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凤冠霞帔的意思及解释_1

形容成语凤冠霞帔的意思及解释

什么是“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百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度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风问。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亦称“霞答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回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答。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极是羡慕她们,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凤冠霞帔愿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中国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最爱看古装剧中凤冠霞帔的小娘子,耐不住心焦,兀自掀开红盖头那一刻,珠玉凤冠下,露出娇俏的脸庞雨过牡丹,日出桃花。秋波流转,娇憨之态,实在美不胜收!

一个传说

早年间,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地流传了800多年。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南宋王朝腐败,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

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凤冠霞帔是什么意思呢?

凤冠霞帔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百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霞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

命妇的霞帔在用色和图度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

《辞海》:

凤冠:古代问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对霞帔作了详细规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

2.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答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专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属喜庆的代表色彩。

古代女的穿凤冠霞帔,男的穿什么?

1.周制婚礼服:爵弁玄端——纯衣纁袡

周礼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庄重,与后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来。

【新郎服饰】爵弁,玄端礼服,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2、唐制源婚礼服:梁冠礼服——钗钿礼衣

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3、明制婚服: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据笑非说红色婚服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百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装,而且根深蒂固度。

纵观华夏婚礼,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纯衣纁袡”“梁冠礼服-钗钿礼衣”“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1.周制昏礼服——纯衣纁袡

周礼婚制中的礼服崇尚端正庄重,与后世婚制中有所不同。昏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

【新郎服饰】爵弁,玄端礼服,缁衪纁裳,白绢单衣,纁色的韠,赤色舄(或履)。

【新娘服饰】

*礼服:正婚礼的时候,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拜见公婆时则宵衣。

*发饰:纚、笄、次。新娘头戴“次”,以“纚”(宽二尺二,长六尺,古代二尺二约50厘米)束发,有一尺二长的笄。

2.唐制婚礼服——钗钿礼衣

唐制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唐制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所谓红男绿女是也。

【钗钿礼服】晚唐时期宫廷命妇的礼服,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日本的著名古代宫廷和服“十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钿钗礼衣常作为为唐代通用的归嫁礼服。唐以后,繁复的钗钿礼衣有所简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钗大袖衫。

众所周知,越是繁杂的事物越难以产生有序的美感;钗钿礼衣如何将这么多纷繁的物什叠加整饬成一种华丽的艺术?钗钿礼衣的经典之处就在于袖口和领口;另外,钗和花钿等一套发饰也不会不产生出累赘的感觉——虽然花钗和金翠花钿不是典型的式样。

3.明制婚服——凤冠霞帔

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如同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一样。

据笑非说红色婚服起源于准庶人着绛纱袍亲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实际直到宋代,宫廷命妇的婚服还是青色。“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出现在明代比较肯定,这种起源很晚的婚服样式目前是国人心中理解的华夏婚礼服装,而且根深蒂固。

古代新娘为何要戴凤冠霞帔?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知凰为冠饰,而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作凤冠霞帔打扮——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道级,不算僭越。

古时的出阁女子,在出嫁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这也是她最美丽的时刻。

凤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专是帝王的郊天之礼,民间女子的一生在这个时刻(也是唯一的时刻)“僭越”属王者之礼,后妃之服,达到了幸福和满足的极致。

这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格外照顾吧,没有女人会放弃这种机会的。

凤冠霞帔自宋代以后就被规定为有一定品级的命妇才可以穿着佩戴,但它同时却也是民间女子新婚时的传统礼服。在服饰制度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怎么会允许民间女子在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让姑娘们在出嫁时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妃嫔们并起并坐,享受这至高无上的荣誉呢?曹丽芳老师介绍,这其中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美丽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康王到杭州后登基,成了南宋的高宗皇帝后,如约前去迎娶姑娘,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使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戴上霞帔不就成了!”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老幼知晓。

1.因古抄时候人们认为天、地最大,无论做什么都要首先敬天地的,成婚是最大的一事,更应拜天地。袭

2、穷人置办不起披金戴银挂珠的凤冠霞帔,但你知道,假的总可以百有吧?最起码也可以用一块红布盖起来,谁知道你穿戴了什么。

3、封建时代的中度国认为厕所是最污秽知的地方,而新人头上是有神灵的,进入厕所会对神灵不利,所以禁止道新人上厕所的。(但人有三急的,该去时还是要去的)

凤冠霞帔源于哪个朝代

凤冠霞帔(fèngguānxiápèi)

【出处】1.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2.《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

3.《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辞海》: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对霞帔作了详细规

明朝皇后的凤冠霞帔

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

2.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历史起源: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极是羡慕她们,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凤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中国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凤。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服饰典制:

霞帔:

霞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命妇的霞帔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

一、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即长尾山雉;

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绣缠校花纹。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後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四襈袄子(即褙子):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馀或青或绿。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

凤冠: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凤冠:双凤翊龙

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明朝皇后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着,按地位等级高低在颜色、花纹、装饰和用料上有所不同.明朝庶人女子在结婚时也可穿着凤冠霞帔。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流传了800多年。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南宋王朝腐败,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古代新娘为何要戴凤冠霞帔?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而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作凤冠霞帔打扮——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百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

古时的出阁女子,在出嫁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度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这也是她最美丽的时刻。

凤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民间女子的一生在专这个时刻(也是唯一的时刻)“僭越”王者之礼,后妃之服,达到了幸福和满足的极致。

这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格外照顾吧,没有女人会属放弃这种机会的。

凤冠霞帔自宋代以后就被规定为有一定品级的命妇才可以穿着佩戴,但它同时却也是民间女子新婚时的传统礼服。在服饰制度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怎么会允许民间女子在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让姑娘们在出嫁时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妃嫔们并起并坐,享受这至高无上的荣誉呢?曹丽芳老师介绍,这其中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美丽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康王到杭州后登基,成了南宋的高宗皇帝后,如约前去迎娶姑娘,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使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戴上霞帔不就成了!”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老幼知晓。

1.因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地最大,无论做什么都要首先敬天地抄的,成婚是袭最大的一事,更应拜天地。

2、穷人置办不起披金戴银挂珠的凤冠霞帔,但你知道百,假的总可以有吧?最起码也可以用一块红布盖起来,谁知道你穿度戴了什么。

3、封建时代的中国认为厕所是最污秽的地方,而新人头上是有神灵的,进入问厕所会对神灵不利,所以禁止新答人上厕所的。(但人有三急的,该去时还是要去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