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乖僻邪谬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乖僻邪谬的意思及解释

第三个字带邪的成语???

第三个字带邪的成语有11个,如下所示:

1、放辟邪侈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抄正当。指肆意作恶。

2、乖僻邪谬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

3、目不邪视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4、歪袭风邪气歪、邪:不正当,不正派。指不良的作风和风气。

5、歪门邪道指不正当的门径。也比喻坏百主意。

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7、淫辞邪说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8、放僻邪侈指肆意作恶。同“放辟邪侈”。

9、旁门邪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同“旁门左道”。

10、歪心邪度意指心术不正。

11、家言邪学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形容孤僻的词语

形容孤僻zd的词语有:

孤俦寡匹:指孤独无伴侣。

鳏寡惸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惸,无兄弟。同“鳏寡孤独”。。

形孤影寡: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同“形单影只”。

影单形只:只:单独;形:身体。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内同伴。

凤只鸾孤:只:单独。凤和鸾比喻夫妻。单只的凤,孤独的鸾。比喻夫妻离散。

形单影只:形: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孤僻,性格用语。用于形容人性情孤独,不合群,不能与人容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属于一种性格特征,孤僻的人不一定有自闭症。[gūpì]

性情孤独怪异,难与常人相处。

近义词:

孤介、古怪。

反义词:

合群、开朗、爽朗、活泼、随和。

【不因人热】抄: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孤傲不群】:孤:孤单;傲:高傲。指高傲孤僻,袭难与人相处。

【孤高自许】: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知

【乖僻邪谬】: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

【狷介之士】: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碌碌寡合】: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

【落落难合】: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道。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形孤知影寡】: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同“形单影只”。

【影单形只】:只:单独;形:身体。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道,没有同伴。

【凤只鸾孤】:只:单独。凤和鸾比喻夫妻。单只的凤,孤独的鸾。比喻夫妻离散。

【形单影只】:形:回身体;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形单影单】:形:身体;单: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答,没有同伴。

【只影单形】:只:单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请问过眼滔滔云共雾的意思?

过眼滔滔云共雾的意思: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一、原文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二、翻译

挥手从此离去。离别前凄然相向,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早晨东门路上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半天残月,显得如此凄清。汽笛声响令人肠断,从此天涯孤旅。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让我们像昆仑山的峭壁倒塌,台风扫荡寰宇一样。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三、出处

近代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1923年11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

二、赏析

词中采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一方面用真切细致的白描,把夫妻间的离情写得细致入微,具体感人。通过典型环境中人物典型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既热烈而又理智的典型性格。另一方面又有艺术夸张,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贺新郎·别友》一词结构谨严,表达含蓄。全篇始终围绕着个“别”字铺写,从话别、送别写到别后,脉络分明,但全篇又不着个“别”字,而完全让人们自己通过词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去体味,全词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新郎·别友

过眼滔滔云共雾,是毛泽东诗中的生活难免磕磕绊绊,也会有误会存在,可这些来都不重要,这些都会过去,诗人以云雾比喻误会,表示误会再大也只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风流灵巧招人厌,其实真正的说法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百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种“风流”,本就是“聪俊灵秀”与“乖僻邪谬”的结合体度,是正邪问两赋,是一体两面。才导致了“乖僻邪谬”、“轻浮张狂”,仗着自己有本事就白眼向人,行为逾矩。这样一来,聪俊灵秀、风流灵巧倒成了过错答了,因为这就是“招人怨”的根源嘛。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我的理解:在"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联的引申意中,"玉"指黛玉,"善价"即"善贾"指贾雨村,钗无疑是宝钗,"时飞"也是贾雨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现在第一回,此时黛、钗二人都还未登场但即将登场,而钗、黛二人的登场又都与贾雨村直接有关。黛玉的登场不用说了。如果不是贾雨村在葫芦案里枉纵了薛蟠,宝钗就无法来到京城加入贾府的红楼梦大戏。所以,这一个对联的一个明确的引申意,就是交待马上要展开的情节和黛、钗的登场。

然而,这种理解似乎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贾雨村这样的一个人物,如何能称为"善贾"?这其实正是曹雪芹写"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深层用意。这层深意,也就包含在贾雨村那篇"正邪搏击掀发"的议论中。

在这篇议论里,"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是定义"正气"和"邪气"。

接着的"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应该和前面的"大仁大恶"同为"颂圣"的必需语句,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然后讲"邪气":"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显然这里关于"正气"和"邪气"的表述并不对称,"正气是主流,邪气是支流"。这种不对称也是"颂圣"的要求而不是曹雪芹本意。

然后的"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是阐述了"正气与邪气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中"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就是"对立统一"的意思,"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是论述对立统一的斗争性。这是曹雪芹自己的真实思想。

接下来再论述这种"正气与邪气的对立统一"与人的善、恶表现的关系:"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里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善还是恶,取决于他表现出的是"聪俊灵秀之气"还是"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换言之,每个人的善恶表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表达的这个观点,与正统的儒家的人性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儒家的观点如孔子所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意思是"努力想成为君子的人有时会有不仁的言行,但小人却不会偶尔有仁的行为。")可见,照儒家的正统观点,君子永远是君子,小人永远是小人,贾雨村也永远不会有"善"的一面。但曹雪芹却用他的生动而现实的故事,表达了他自己的"非正统"的人性观。

