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亡矢遗镞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亡矢遗镞的意思及解释

过秦论中镞和镝文言翻译的区别

镞、镝;都是「箭头」!在使用时的意义上并无不同。

一、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亡矢遗镞:亡、遗,都百是失去、损失之意。矢,箭;镞,箭头度。

(秦未浪费一枝箭、一个箭头,但是天下各国王侯已经被困住了。)

一样用了「镞」字的,有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利镞穿骨,惊沙入面。」

也是解释为:锐利的「箭头」穿透了骨头。

二、足以穿透骨头的利器,势必是金属制品。贾谊〈过秦论〉:「销锋知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1.销,融也。锋镝,锋利的「箭头」,(销融了锋道利的箭头,铸成了12座铜人。)

2.提到相似情形,但程序却倒反的的,见於:《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内宋纪十七.太宗淳化四年》:「销铜钟为箭镝,伐木为竿。」

意思是说:销融铜钟作为箭的「镝」,砍伐树木作为箭的柄。

综合上述,镞、镝都容是「箭头」。

至於,何以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很多作者会为了避免使用同一个字;刻意使用「字意相同,字形相异」之字;如此罢了。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遗失什么意思

直译:秦国(甚来至)没有损失箭和箭头的耗费,但是天下已经疲惫了~

遗镞:(1).谓损折源箭矢。借以指细微的损失。例:汉贾谊《过秦论百上》:“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指遗弃或度残剩的箭镞问。例:汉桓宽《盐铁论·诛秦》:“往者兵革亟动,师旅数起,长城之北,旋车遗镞相答望。”

遗产的遗是什么意思意思

一、遗产的遗的意思是:特指死人留下的

遗释义:

[yí]:①丢失(连—失)。②漏掉(连—漏)。[wèi]:赠与。

二、基本释义

[yí]

①丢失(连—失)。②漏掉(连—漏):~忘。③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路不拾~|补~。④余,留:不~余力|~憾。特指死人留下的:~嘱|~产|~像。[遗传]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物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⑤不自觉地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尿|~精。

[wèi]

赠与:~之千金。

三、详细释义

1.?遗[wèi]2.?遗[yí]遗[wèi]

〈动〉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输送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加给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另见yí

遗[yí]

〈动〉

〈名〉

遗失之物

高祖取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另见wèi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遗弃;舍弃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不自主地排泄[involuntarydischargeofurine,etc.]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残存。留下[handdown;leavebehindatone'sdeath]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晁错《论贵粟疏》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缺失。

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遗忘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遗留

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专指死人留下的。

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离开,脱离。

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堕,落下;下垂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废止。

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动〉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四、组词

遗址遗漏遗弃遗迹遗产遗体遗骸遗风?遗毒遗业遗憾遗缺遗言

五、英文翻译articleslost;omit;lose

遗产?意思

钱也不是你的,名也会去掉,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所以,师父跟你们说,人一辈子的结局最后就变成两个字,而这两个字最后是不属于你的,这两字是什么字啊?

“遗产”。你所有的一切,人生着相所得来的东西,最后就是成为两个字,那就是“遗产”。你一生就是为了这些遗产在生活,在拼命地拿自己的命在换。你说说看,你执着不执着?你想想看,你有何而立啊?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像个旗子一样立起来啊?让你纵横,让你得到所有的东西,皇帝得到所有的东西了,有何而立呢?你们知道师父做过皇帝,那么师父当年做皇帝的时候得到的那么多东西,现在在哪里啊?你告诉我啊?还不明白啊,没有的,虚无的,缥缈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幻化啊,不要拼命地去追逐。

要念念般若观照。什么意思啊?脑子里要不停地想到智慧,要看到自己的智慧。观,就是看;照,就是照亮自己。要经常想到自己有智慧地观照自己,就是看看,我今天所有做的行为、举动和说话,我有没有般若智慧?你今天罗宾有没有智慧啊?你不知道。你经常想一想,菩萨是怎么做的?你这个智慧就生出来了。经常要想,我做得对不对啊?是不是菩萨应该这么做呢?

