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山肴野蔌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山肴野蔌的意思及解释

山肴野蔌的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今日难得二位将军到此,山肴野蔌,且权当接风。★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五回?

【拼音代码】:syys

【近义词】:山珍海味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野味和蔬菜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都非常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而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年人弯着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清而纯,山中的野味菜蔬,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有《欧阳文忠公集》。

生平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文学造诣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宋词《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赏析:

全文共四段,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此文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

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

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

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愚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

这段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

“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这里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之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

作者并没有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词语解释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在乎。

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昏暗。

35.晦:阴暗。

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洌:清醇。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列。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3]。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已而:不久。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遮蔽。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虚词注解

用法:

①而:表并列

②而:表顺接

③之:结构助词,的

④而:表递进

⑤而:表递进

⑥而:表顺接

⑦而:表顺接

⑧而:表顺接

⑨而:表修饰

⑩而:【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而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而表修饰

而:表并列

而:表并列

而:表修饰

而:表顺接

而:表顺接

而:表转折

而:表转折

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

以:意为“用”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词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

中心思想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文体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根据史志中以记名篇的书目数量和文学总集中记体文内容的变化和类目的增减,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记”作为一种文体其内涵发生的变迁。

赏析

文学佳作引来了有关写作上的佳话和轶事。这种文学史上有趣的情形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是非常典型的。《朱子语类》所记载的欧阳修改定本文开头的一则轶事,差不多可以和《醉翁亭记》的文章本身齐名。那故事是说,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原稿上,“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文章的开头是简洁有力的(不过,后来也有人指出过欧阳修的这描写并不属实,说除了琅琊之外,当地并没有什么山,见钱钟书《管锥编》引郎瑛《七修类稿》。我们不妨把它看做一种文学家的笔法,用不着过多地纠缠于此)。从“环滁皆山也”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以说是全文整体结构中的第一部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笔法是很讲究的,其描写线索是:从全景慢慢地收缩视野,由群山转入“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再转入“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琅琊山,在滁县西南十里,东晋时元帝为琅琊王,曾避居此山),然后具体到山间的泉水,即酿泉,最后几经回环,才在“峰回路转”之后出现临于泉上的一座玲珑剔透的亭子,即醉翁亭,而“翼然”两字,特别能够加强描述中的形象性,富于动感。欧阳修采用这种由大及小,层层深入的写法,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胜索幽的兴致。再往下,作者仍采用陈述句式,写出了建造亭子的人,以及自己给它起了“醉翁亭”的名字,并解释了“醉翁”二字的由来。欧阳修看来不是善饮之人,所以“饮少辄醉”,但却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的全篇主旨(与民同乐)伏了一笔。所以作者写道,鸟儿知道山林里的快活,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之所以快乐是因他能使滁州人民快乐,喝醉了酒能同滁人一起欢乐,醒了酒后能将欢乐的滁人记述到文章里的,是“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是一篇记体散文。“记”的人,一种就是那些“傲逸狂醉”的人。所以,在初贬夷陵时,他就“益慎职,无饮酒”。然而有趣的是,在十年之后,他却在滁州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这种神奇的转变无疑具有现实背景,也体现着欧阳修思想变化的痕迹,因为在这以后,醉酒的情趣在欧阳修的诗文中竟成了经常性的主题。

此外,《醉翁亭记》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句法既整齐又富于变化,这不仅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而且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o^)/~祝你学业有成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而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涧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盘踞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的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上,而在于欣赏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水流减少,石头裸露,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造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西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鸟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种包含什么成语

山肴野蔌百

shānyáoyěsù

[释义]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度味和野菜。

[语出]宋·欧问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答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近义]山珍海味版;

[结构]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野味和权蔬菜

山肴野蔌的本意、现在用来形容什么?

