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巾帼英雄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巾帼英雄的意思及解释

巾帼英雄的故事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在薛丁山征西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丁山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扆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扆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梁红玉】(1102—1135年),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秦良玉】(1574———1648年)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1、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2、折太君(即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仁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3、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4、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5、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

拓展资料: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参考资料:巾帼英雄(女中豪杰)_百度百科

★巾帼英雄的故事: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穆桂英: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退隐江湖,与梁红玉白头偕老。

秋瑾(1875~1907):

清末杰出的女革命家。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寿南曾任湖南郴州知州。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自幼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1896年,在湖南依父命嫁湘谭富绅子王廷钧。王为人无信义,无情谊,好嫖赌,损人利己,给她婚后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随王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于是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于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理。在此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实行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并创办《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同年秋,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即军师)。1905年初,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归国后,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同年7月,回到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906年初,秋瑾在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取缔规则”风潮中,愤而归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让”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旋因母丧回绍兴,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但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巾帼英雄的故事: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来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穆桂英: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源婿,归于宋营。在抗知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道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复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制";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冼太、岭南圣母公元522年农历11月24曰出生在古高凉地区今广东省茂名境内死于公元六0二年正月十八曰。享年八十。她的一生顺应人民的要求zd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巾帼英雄”

只要是为百姓,为国家谋利,都可算得上是英雄。

例如,王昭君,昭君出塞。以下是中国十大巾帼英雄:

中国古代十位巾帼英雄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笔者特地精选其中的十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她们的英雄事迹。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低俗作品请删除,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她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中国古代巾帼英雄有哪些人

中国古代巾帼英雄有:妇好、花木兰、吕母、折太君、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冯婉贞等。部分介绍如下: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2、花木兰

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3、折太君

即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

4、樊梨花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5、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

扩展资料:

人们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是因为: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十位巾帼英雄_百度百科

巾帼英雄是什么意思

巾帼英雄意思是女性英雄,女中豪杰。

古代贵妇女,常在举行祭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饰上面来还点缀着一些珠宝,古代把这种头饰成为巾帼。

因巾帼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扩展资料:

第一巾帼英雄

冼夫人,又称岭南圣母,出生在古高凉地区(源今广东省茂名境内)。她的一生,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其他巾帼英雄

1、秦良玉,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百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2、樊梨花,中国古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度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

3、花木兰,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1、“巾帼英雄”的意思是“女中豪杰”。抄

2、主要原因: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袭,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百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度。

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问的高贵答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词目名称】巾帼英雄;

【汉语拼音】jīn

guóyīng

xióng;

【基本解释百】女性英雄。巾帼:古代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

【词目出处】《晋度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版”

【用法介绍】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女性英雄;

【基本实例】清·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权“新世界,旧乾坤,~叫九阍。”;

【近义词】女中丈夫。

【巾帼英雄】(jīnguóyīngxióng)

【解释】巾帼:古代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女性英雄。

【出处】《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女性英雄

【示例】清·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叫九阍。”

【近义词】女中丈夫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

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典故】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北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不敢来战。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来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再用脂粉化妆,证明他是个一般妇女!司马懿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巾帼英雄典范】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永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后人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作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巾帼”由来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知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道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古今中外的巾帼英雄简介

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妇好秦良玉唐赛儿平阳公主

冼夫人迟昭平吕母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中国第一位女统帅——妇好

妇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

2.教育界的先驱——孟母

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亲。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3.丑女为国定邦基——钟离春

钟离春,又名钟无艳、钟无盐,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兼才女。传为战国时齐国无盐邑之女。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点,为宣王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大安。

4.自刎楚帐,芳华千秋——虞姬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5.万里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6.中国人的“自由女神”——卓文君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7.和番为国的美“落雁”——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8.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9.乱世中崛起的史诗第一人——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10.留得清白在人间——绿珠

绿珠(?―300年),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的宠妾。中国古代美女之一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中国

中国古代的三大女主

1,汉高后吕雉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统治者,没有戴帽子的皇帝,这种有实无名的执政行为叫“称制”

2,武则天功绩:创立了对内监控即间谍制度,这是后世帝王非常亲徕的政策,经过明太祖朱隶和清世宗就是雍正皇帝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的对内监控制度炉火纯青。现在政府也用,你懂的。

3,慈禧执政风格:举重若轻善于平衡、

1,以最低的伤亡代价、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一个庞大的政敌集团,即顾命八大臣。

2,平衡朝中新旧势力,实际上她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只是作为一位君主,必须以“稳定压倒一切”出发,要使两种势力相安无事。

3,维持了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重用左宗棠等栋梁之才,晚清割地赔款,但至少没有失去新疆,新疆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那是丢了新疆,现在中共的战略布局就会出问题,俄罗斯就是一个威胁。重用李鸿章等缓和的政治家,虽丧权辱国,但保存了国家,那个时候不能硬碰硬。

外国

叶卡捷琳娜大帝(18世纪)

在位期间武力扩张,奠定了俄罗斯现在的版图。

伊莎贝拉一世(15世纪)

西班牙的伊莎贝拉,统一西班牙,支持哥伦布航海,使西班牙成为第一个采取开发殖民地方式扩充国库的西方国家。

伊丽莎白一世(16世纪)

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实现了英国的崛起,使英国从贫困国家成为欧洲霸主,缔造了英国持续三百年的繁荣。

巾帼英雄的故事简介

故事简介: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

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不敢来战。

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来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再用脂粉化妆,证明他是个一般妇女!司马懿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扩展资料:

中国巾帼英雄有:

1、穆桂英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2、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3、秦良玉

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

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巾帼英雄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高宗武丁的王后。

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率兵前往,并且大获全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任占卜之官。

妇好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妇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墓中的谜团正在不断发掘之中。

2、【花木兰】

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

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

3、【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李渊起兵时,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她所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多地,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4、【梁红玉】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当天就收到金兀术下的战书。应战当日,梁红玉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

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梁红玉还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5、【秦良玉】

汉族,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

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穆桂英:

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

穆桂英:1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界再无大战事;2平南—厂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3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封为浑天后;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西征,虽然她在虎狼峡中了埋伏壮烈牺牲了,但杨门女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花木兰带父从军;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两个最为人熟知;杨门女将杨家七名媳妇,如杜月娥临产还上阵杀敌,杨家两名女儿,烧火丫头杨排风,个个都称得上巾帼英雄;红拂女正是自古侠女出风尘的典范。【荀灌】(303----?年)

女,西晋时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冲,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永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后人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作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清朝光绪年间《岢岗州志》所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户衣)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杨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又《保德州志》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峪口,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皆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于王侁违制争功。上深痛惜,沼赠业太尉,除王侁名。”宋太宗下诏“故云州观察使杨业,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死后)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以(《宋史?杨业传》)。

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史)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虽然正史上对折太君没有作更多记载,但是折太君那深通兵书、久战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广大人民脑海之中。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深度。后来的人们为了怀念她、歌颂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其中以戏曲剧目广为流传。

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