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 文言文 翻译
词目牛角挂书
发音niújiǎoguàshū
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百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度关迎密。
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翻译(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内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容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语出《新唐书李密传》,在牛角上挂一卷书,一边走一边看。比知喻读书勤奋。
《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道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李密用薄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内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容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zhidao。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版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此事被传权为佳话。
翻译:(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知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道来参拜。杨专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属心结交李密。
翻译:(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copy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zd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牛角挂书的故事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copy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zhidao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百,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度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回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答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或者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夫、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
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
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
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
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带头的叫做翟(音zhái)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简单来说,就是把书挂在牛角上读。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夫、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
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
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
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
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
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
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
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
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带头的叫做翟(音zhái)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具体
牛角挂书的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示例: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韦编三绝
意思是: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读音是weibiansan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示例: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二、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读音xuánliángcì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意思是:苏秦读书十分刻苦,想打瞌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以致鲜血顺腿流到脚上也不在乎。
示例: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成语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典故出自《新zd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回《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是讲隋朝的包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后为国子助教,门人数千。唐朝时期,李密年轻时听说包恺在缑山,就前去拜答他为师。看到他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
一、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如下: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二、??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扩展资料:
1、【色彩】中性
2、【结构】主谓式
3、【用法】作定语
4、【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5、【押韵词】牛衣夜哭、藏垢纳污、套近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嘴上功夫、横见侧出、略不世出、根朽枝枯、气壮胆粗、窸窸窣窣?[2]
6、【年代】隋代
7、外文翻译
【英语】readwhilegrazingthecattlewithone'sbookshungonitshorns.
8、成语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
【读音】niújiǎoguàshū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zhidao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回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答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牛角挂书》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百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度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翻译: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问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答”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专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牛角挂书[niújiǎoguàshū]: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属
牛角挂书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copy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百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翻译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度,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知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道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百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度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内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容”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语出《新唐书李密传》,在牛角上挂一卷书,一边走一边看。比喻读书勤奋。
《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知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道”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李密用薄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专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属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词目牛角挂书
发音niújiǎoguàshū
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知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道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翻译(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回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答结交李密。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百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度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内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容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