所以,师父叫你们“常离法相”。什么意思呢?常离法相,我只能举例子给你们听。常常离开法相,法就是人间所有的事情,这个叫法的世界。相是什么呢?着相。你今天看见他有钱了,你就跑过去拍他,实际上这叫着相。如果这个人他没有钱,你会不会这么做呢?你看见这个人是穷人,你就不理他了,你看见这个人过去曾经犯过罪、犯过错,你就不想理他了,实际上,你就着相了。很多人,老公在外面找个女人,老公回来了,老婆就着相了,一直怀恨在心。你想想看,那你把他求回来干什么?你把他求回来之后,你整天地恨他,你整天地忘却不了他做的那些坏事,你是不是着相了?所以要常离法相,就是让我们学佛人要离开你执着的相,多想人家好的,少想人家错的,这个就是常离法相。

因为你心中已经有着相了,所以,你对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对待。今天周太太能够这么快就赶过来听师父讲课,而且她的心现在交给菩萨了,她是非常好的一个人,她现在心中有寄托,可以减少她很多的痛苦。她来了,因她先生离开人间,她很当心,不跟你们讲话,她自己念经,怕你们有什么想法,这个在她的心中自己已经着相了。

实际上,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每个人都会有这个结果的,有什么可以着相的?有什么对不起人家的?对不对啊?有什么倒霉不倒霉的?最后的结局大家都要死。你周太太不应该着相,“哎呀,大家会怎么看我?”有什么啊?这叫着相。你把自己应该当成菩萨,当成众生的一员,还是跟大家很客气的,你就不着相了。菩萨反过来要我们远离法相,就是要我们不要去执着在某一件事情上面,就是着相。今天这人有钱了、发财了,你马上脸冲着他笑嘻嘻,今天这个人是大老板,你马上就像狗一样跟在他后面,你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叫着相,会让人看不起你。

因为你离开了法相,你就变得自由自在了,你没有觉得他是李?家诚在你身边,你很自由自在。如果突然有人告诉你,今天晚上李?家诚会来,你马上就不自在了,女人嘛,跑到卫生间去化妆去了,尽量想把自己弄得漂亮一点;男人嘛,开始准备怎么样动脑筋准备使劲拍。所有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心在动,就是你着相了,你就没有自由了,你就被外界的一种法相所控制住了,你的心不自由了,你的身体怎么能自由呢?所以,佛法界讲叫纵横,跨越。纵横,你才能净得,什么意思啊?跨越自身的锁链,你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更多,纵横净得,学佛人就是让你在这个世界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得到了,你有何而立啊?你有何可立啊?就是说,你有什么可以把它立起来的呢?没有的,钱也不是你的,名也会去掉,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所以,师父跟你们说,人一辈子的结局最后就变成两个字,而这两个字最后是不属于你的,这两字是什么字啊?

“遗产”。你所有的一切,人生着相所得来的东西,最后就是成为两个字,那就是“遗产”。你一生就是为了这些遗产在生活,在拼命地拿自己的命在换。你说说看,你执着不执着?你想想看,你有何而立啊?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像个旗子一样立起来啊?让你纵横,让你得到所有的东西,皇帝得到所有的东西了,有何而立呢?你们知道师父做过皇帝,那么师父当年做皇帝的时候得到的那么多东西,现在在哪里啊?你告诉我啊?还不明白啊,没有的,虚无的,缥缈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幻化啊,不要拼命地去追逐。

所以,自性要自悟,自己的本性要靠着自己来开悟啊。师父再怎么讲,只不过是外界要让这个事情变成成熟的条件,而内因是成熟的根据啊。你自己的变化,自己的开悟那才是最重要的,师父在边上天天跟你们讲,那是外在的条件,师父讲得再多,不是有弟子照样听了几年,为了一个男朋友就可以把师父都甩掉啊?师父白说了,师父白花卝心思了。所以,要自性自悟,而且要顿悟顿修,马上要明白了,马上要开始修了,“哦,我以后会看看这个书的,我以后会明白这些道理了”,要顿修顿悟啊。要能够破除渐次,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人间不要把自己弄成有职位,不要把自己弄成我是贵?族,我是领导,我是老板,我是老师,我是你的谁谁谁,这个你就会着相。你不要把自己看成很伟大的人,要破除你的渐次,你才能在人间不离一切法。也就是说,你不会再去在乎人间所有的法执、我执。法执是什么?就是你看到的这个名利地位,都叫法执。我今天给你们做了一个老板了,我今天给你们做领导了,开心了。你只有破除这些东西,你才能在人间不离一切法,就是在你的心中竖起一块很好的碑,什么碑啊?就是人家说,谁都拉不倒的碑,慈心之碑,因为你把什么东西都看得穿了,你才能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碑,用现代话叫里程碑,实际上,就是慈悲。

