说:亲属之间不和睦的时候,这才看得出下孝、上慈的亲情。

“国家昏乱有忠臣”是说当朝政昏乱的时期,才看得出谁是忠贞的臣僚。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圣”是指最狡诈的“大伪”者,而不是指爱民的贤君。意思是说:若放弃狡诈、阴谋,反而君正、民安,对于民众来说有百倍的好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意思是说:已经没有了一己之仁慈,虽然以最高尚的“义”去行事,也得不到民众的普遍响应,因为这种行为还是有所图的,所以应当放弃“义”的欺骗性。当欺骗性已经不存在时,民众本来就有的孝道和仁慈的心态才得以恢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思是说:精明伎巧之徒,若能够放弃贪财高利的思想,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至于相互窃夺。

“此三言,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全句的意思是说:以上这三句话还不能够完全、准确地表达,所以只能让大家有所熟悉,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也就是说要从思想意识上去求得解决。

“绝圣”、“绝仁”、“绝巧”的人,都是以假面貌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用心,尽量文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以达到欺世盗名的目的。只有弃智、弃义、弃利,才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

“见素抱朴”是说思想纯真,抱定一个朴实的心态。

“少私寡欲”是说减少本来有的私心,去掉原来过多的欲念。

“绝俗无忧”是说应当放弃世俗观念,心灵才不至于受到世俗的困扰,心态平静,自然无忧无患,反而心有所属。

以上都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放弃私心和贪念,从世俗中摆脱出来。不受世俗的陈旧观念所束缚,能够放弃争名、夺利的心态,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超然自在。

何为“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来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源。成语出处:《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百: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所谓“素”与“朴”都是度指人的自然本性。要使人们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找到自然的生活规律,减少私欲杂问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有了自然的生活规律,社会才能平稳发展,才能使人答们安居乐业,这是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相吻合的,也是有利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四化”中国的。

1、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copy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百2、出处:《老子》曰:“见素抱朴”。

3、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度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知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4、拼音:道[xiànsùbàopǔ]

成语见素抱朴

发音xiànsùbàopǔ

解释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处《老子》曰:zhidao“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专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属措施。

示例《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李耳)《道德经》第十九章“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释义:杜绝用智摒弃巧辩,百姓会获得百倍的好处;杜绝虚伪摒弃奸诈,百姓会归向孝顺和慈爱;杜绝机巧摒弃财利,盗贼就不会出现:用这三条作表面文章还不够,应该让百姓有遵循的标准: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

扩展资料: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意思: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知,减少私欲杂念。

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

创作年代:春秋

作者:老子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道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内

扩展资料:

《老子》,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容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那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原文]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注释]

1、绝:断绝、杜绝、弃绝、灭绝。圣:通达。知:同“智”。

2、仁:仁爱。zhidao义:由礼而生义。

3、巧:奇技异巧。利:货物之利。

4、文:写在纸面上的具专体言辞。

5、属:归属、归类。

6、见:同“现”,呈现、表现、推举。素:没有染色的生丝。朴:本意指未经加工的木材,文中指保持事物未加修饰,朴素无华的原始状态。

7、忧:干扰。

[译文]

杜绝背“道”而驰的政治理念,放弃以“智”治国的政治权谋,百姓反而能获得百倍的好处。杜绝和放弃所谓的仁爱、礼义等说教,黎民百姓就能重新恢复尊老爱幼的天性。杜绝和放弃对奇技异巧、珍稀财物追求,盗贼自然就会消失了。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圣智、仁义、巧利,都是人为巧饰的繁文缛节,不能用来教化百姓,所以要让人们的思想有所归属。一让人们只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二让人们减少利己属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三是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

请问,什么叫“见素抱朴”?其中,“素”是什么意思?“朴”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释义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百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处《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度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事例宋·程大昌《考古编·庄子》:“又皆推见礼法败坏之自,而归诸~之域。”

“见素抱朴”版即:外表单纯,内心质朴。老子认为“少和寡欲”,“去甚、去奢、去泰”,保持恬淡为上,知足常乐,不去追逐荣利,可使精神内守,抗病能力增强。他还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由于贪得无厌权,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他希望人们放弃物欲的外在诱惑,追求恬淡宁静,保持内心安足,以免伤身损寿。

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抄解:“见:现,呈现,推出。素:百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度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问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答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什么意思 急用

道德经中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什么意思?-

-

-

见素抱朴,就是要抱住“朴素”的意zhidao思;少思寡欲,就是要减少欲望的意思;而绝学无忧,一般的解释是舍弃用学习知识的方法了解事物。实际上,这三句话,都是在指出一内个道理:减少“心”对富贵、繁华、智巧和满足各种欲望的追求,从而让自己心清静,而使自己深层的潜意识得到开发,让自己在生活和事业容中拥有更好的“智慧”。

请采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