一些读者可能会忽略的一个情况是: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而且曹雪芹通过描写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对贾雨村的态度,间接地表明林如海很赞赏贾雨村对林黛玉的教育成果;黛玉出众的才华和贾雨村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直到送林黛玉进贾府之前,贾雨村一直是个十足的"善贾";不错,他前此任官时因所谓的"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但那个事情其实事出有因,有学者对此做了很令人信服的深入分析、解释(注1)。

可是,等到薛宝钗进入贾府这个红楼梦舞台时,办完了葫芦案的贾雨村已经从"善贾"蜕变成了一个是非(时飞)之人。

而到了120回的结尾,曹雪芹在让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的同时,也归结了贾雨村的故事-他又回到了既不善也不恶的世外之人的状态。至此,曹雪芹申明了他的人性观点:一个人的善、恶,既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而是取决于他所秉持的正气和邪气的矛盾斗争,而当这种矛盾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时,人的善、恶也会发生相互转化,善人可以转化成恶人,恶人也可以转化成善人。

虽然曹雪芹并没有在那篇"正邪搏击掀发"的议论里完整地表达他的这种人性观点(主要是没有提到"善恶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这应该是"碍语"的顾虑),但他用贾雨村的生动现实的故事明确地表达了这个观点。

这样的人性观点,和"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大公无私只存天理尽去人欲"之类的正统的儒家理学人性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具有完全的进步意义。在《红楼梦》中,这样的观点绝不仅体现在贾雨村一个人物的塑造上,而是贯穿了包括后40回在内的整个《红楼梦》(比如第120回中对王夫人的描写)。这表明,曹雪芹的辨证的人性观点,不是朴素的,而是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曹雪芹的本意,也应该是要利用贾雨村与"善贾"之间看似的不配,来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注1:《贾雨村,佞臣是怎样"炼"成的》见:

使用的标签贾雨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句话的意思是:玉和钗都被放置在盒子里,盼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出它的作用。

这是《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说的。当时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他吟诵这两句诗是表达他怀才不遇、不甘于济济无名的心情。

玉和钗本身都是珍贵有内涵的东西,但一个在椟中,也就是盒子里,一个在奁内,也是梳妆盒里。美好的东西没有被发现,所以一个“求善价”,一个“待时飞”,贾雨村将自己比作玉和钗,觉得自己满腹才学,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著章回体小说)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句话的意思是:玉和钗都被放置在盒子里,盼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出它的作用。

暗喻了自己现在的怀才不遇是暂时的,只要时机成熟就能一飞冲天。这是《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说的。当时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他吟诵这两句诗是表达他怀才不遇、不甘于济济无名的心情。玉和钗本身都是珍贵有内涵的东西,但一个在椟中,也就是盒子里,一个在奁内,也是梳妆盒里。美好的东西没有被发现,所以一个“求善价”,一个“待时飞”,贾雨村将自己比作玉和钗,觉得自己满腹才学,只是苦于没有门路。

拓展资料: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此书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在"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联的引申意中,zhidao"玉"指黛玉,"善价"即"善贾"指贾雨村,钗无疑是宝钗,"时飞"也是贾雨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出现在第一回,此时黛、钗二人都还未登场但即将登场,而钗、黛二人的登场又都与贾雨村直接有关。黛玉的登场不专用说了。如果不是贾雨村在葫芦案里枉纵了薛蟠,宝钗就无法来属到京城加入贾府的红楼梦大戏。所以,这一个对联的一个明确的引申意,就是交待马上要展开的情节和黛、钗的登场。

这句是《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说的。当时他还知没有考取功名,他吟诵这两句诗是想要表达他不甘于济济无名的现状,总有一日要辉煌腾达的豪情壮志道。此句不明说自己要如何,而是借用玉在椟中无人版识只是为了等待一个更好的价钱作比。暗喻了自己现在的怀才不遇是暂时的,只要时机成熟就权能一飞冲天。

红楼梦正邪两赋论中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zhidao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这一段的大意是:

在天地的正气与邪气交锋中,秉承了内这正邪二气而诞生的男女,是这样一种“怪胎”:往正面,成不了仁人君子容;往反面,也成不了大凶大恶之人。放在千百万普通人中,他的聪俊灵秀之气又在千百万人之上;他的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百万人之下。

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

这段出自《红楼梦》,是第二回贾雨村论气时说的话。完整的原句是:“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看了完整的原句,应该能明白原文的意思了吧?

贾雨村所论正邪两搏之气,系诞生于青埂峰母体,因风云际会摇动感发而布散开来,弥漫充塞于天地之间,氤氲凝结,随物赋形。青埂峰的气亦由混沌溟濛的元气生成。原始的元气荡溢流行分化为正、邪、情三类。然性虽分三,气止二种,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两种气元素生成。《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乃第一哲学的万古不易之道。《周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物男女众生无不禀阴阳而生,湘云论曰:“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第31回)续曰:人物赋了,才成人性。《周易》曰:“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由此推演,正、邪二气均含阴阳,但它们各自偏至一端,阴阳不调。其赋性形也必有残缺,所残缺者,情也。惟有正邪搏击交感冲和之气得阴阳和合,它才是纯情真情的根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