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花甲之年的意思及解释_0

形容成语花甲之年的意思及解释

花甲之年多少岁?其他年龄呢?

花甲之年是60岁。10岁以下黄口,10岁称为髻年,13-14岁(女)称为豆蔻年华,15岁(女)称为及笄之年,16岁(女)称为碧玉年华,30岁(女)称为半老徐娘,20岁(男)称为弱冠,30岁(男)称为而立之年,40岁(男)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半百,60岁称为花甲,70岁称为古稀,80岁称为杖朝之年,80-90称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为期頣,人瑞。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

在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不像现代这般简单粗暴,而是更显得文雅一些。比如,二十岁是弱冠之年,四十岁是不惑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雅称,那么,古人为何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呢?古人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没有日历的时候,就以天干地支来计算历法。以10天干和12地支来组合,进行历法和时间的计算。天干和地支两两组合之后,轮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为第一个单位,所以也称为一个甲子。又因为干和支之间是相互错杂的,所以也称为花甲。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所以后来花甲也成了六十岁的代称。

第二种说法主要是和人的身体机能有关。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会出现一道道白色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衰老,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代谢机能在逐渐下降,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渐消失。所以,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拓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标梅之年:出嫁。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百女)——髻年

12岁(女)――金钗度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内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容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

花甲之年是60岁。10岁以下黄口,10岁称为髻年,13-14岁(女)称为豆蔻年华,15岁(女)称为及笄之年,16岁(女)称为碧玉年华,30岁(女)称为半老徐娘,20岁(男)称为弱冠,30岁(男)称为而立之年,40岁(男)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半百,60岁称为花甲,70岁称为古稀,80岁称为杖朝之年,80-90称为耄耋之年,100岁称为期頣,人瑞。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它出自宋朝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其他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舞勺:13岁。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强壮:指四十。《续焚书》卷一·书汇:兄虽强壮之年,然亦几于知命矣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扩展资料: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岁?

刚才已有网友回答了,我只好给你一些资料,拓展一下思维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

总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笄(ji)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die):指八十、九十岁。《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期颐: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礼·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1、幼学之年:百10岁。

2、而立之年:30岁。

3、不惑之年:40岁。

4、花甲之年:60岁。

5、古稀之年:70岁。

关于上度述几句话的出处为:《为政》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问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答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内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容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花甲之年的意思

花甲之年百释义: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度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问六十岁。

[拼音][huājiǎzhīnián]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答)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内对酒曰:‘……手捋六容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花甲之年形容什么

形容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zhidao子。

【读音】huājiǎzhīnián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扩展资料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内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

不惑:四十岁。《论语》:“四十而不惑。”惑:迷惑。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六十岁。古代六十年为一甲子。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die(四声,二声)]:八九十岁。泛容指老年。《礼记》:“八十九十曰耄”。《诗》毛传:“八十曰耋”。

期颐:一百岁。《礼记》:“百年为期颐。

花甲之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ājiǎzhīnián,指老人六十岁。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扩展资料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

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据考证,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而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后人加上的。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赵牧)

“花甲之年”也叫“耳顺之年”

参考资料花甲(60岁雅称)_百度百科

形容已经年过百六十的老人。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读音】huājiǎzhīnián

【出度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问环落落如弄珠。’”

【例句】再过两个月王教授就入花甲之年了,几个学生正在商量怎样为他祝寿。

扩展资料

【近义词】

耳顺答之年?[ěrshùnzhīnián]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回》:“吾十答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形容60岁的老人哦zhidao。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专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8,

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属背之年,

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

花甲之年

拼音huājiǎzhīnian词性成语

基本解释

花甲:旧时来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自花:形容干支百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造句:他的爷爷已经到花甲之年,两鬓斑度白。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问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答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岁?

刚才已有网友回答了,我只好给你一些资料,拓展一下思维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

总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形状如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笄(ji)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die):指八十、九十岁。《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中寿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期颐: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礼·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1、幼学之年:10岁。

2、而立之年:30岁。

3、不惑之来年:40岁。

4、花甲之年:60岁。

5、古稀之年:70岁。

关于上述几句话的出处为:《为政》

《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自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zhidao畴的进一步阐述。

六十岁叫花甲之年,七十岁叫古稀之年,不过,八十岁叫什么?

八十岁的称呼是杖朝之年;

八十岁之后分别是:

八十岁到九十岁的称呼是耄耋之年;

九十岁的称呼是鲐背之年;

一百岁的称呼叫做期颐。

岁数科普: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不满周岁——襁褓;百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度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内——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容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