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zd间有继承关系。
读音:yīmàixiāngchéng
出处:宋·钱时《两汉笔记》卷十一“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译文:所以要说话不要提及尧舜,而不是尧舜之道的就不敢在皇上面前觐见,不断继承传递,没有其他的学说了。
造句: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扩展资料专:
近义词:一脉相属传
读音:yīmàixiāngchuán
释义:由一个血统或派别世代流传承袭下来。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北京的流言报,是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章士钊‘整顿学风’以还,一脉相传,历来如此的。”
造句:胡厚鹏看不过眼了,从工坊中拿来了工装让黄月如改了改,收窄到合身夹了棉花进去,要说胡家的媳妇也真是一脉相传,女红的手艺是个顶个地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脉相承
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百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示例:闻一多《四杰》:“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一脉相承之故。度”
用法:主知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思想等。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来龙去脉
来龙去脉,汉语成语,拼音是láilóngqùmài,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出自:峻青《焦裕录的光辉》:焦裕录严肃地说:“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打垮它、制服它。”
示例:请你系统地分析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道
2、一脉相通
一脉相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yīmàixiāngtōng,意思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版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出自: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示例:人们对《飞天》的喜爱和上面提到的那个鲁班故事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有权其一脉相通之处。
一脉相zhidao承专
【发音】:yīmàixiāngchéng
【释义】一脉指一个血统,相承指继承属。从同一血统、派别中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
【出处】
宋·钱时《两汉笔记》卷十一:“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造句】
1,台湾、大陆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2,他的虚伪,与他父亲真是一脉相承。
3,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4,你的这个论点,和当年张相如教授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5,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一脉相通是不是成语
是成语一脉相通_成语解释
【拼音】:yīmàixiāngtōng
【释义】:指百事物之间相度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谁在知没落》道:“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回。”
【例句】:人们对《飞天》的喜爱和上面提到的那个鲁班答故事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有其~之处。★秦牧《艺海拾贝·鲁班的妙手》
一脉相百承yī mài xiāng chéng
[释义]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度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语出]清·李绿园《歧路灯》:问“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正音]脉;不能读作“mò”。
[辨形]承;不能写作“成”。
[近义]一脉相通
[反义]中西合答璧
[用法]多指文化、思想、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一般作谓语、专定语、宾语。
[结构]主谓式。
[辨析]~和“一脉相通”;都含有“属出于同血脉或类别”的意思。但~的“承”指“继
一脉相承,解成语,是否有典故?
一脉相承
yīmàixiāngchéng
【解释】从同一血统、抄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出处】闻一多《四杰》:“如果我们再知道他们是好到如之问《祭杨盈川文》所说的那程度,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一脉相承之故。”
【结构】主谓式。
【用袭法】多指文化、思想、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正音】脉;不能读作“mò”。
【辨形】承;不能写作“成”。
【近义词】一脉相通
【反义词】中西合璧
【辨析】~和“一脉相通”;都含百有“出于同血脉或类别”的意思。但~的“承”指“度继承”;表示“今承古”“后承前”的继承关系;“一脉相通”的“通”指“连接、承接”;常表示某种思想、行为的一致性和相互联系。
【例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与中国人民历来勤劳勇敢是~的。
【英译】be traced to the same origin
一脉相承
【发音】yīmàixiāngchéng 【释义】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来承关系。 【出处】宋·钱时《两汉笔记》卷十一:“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自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清·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百;指文化、思想等。 【示 例】闻一多《四杰》:“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之故。” 【近义词】一脉相通 【灯 谜】独生度子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什么意思
薪火相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一脉相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màixiāngchéng,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一脉相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yīmàixiāngtōng,意思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出自《花边文学·谁在没落》。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2、薪火相承
也作薪尽火传,典故是《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释义是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传承。
【释义】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传承,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举例: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一脉来相承
【发音】:yīmàixiāngchéng
【释义】一脉指一个自血统,相承指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中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
【出处】
宋·钱时《两汉笔记》卷十一:“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造句】
1,台湾、大陆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2,他的虚伪,与他父亲真是一脉相承。
3,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4,你的这个论点,和当年张相zd如教授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5,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知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道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专
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属。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住在长江上游,我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这几句出自宋代词人李之仪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原文应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原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白话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词语释义】
(1)思:想念,思念。
(2)休:停止。
(3)已:完结,停止。
(4)定:此处为衬字。在词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亦称“添声”。
扩展资料: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话意思是你居住在长江上游,我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这句话选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作者李之仪。原文是这样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扩展资料: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
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文学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
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住长江源头,我住长江的末尾。天天思念着但却见不到你,我们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
拓展资料
一、原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二、赏析
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日日,犹如流水滔滔水绝,表现了思恋之久。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虚的心灵与实的事物合二为一。朴实中见深刻。
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明显地吸收了民歌的优良传统。但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词如一首情意绵绵的恋歌以长江之水起兴,抒恋情,构思新颖,比喻巧妙,明白如话,深得民歌神韵,在民间流传甚广。
三、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我住长复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出自宋代李制之仪词《卜算子》。意思是:我住在百长江的这头,你住在长江的那头。每天都思念着你但却无法度见到你,好在我们都喝着长江的知水,就让长江把我们紧紧相连吧!词句语道言质朴,情真意切。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望”出自那首诗?
宋代李之仪
《卜算子》
宋代李之仪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今译
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
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
却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
这江zhidao水—— 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时才会结束? 但
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简评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回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答友谊,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