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能工巧匠”的成语有哪些?
类似“能工巧匠”的成语有:良工巧匠、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天造地设、神工鬼斧。
能工巧匠?[nénggōngqiǎojiàng]: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相关成语
1.良工巧匠?[liánggōngqiǎojiàng]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出处;《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2.鬼斧神工?[guǐfǔshéngōng]
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成;见者惊犹鬼神。
3.巧夺天工?[qiǎoduótiāngōng]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处;晋·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巧夺造化。”
4.天造地设?[tiānzàodìshè]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出处;唐·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5.神工鬼斧?[shéngōngguǐfǔ]
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
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有哪些?
赵概:东晋,官至五品,后退隐景德镇,被景德镇的瓷工尊称为陶瓷祖师
陶玉:制成"土坯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的瓷器,称为"假玉器"
董宾:烧成了龙缸,被后人称为"风火神"
郎廷极:所制描金龙酒杯,脱胎碗等巧夺天工,创烧的红釉瓷器华美名贵,被称为"郎窑红"
昊十九:本姓吴,排行十九,一生从事陶瓷制作,所制陶器精美绝伦,世称"壶公客"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赵概:东晋,官至五品,后退隐道景德镇,被景德镇的瓷工尊称为陶瓷祖师
陶玉:制成"土坯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的瓷器专,称为"假玉器"
董宾:烧成了龙缸,被后人称为"风火神"
郎廷极:所制描金龙酒杯,脱胎碗等巧夺天工,创烧的红釉瓷器华美名贵,被称为"郎窑红"
昊十九:本姓吴,排行十九,一生从事陶瓷制作,所制陶器精美绝伦,世称"壶公客属"
1.鲁班(公输班):春秋著名能工巧匠
2.蔡伦:东汉人,发明造纸术
3.张衡:东汉人,曾制作浑天仪、地动抄仪、候风鸡等仪器
4.祖冲之:南朝宋人,天文学和数学家,zhidao推算圆周率,比欧洲人早了1000年。
5.毕升:北宋人,发明活字刻印术
6.李时珍:明人,名药物家,著有《草本纲目》
7.徐光启:明人,著有《农政全书》
8.徐霞客:明人,著有《徐霞客游记》,是著名的地理及地质学作品。
能工巧匠,猜一生肖
能工巧匠,猜一生肖——答案:猴子。
能工巧匠
nénggōngqiǎojià来ng
【解释】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自
【出处】宋·李格非《洛百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度化争妙。”
【结构】联合式。
【用法】知只用于工艺技术高超的人。一般作宾语、主语。
【辨形】匠;不能写作“将”。
【近义词】能人巧匠、良工巧匠
【例句】秦始皇当年召集了道许多~为他建造阿房宫。
【英译】dab hand
能工巧匠的巧是什么意思
巧是技能好,灵百敏的意思。
基本字义:
形声。从工,丂(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从工,从丂,丂亦声。“工度”指工匠,“丂”义为“久经岁月磨难”。“工”与“丂”联合起来表示“久经岁月磨难的工匠”。本义: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技艺高明的老年工匠。引申义:技术精湛、娴熟
组词如下:
碰巧、问巧手、巧合、恰巧、巧妙、灵巧、乞巧、小巧、轻答巧、巧遇、精巧、奇巧、纤巧、刚巧、巧匠、讨巧、凑巧、正巧、可巧、工巧、取巧、赶巧、细巧、新巧、偷巧、巧法、变巧、借巧、使巧、贤巧、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巧,技也。从工,回丂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巧,善于做工的技能。字形采用“工”作边旁,采用“丂”作声旁。
组词解释:
1、碰巧
凑巧;恰好。
2、巧手
拥有高明技能的人。
3、巧合
情)凑巧相合或相同
4、巧妙
(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答的
5、灵巧
灵活而巧妙
能工巧匠的巧的意思:技术好,灵敏
【成语】:来能工巧匠
【拼音】:nénggōngqiǎojiàng
【解释】: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出处】: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自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
【举例造句】:这些由能工巧匠手工织绣的彩锦,运销世界各地。
【拼音代码】:ngqj
【近义词】:能人zhidao巧匠、良工巧匠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英文】:skillfulcraftsman
词目能工巧匠
发音nénggōngqiǎojiàng
释义指工抄艺技术高明的人。
出处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袭它木,与造化争妙。”
示例这些由~手工织绣的彩锦,运销世界zhidao各地。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能工巧匠的意思
能工巧匠:意思是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拼音:nénggōngqiǎojiàng
出处:copy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百》:“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
译文:现在洛阳的能工巧匠,嫁接花木。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酒囊饭袋:
意思是只会吃喝,不会做事。讥讽无能的人。
拼音:jiǔnángfàndài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腹为饭坑,肠为酒囊。”
译文:肚子做为饭的坑度,肠道做为酒的囊。
2、衣架饭囊:?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拼音:yījiàfànnáng
出处::元·王子一《主问入桃源》第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译文:饭囊衣架子的人,塞满长安乱如麻。
参考资答料来源:百度百科—能工巧匠
意思是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这些由能工巧匠手工织绣的彩锦,运销世界各地。?秦牧《长街灯语·北京春节》:“四方的能工巧匠,名手行尊都在这里竞献技艺。”
作主语、宾语;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1、鬼斧神工
鬼斧神工,读音guǐfǔshéngōng,汉语成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2、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iǎoduótiāngōng,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夺:胜过。巧:精巧。本义: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
郭小川《在社会主义高潮中》:“六亿双巧夺天工的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
二、反义词
1、粗制滥造
读音是cūzhìlànzào,意思是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行事,出自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滥:过多,不加节制。
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2、粗枝大叶
读音为cūzhīdàyè,意思是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工巧匠
能工巧匠的意思可以按字面解释。能知:有能力的。巧:有技巧的。能工与巧匠是一个意思!道这种对于事物的表达是汉语常用的一种重复的表达方式。比如汉语中的修长中修也是汉语中的长的意思一致。重复表达一般运用于书面语,很少用版于口语当中。能工巧匠;形容词,形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技术高超,能力突权出。褒义词。
有没有关于能工巧匠的诗词?