要无滞无碍。就是你的心啊,要没有人可以把你阻止掉,没有人可以挡住你,你的心只要是正的,你想卝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叫无碍心。为什么大悲咒叫“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啊?观世音菩萨的心是无碍的,是没有一点点障碍的,你们的心有没有障碍啊?你们有障碍,怎么能够跟菩萨的心放在一起比呢?今天做坏事,明天动坏脑筋,后天嘴巴说坏话,你们所有的一切,你们的心都是有阻碍的,所以,师父让你们的心变成无滞无碍,没有停滞的,没有阻碍的,智慧才不会受到阻碍。也就是说,你今天想出个好点子,你说,“我今天要去度人了”,那是好的吧?这讲都不要讲,度人好不好?

好的,但是接下来,我度的这个人很有钱啊,我度好他之后,说不定他以后会给我很多钱的,会给我找工作,他会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就是智慧已经受到了阻碍。因为你要救人的时候,你用的是智慧,但是你想到了这些,你的心就受到了阻碍。如果你能够今天想要去做善事,你就一如既往地去做,你今天能够帮助人家,你就好好地帮助,你其他的都不管,你自己的心就能任运自如,舒服吧?舒服了啊。

很多人做事情,只要自己想得通,他就能自如地去运作,所以,学佛人,心一定要无滞无碍,干净啊,这叫无滞无碍。你们干净吗?不干净。今天小张说,我今天要把头剃掉,我自己学佛学法,我觉得挺干净的,没有什么关系,西人剃头很多的,他爸爸一定要讲,“你想好啊,你这样剃头在单位里会不会有影响啊?”他爸爸妈妈肯定要给他讲的啊,滞碍全都过来了。这个时候,小张有智慧,觉得无所谓了,国外本来就是自由的,你爱干什么,没有人会讲你的,在国外,你随便剃什么头,你爱干什么,你干什么,非常自?由的,没人管你的,那来自爸爸妈妈他们的阻碍,到你身上了,那么你有没有智慧?

你现在觉得:我这个方向挺正确的,我就喜欢这样,干净点,我挺开心的,我觉得很干净,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看……你做了,你自由了吧?你的心舒服了,因为你想做事情,你达成目的了,你不是就自己任运了吗?

任意自己来运作自己的行为啊,你的智慧就没有被阻碍。你天天让爸爸妈妈看这个头,时间长了,他们觉得你这个头挺干净的,挺好看的。你不信,你坚持留长发,披着像女人一样,你爸爸妈妈就算天天说,你剪啊,剪啊,你就不剪,时间长了,他们看看,蛮好的,扎个辫子吧,因为那不是你用智慧来做的这件事情,听得懂吗?你现在是用智慧来决定某一件事情,你就会破除阻碍。

翻译: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翻译为: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

出自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原文选段: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译文:

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于是,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文章主旨:

《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

此为上篇,讲述了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秦论

指遗弃或残剩的箭镞。例来:汉桓宽《盐铁源论·诛秦》:“往者兵革亟百动,师旅数起,长城之北,旋车遗镞相望。”

原句:

秦无度亡矢遗镞之费,而天问下诸侯已困矣

直译:秦国(甚至)没有损答失箭和箭头的耗费,但是天下已经疲惫了~

注释:

遗镞:(1).谓损折箭矢。借以指细微的损失。例:汉贾谊《过秦论上》:“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遗、当、存、顾 古文中的所有意思

◎遗

遗wèi

〈动〉

(1)给予;馈赠[makeapresent;offerasagift]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送交;交付[turnover;handover;pay]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输送[carry]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加给[add]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另见yí