词目山肴野来蔌  发音shānyáoyěsù  释义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源肴:熟的鱼肉;簌:菜蔬。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百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度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用法联合式;作主知语、宾语、定语;指野味和蔬菜  示例今日难得道二位将军到此,~,且权当接风。十万个为什么

醉翁亭记翻译

原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则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山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四角翘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山里一个名叫智仙的和尚。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酒,泉水香甜,酒香清洌;野味野菜,各种各样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去,大声喧哗的是这些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那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下山,人们的影子四处散开,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就开心了。然而鸟儿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人们的快乐当作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环:环绕。  2.皆:全、都。  3.林:树林。  4.壑:山谷。  5.蔚然:茂盛的样子。  6.山:沿着山路。  7.行:走。  8.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9.回:回环,曲折环绕。  10.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1.临:坐落于,靠近。  12.作:建造。  13.名: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命名  14.谓:命名。  15.辄:就。  16.号:称号。  17.曰:称为。  18.意:情趣。  19.乎:于,介词。  20.得:领会。  21.寓:寄托。  22.若:像。  23.夫:那。  24.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25.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  26.开:散开。  27.云归:烟云聚拢。  28.岩穴:山谷。  29.暝:昏暗。  30.晦:阴暗。  31.朝:早晨。  32.暮:傍晚。  33.芳:香花。  34.发:开放。  35.佳:美好的。  36.秀: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37.繁:浓郁的。  38.高:高爽。  39.穷:穷尽。  40.负:背着。  41.应:应答。  42.休:休息。  43.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44.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45.渔:捕鱼,名作动。  46.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47.为:制。  48.洌:清纯。  49.山肴:野味。  50.野蔌:野菜。  51.杂然:各色各样。  52.前:在前面。  53.陈:摆开,摆放。  54.酣:畅快地喝酒  55.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56.丝:弦乐器的代称。  57.竹:管乐器的代称。  58.射:指投壶。  59.弈:下棋。  60.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1.觥:酒杯。  62.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3.苍颜:脸色苍老。  64.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65.乎:相当于“于”。  66.从:跟随。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8.翳:遮盖。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70.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71.述:记述。  72.谓:为,是。  73.酿泉:泉水名。  74.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75.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76.乐:乐趣。  77.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欢乐。  78.负:背。  79.临:靠近。  80.谓:为,是。  81.蔚然:茂盛的样子  82.伛偻:腰背弯曲  83.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84.寓:寄托

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来到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1.表并列2.表顺承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并列  3、而年又最高:连词,表并列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接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顺接  6、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顺接  7、野芳发而幽香:连词,表顺接  8、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顺接  9、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顺接  10、朝而往:连词,表修饰  11、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12、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13、往来而不绝者:连词,表修饰  14、临溪而渔(如果将“临”字解释为动词“到”或“往”的话):连词,表承接(如果将“临”字解释为介词“在……旁边”的话):连词,表修饰【一般来说表修饰】  15、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16、泉香而酒冽:连词,表并列  17、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18、起坐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  19、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副词,表时间  2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连词,表转折  23、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2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连词,表修饰  2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文章主义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与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原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而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则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山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四角翘起,高踞于泉水之上,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山里一个名叫智仙的和尚。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很少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显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幻不一,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都有所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玩。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来酿酒,泉水香甜,酒香清洌;野味野菜,各种各样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去,大声喧哗的是这些宾客们在尽情地欢乐。那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下山,人们的影子四处散开,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里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就开心了。然而鸟儿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人们的快乐当作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省东部。环:环绕。  2.皆:全、都。  3.林:树林。  4.壑:山谷。  5.蔚然:茂盛的样子。  6.山:沿着山路。  7.行:走。  8.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9.回:回环,曲折环绕。  10.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1.临:坐落于,靠近。  12.作:建造。  13.名: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命名  14.谓:命名。  15.辄:就。  16.号:称号。  17.曰:称为。  18.意:情趣。  19.乎:于,介词。  20.得:领会。  21.寓:寄托。  22.若:像。  23.夫:那。  24.而:就,表顺承的连词。  25.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  26.开:散开。  27.云归:烟云聚拢。  28.岩穴:山谷。  29.暝:昏暗。  30.晦:阴暗。  31.朝:早晨。  32.暮:傍晚。  33.芳:香花。  34.发:开放。  35.佳:美好的。  36.秀: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37.繁:浓郁的。  38.高:高爽。  39.穷:穷尽。  40.负:背着。  41.应:应答。  42.休:休息。  43.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44.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45.渔:捕鱼,名作动。  46.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47.为:制。  48.洌:清纯。  49.山肴:野味。  50.野蔌:野菜。  51.杂然:各色各样。  52.前:在前面。  53.陈:摆开,摆放。  54.酣:畅快地喝酒  55.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56.丝:弦乐器的代称。  57.竹:管乐器的代称。  58.射:指投壶。  59.弈:下棋。  60.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1.觥:酒杯。  62.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3.苍颜:脸色苍老。  64.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65.乎:相当于“于”。  66.从:跟随。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68.翳:遮盖。  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70.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71.述:记述。  72.谓:为,是。  73.酿泉:泉水名。  74.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进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  75.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76.乐:乐趣。  77.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欢乐。  78.负:背。  79.临:靠近。  80.谓:为,是。  81.蔚然:茂盛的样子  82.伛偻:腰背弯曲  83.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84.寓:寄托