《谒金门·赠雕銮匠》百善住
天赋巧。刻出都非草草。
浪迹江湖今欲老。尽传生活好。
万物无非我造度。异质殊形皆妙。问
游刃不因心眼到。一时答能事了。
《踏云行·赠骆进道先为铁匠》马钰
跳出红炉,身无烧烙。
水云游历非流落。
晨昏调弄自然琴,清清滋内味胜酥酪。
逗引灵童,常交欢乐。
八渠流水成璎珞。
兀谁占得此家风,知新进道长容安乐。
游龙鸣凤绕竹生,
牡丹空灵心里开。
天工鬼匠愧不如,
自是凡尘有良才。
@@copy@@@@@@@@@@@@@
纤青翠竹得龙灵
醉诗牡丹花下情
天工巧夺庸竹秀
气载山河若凤呤zd(九翼修罗作)
两首都是我老师为我的作品所做的!!!
到现在为此,是我唯一不欢迎拍砖的!!
“我只是想干好本职工作,为工人兄弟争口气。”这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技工邓建军,面对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
邓建军,36岁,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工。他冲击纺织机械领域世界难题的技术创新之举,被老外叹服为“中国功夫”。这位来自华罗庚故乡———常州金坛市的中专毕业生,在工作的17年里,成为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把普普通通的机电维修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为企业由“里弄小厂”跃升为中国牛仔服行业的龙头立下汗马功劳。对此,邓建军显得很平静。但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却激动不已: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要中国工人的尊严
直面邓建军,他首先讲起一件事:黑牡丹公司第一次引进国外纺纱设备时,外籍技师来厂安装调试,当邓建军遇到问题,向老外索要操作手册,对方竟不屑一顾,连说几个“NO”!洋技师轻蔑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年轻的邓建军,此后几天,他常常有一种想登高呐喊的冲动。
当时,邓建军中专毕业没几年。初出茅庐的他深深感到:“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就要挨打,一名工人技能落后同样没人瞧得起。”从此,邓建军憋足了一股劲,特别注意跟踪国际纺织机械的最新技术,从中获取各种技术信息。
那时的纺织企业正告别传统的“金梭银梭”,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兴冲冲地接手任务,但现场看后脚底冒出凉气: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无异于把几十筐相互撕咬的螃蟹分开!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十四个小时以上。一台,十台,五十台——就像一位心理医生,邓建军与机器“病人”真情交流,一个月完成四个月的工作量,体重减了六七斤!
2002年8月,世界流行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企业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如期交货,公司不仅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加付违约金,还会将市场拱手让人。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四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订单。
一次,日本村田公司的代表到黑牡丹公司洽谈业务,忽然发现从日本公司进口的络筒机,在邓建军及其工友的维护保养下,工作了6年,居然运行状况仍十分理想。按照原有技术设计,这种机械的正常运行时限仅为5年。日方代表深感意外,为表达敬意,特别向公司赠送价值数万元的络筒机零部件,一位日方代表禁不住直呼“邓先生,‘中国功夫’!”