基本词义

--------------------------------------------------------------------------------

◎遗

遗yí

〈动〉

(1)(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2)同本义[lose]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遗漏,因疏忽而漏掉[omit;leaveout]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遗弃;舍弃[abandon]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不自主地排泄[involuntarydischargeofurine,etc.]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残存。留下[handdown;leavebehindatone'sdeath]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晁错《论贵粟疏》

(11)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缺失[lack;beshortof]。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遗忘[forget]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遗留[leaveover;handdown]

因遗策。——汉·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16)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专指死人留下的[leftbythedeceased]。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离开,脱离[leave]。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堕,落下;下垂[fall]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废止[abolish;annul]。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词性变化

--------------------------------------------------------------------------------

◎遗

遗yí

〈名〉

(1)遗失之物[lostarticles]

高祖取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姓

(3)另见wèi

当dāng

〈动〉

(1)(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2)对等;相当于[equal;beequalto]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3)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4)面对着[face;turntowards]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5)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对面)

(6)担任;充当[workas;serveas]。如:当辕(驾辕);当槽的(店房伙计、酒保一类的人);当值(值班);当御省禁(值班于官禁之内)

(7)承担[bear;undertake]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元·关汉卿《窦娥冤》

(8)又如:当不起(谦词。表示担当不起他人的夸奖或款待);当不得(奈何不得);当不过(受不住;受不了)

(9)主持[manage;takechargeof]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10)又如:当室(主持家事。今称当家);当家之事(理家立业);当家三年狗也嫌(主持家政的容易得罪人,讨人嫌弃)

(11)阻挡[某人或某事物]的通路[block]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12)又如: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阻拦)

(13)看待[regard…as]。如:他把我的话当耳旁风

(14)用武力抵敌[withstand]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资治通鉴》

(15)又如:万夫不当之勇;当关(守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应当[ought]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17)又如: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指三十岁);当断不断(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18)判决罪人,断狱[hearandpassjudgmentonacase]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词性变化

--------------------------------------------------------------------------------

◎当

当dāng

〈名〉

(1)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justatatime;past]。如:当天(指过去);当时(指过去);当下(此时);当口(事情发生或进行的时候)

(2)空;空当[gap]。如: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当

当dāng

〈介〉

(1)在[when]

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又如:当堂(当场,在现场);当出(当初);当来(向来;当初);当便(即便;即就)

◎当

当dāng

〈代〉

(1)本,这[thesame]

[兄子彦询]病卒,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唐·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2)又如:当家(本家);当晚;当夜;当境(本境);当坊(当方。本地);当港(此港,本港)

◎当

当dāng

铿锵声[clang]。如:每座教堂的尖塔开始欢快地发出当当响声

◎当dāng

(1)假使[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宋·苏洵《六国论》

(2)另见dàng

◎存cún

〈动〉

(1)(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同本义[live;exist]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恤问,劳问[comfort;console;soothe]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访问;问候[visit;expressregardsandconcernfor]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抚育;保护[foster;nurture;protect]。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思念;怀念[miss]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关心;关怀[concern]。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储存;保存;保全[store;preserve]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顾gù

〈动〉

(1)(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同本义[turnroundandlookat;lookback]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3)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观看,瞧[look]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访问,拜访[callon]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照顾,关怀[takecareof]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9)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眷念,顾及[thinkfondlyof]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反省[self-question]。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顾虑;考虑[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通“雇”。出钱请人做事[hire;imploy]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词性变化

--------------------------------------------------------------------------------

◎顾

顾gù

〈名〉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patronage]。如:惠顾;主顾;顾客

◎顾

顾gù

〈副〉

(1)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

(2)反而,却[onthecontrary]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又如:顾荷(反而受到[恩惠])

过秦论全文翻译和理解

【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以合纵之约,使秦的连横之策离散,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个诸侯国,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在咸阳集中它们,销毁刀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当作帝都的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施行仁义之政,致使攻和守的形势不同。

【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gāoyú)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zòng)缔(dì)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shào)滑、楼缓、翟(zhái)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zú)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fān)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qián)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xiāo)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shū)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yǐng)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xiān)于钩戟长铩(shā)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cháng)絜(xié)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xiáo)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wéi)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