一词多义

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  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为,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②临溪而渔:来到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而:1.表并列2.表顺承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并列  3、而年又最高:连词,表并列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接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顺接  6、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顺接  7、野芳发而幽香:连词,表顺接  8、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顺接  9、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顺接  10、朝而往:连词,表修饰  11、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12、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13、往来而不绝者:连词,表修饰  14、临溪而渔(如果将“临”字解释为动词“到”或“往”的话):连词,表承接(如果将“临”字解释为介词“在……旁边”的话):连词,表修饰【一般来说表修饰】  15、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16、泉香而酒冽:连词,表并列  17、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18、起坐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  19、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副词,表时间  2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连词,表转折  23、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2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连词,表修饰  2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文章主义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与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课文分析:

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2.第1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滁州四面环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

①(“若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

②(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欣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4.第2段描写山!写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先总后分,先具体后概括。

5.第3段包含几层意思?

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欢快情景。

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描写太守与众宾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6.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7.结束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

①太守自有为人所不知之乐,此即第3段所写的观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尤其是第4段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与众宾客宴酣之乐。这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

②太守就是庐陵的欧阳修。篇末点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这是欧阳修谪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写照。

8.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9.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0.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1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1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l)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乌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练习精编: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之:四时之景不同心乐之,伐竹取道

B.乎:颓然乎其间者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C.者:射者中,奕者胜晦明变化者

D.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B.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为: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

D.然: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

3.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暮:朝而往,暮而归苍然暮色

B.发:苍颜白发野芳发而幽香

C.乐: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

D.往: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

4.填写。

①试简析文段的语言特色。

②试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③试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5.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A.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6.品析有误的一项。()

A.第一大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7.翻译下面句子.

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D2.C3.B4.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易于成诵②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③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5.B6.C7.①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②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编辑本段]译文

粟润湘篆书《醉翁亭记》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旅游。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酒甘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这是啥,这是什么动物?

莺歌燕舞、来

鸟语花香、

天罗地网、

焦头烂额、

一鸣惊人、

惊弓之鸟、

独占鳌头、

抱头鼠窜、

杯盘狼藉、

弃甲曳兵、

鱼贯而出、

狼吞虎咽、

焚琴煮鹤、

指鹿为马、

临渊羡鱼、

遍体鳞伤、

竭泽而渔、

风声鹤唳、

浮想联翩、

蜂拥而自至、

鱼贯而入、

明察秋毫、

山肴野蔌、

鹤立鸡群、

饮鸩止渴、

骨鲠在喉、

缘木求鱼、

沽名钓誉、

提纲挈领、

狼狈不zhidao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