从不屑到赞叹,从尊重到折服,洋专家态度的巨大变化,让邓建军感受到了中国工人的尊严。
从普通技工到高级工程师
人们爱穿“牛仔”,除了喜欢张扬粗犷的时尚,更因“新不艳,旧不蔫”的独特魅力。而邓建军却把“牛仔”的风格演绎成一种坚韧,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去年“五一”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南京与部分劳模座谈时,听邓建军谈及攻克牛仔布预缩率不稳定的世界性难题,总书记很高兴,还就有关技术问题与他探讨。谈到总书记关注的技术问题,邓建军眼里闪出亮光。他说,出口牛仔布预缩率的控制,事关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预缩率高了,出口企业受损失;预缩率过低,牛仔服会因收缩不当而变形,造成国际索赔。伴随着一次次失败的痛苦,邓建军终于发现:运用电子技术与气动技术的完善结合,预缩率不稳定问题可以解决。现在,“黑牡丹”牛仔布的预缩率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
徐文虎庆幸自己一进厂门就碰上了邓建军这个好师傅。然而,他刚下车间时心里也嘀咕过:当工人有啥出息?邓建军认真地对他说:“当个优秀的技术工人并不容易。”为什么上海、苏南的企业会出20万元年薪聘请日本、德国的退休技师?这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需要大批一流的工人技师!
小徐讲了一件事:厂里有位叫赵志英的女工,每月奖金总比别人高,这事引起邓建军的兴趣。一次修完车后,邓建军向赵志英请教:“赵师傅,同样的机台,同样上一个班,你的产量比别人高,质量总那么稳定,为什么呢?”
赵志英笑笑,朝邓建军一扬手道:“手感呗!”工友的技艺令邓建军佩服,也使他陷入沉思:靠手感控制布的质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要真正建成全球制造强国,就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此,他又迷上了牛仔布的织造工艺。几个月后,邓建军带领工友精确绘制出三张技术参数表。此后,即使刚进厂的女工,也能轻松控制布的质量了。
一提起染浆联合机的4次改造,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就念念不忘邓建军。他说,邓建军带领工友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邓建军的工作台上有一叠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他多年来消化洋设备和技术创新的资料及心得。他的工友席中豪说:“这些技术笔记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们都称它为‘活辞典’。”电工班技工李银边翻阅、边感慨:多少回,从邓工的笔记本上,我懂得了什么叫学习,什么叫创新……
从手抄专业书到用英文发邮件
“我想告诉工人兄弟:在众多荣誉中,我最珍爱‘江苏省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称号。因为只有‘你要学’,才能超越自我;只有‘我们要学’,中国的工业强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4月7日晚,记者与邓建军促膝长谈,他看到记者的笔记本电脑,立即上网,快速打开个人邮箱。他说:“前不久公司一台染浆联合机通讯系统出现小故障,我给外籍专家发邮件请教,不知回复没有,快看看!”
记者惊奇地发现,邓建军的邮箱里显示共有25页,竟大部分是英文邮件!他查到要找的邮件,用流利的英语读出声来。他说,现在通过电子邮件和他经常交流的外籍专家有四五个。
有一件事让邓建军的工友席中豪印象很深:2003年6月,席中豪和邓建军一起去上海观摩国际纺织工业博览会,现场人山人海,邓建军以流利的英语冲破了等候的屏障,被德国祖克公司总工特别邀请到了贵宾室交流。
1988年,19岁的邓建军跨出常州市轻工业学校校门,进入黑牡丹公司。面对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深感知识储备不足的邓建军,给自己订下了强制学习计划:每晚必须看一个半小时的技术书籍和有关资料。几年下来,他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
他的妻子姚群说:“半夜醒来,常常看到他捧着书本进入梦乡,头就拱在未合上的书里面。”
最初,邓建军在学习中下过许多“笨功夫”。有一次,他从表哥那儿看到一本《多阵印制板设计程序应用手册》,如获至宝,借回后便与科研组2位成员利用空余时间日夜突击抄写。近300页的专业书,3个人整整抄了两个星期。
后来,他用惊人的毅力跨越了英语和德语的障碍。他的同事说:“如今,一些因缺乏专业水平而译得蹩脚的中文资料,常常让邓建军啼笑皆非。”
邓建军很欣赏一首诗词:“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川终属楚。”如今,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他烂熟于心。那些进厂比他早得多的工友,很快就不再叫他“小邓”,而是改口称“邓师傅”了。
有一件事深深感动了徒弟徐文虎。那是2000年,有一次他值夜班时,染浆联合机发生故障,他赶紧抢修,但到深夜12点仍未修好,他只好打电话向师傅求助。当时,邓建军正在镇江参加江苏理工学院函授本科段的考试。凌晨1点钟,他乘出租车赶到了抢修现场。在解决了生产难题后,他又乘坐清晨5点钟的火车赶到镇江,以便赶上当天的考试。
目送师傅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冷风习习的清晨里,与师傅多年朝夕相处的小徐鼻子一酸,揪心地扭过头,含在眼圈打转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他真的是心疼师傅,佩服师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