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曹”指谁﹖
“曹来”指的是曹参。
曹参(音cān,?—前190年),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自,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秦二世元年百(前209),度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知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道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萧规曹随是怎样的典故?
我们的能力不如前人的时候,不妨就按照前人的方式去做。
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
古代风景画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
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萧何。两个人就不那么和好了。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庶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当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望的隐士,叫盖公。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这个盖公是相信黄老学说的,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逸的生活。
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多去打扰百姓。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曹窋,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
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啰嗦?”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到宫中向汉惠帝诉说了经过。
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史记 萧规曹随 原文及翻译
:萧何、曹参在贫贱的时候本是好朋友,后来跟随汉高祖了反而有了嫌隙和矛盾。但是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代己的人选只有一个,却正是曹参。曹参是一个不自负、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处下风、敢于服气的人。萧何看中的大概正是这一点,恃才傲物、使才弄性的人最喜欢改弦更张,另搞一套。果然,曹参上任后,没有烧新官的“三把火”,而且基本没有提出自己的什么新理论新举措新进展,墨守成规而已,还一天到晚在办公室划拳喝酒。下属都看不起他,经常回忆起萧丞相在时的好光景,觉得跟上这位,算是无出头之日了,走的心思都有。同事看不下去了,去劝曹参,话还没有到嘴边,他就把人给灌醉送回。惠帝也看不下去了,把他找到跟前来问是怎么回事。
曹参——大概还是醉醺醺的,反问惠帝:“你觉得你的雄才大略比得上高祖吗?”
惠帝很尴尬,心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又不便发作,过了好一会儿才憋出两字:“不如。”
“那你觉得我比得上萧丞相吗?”
惠帝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很干脆地挖苦道:“看起来也不象比得上。”
曹参说:“这不结了。这些能干人把规矩办法都给我们兴好了,你呢,垂拱而治、安享太平,我呢,遵章守制、上班守时,就行了。何苦穷折腾,弄得大家紧紧张张,不舒服。”
萧规曹随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史:木诎①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②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毕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案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③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萧规曹随是怎样的典故?
我们的能力不如前人的时候,不妨就按照前人的方式去做。
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
古代风景画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
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萧何。两个人就不那么和好了。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庶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当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望的隐士,叫盖公。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这个盖公是相信黄老学说的,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逸的生活。
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多去打扰百姓。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曹窋,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
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啰嗦?”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到宫中向汉惠帝诉说了经过。
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战争的动乱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到底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读音:xiāoguīcáosuí
出处zd:西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译文: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所有的事务都没有改变的,完全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专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因循守旧
拼音:yīnxúnshǒujiù。
释义:意思是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序》:“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译文:光死守老一套,不求革新,没有任何改动作为。
2、固步自封
读音:gùbùzìfēng。
释义: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是故步自封的同义词。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以前,有一个人向邯郸的人学习走路,还属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态,却又忘记了原来自己的走路方式,于是只能爬着回去了。
萧规曹随的意思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知任的成规办事。
萧规曹随:[xiāoguīcáosuí]
基本解释
1、【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2、【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3、典故背景:汉道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版。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拓展资料:
1、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依靠改革,那种萧规曹随的态度是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的。
2、上任部长订立的制度不错,我决定萧规曹随,不再更改了。
3、萧规曹随固然省事,另辟蹊径却另有一番乐趣。
3、我决定今后权公司的政策不再萧规曹随,而是全盘创新
4、自他上任以来,一切行事都依照旧章,萧规曹随。
5、上任部长订立的制度不错,我决定萧规曹随,不再更改了。
萧规曹随??[xiāoguīcáosuí]萧何创zd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出处
汉·扬雄《回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X。”答
“萧规曹随”出自哪个典故?指的是什么意思?
1、释义: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百,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度
2、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问。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答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内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容随”。
出处:《史记·来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源》:"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释义: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百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意为继任人沿用前任定下的规则、做法等,不作更改。
萧规曹随汉语成语度
读音:xiāoguīcáosuí
外文名称:followestablishedrul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