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半斤八两
因为其出处百为: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用于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度当。
扩展资料:
用法:
1、论才学,你们兄妹俩是半斤八两。
2、想版想上周伊朗还是邪恶轴心一部分,叙利亚也是半斤八两。
3、你们两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两了,都需加油才行!
4、我整权天无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闲,我们俩真是半斤八两。
5、原来咱们两个半斤八两,都是惧内俱乐部的。
参考资料:半斤八两?百度百科
历史上,一斤曾经是十六两zhidao,所以半斤是八两。半斤与八两二者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除了约定俗成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成语已经是一个既定的组合,他的意义甚至用法都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空穴来风),但是唯独这个组合你是难以改变的,同时需要结合给出具体的语境。而成语的意义和组合是确定的,不需要Content就可以独立存在并被正确理解。
扩展资料:
【出专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示例】:
1、宋属·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解释】旧的计量单位,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一斤的一半,所以是八两。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扩展资料
半斤八两
【读音】bànjīnbāliǎng
【释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例句】他俩下起棋来半斤八两,水平差不了多少。
【近义词】
不相上下?[bùxiāngshàngxià]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
出处:唐·李肇《唐国史补》:“贞元中;杨氏、穆氏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
【反义词】
天差地远?[tiānchādìyuǎn]比喻相差悬殊。也说天悬地隔。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余小琴一想他是制台的少爷,有财有势,我的老人家虽说也是个监司职分,然而比起来,已天差地远了。”
“半斤八两”一语出自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古称一斤有16两(沿用至50年代百),故形容“半斤”度和“八两”毫无区别。
至于古称为什么用16进制?它的根源是什么?这就知极少人知道了!
中国古称一斤有16两,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道如把东西称给人家旺旺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买货人耍滑内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容禄,克扣三两就折寿。所以旧时的人是很讲诚信的!
半斤八两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啊?
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出处
1,宋·释普济百《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度:“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知来是半斤。”
半斤八两的近义词:
平分秋色,势均力敌,工力悉敌,旗鼓相当,各有千秋,并驾齐驱,铢两悉称。
扩展资料:
用法:
1、论才学,你们兄妹俩是半道斤八两。
2、想想上周伊朗还是专邪恶轴心一部分,叙利亚也是半斤八两。
3、你们两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两了,都需加油才行!
4、我整天无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闲,我们俩真是半斤八两。
5、原来咱们两个半斤八两,都是属惧内俱乐部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jīn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由来:
一说东汉时期,流通有三种货币: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简称钱,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钱。在互相兑换方面,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而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当时的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说半斤即是八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之一。
另一说法认为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丞相李斯负责起草文书。李斯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有拿定主意,于是便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提笔写下了“天下公平”以作批示,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数目参考。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将“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一共16画)作为重量标准,于是确定了一斤等于十六两的规则,半斤自然就是八两。
扩展资料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知语成语。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采用的是半斤八两的换算。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在中国古代半斤和八两的重量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关于一斤等于十六两的换算,规则中蕴含了中国古人的文化信仰以及对于诚实守信的重视。
中国古代的秤也道叫十六金星秤,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了公平,同时又专给商贩以警告。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童叟无欺,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而古代人又都比较迷信,如果缺斤少两还是承担比较大的精神属压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方便换算,才规定采用十进制,一斤等于十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bànjīnbāliǎng]: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示例】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成语辨析】?“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扩展资料: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
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知音是bànjīn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道。’”。因为古代是以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八两等于半斤。
扩展资料:
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半斤内八两”和“势均力敌”容,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为什么人们常说半斤八两而不是半斤五两
人们常说半斤八两而不是半斤五两是因为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
扩展资料:
简介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再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两一斤。
真实历史原因是: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李斯开始酌人调查实践,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二十四铢为一两:有些物品很珍贵,比如药材,这些物品所有者会有精确地称,为了方便使用,所以为24,可称半两、三分之一两、四分之一两,六分之一两等等
十六两为一斤:天平可以将东西分割两份,那时生产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简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为2的四次方。
三十斤为一钧:是一个士兵一周(古时有大小周之分,一月四周)的口粮,为了方便计算及运输定为30。
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也是如此,即为一个月口粮。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斤十六两
我国一直到建国以百前,都一直沿用16进制的古衡器。也就是说,古称的一斤是16两。半斤八两是一个用来形容两者一样、不差上下、实力相当的成语。所以说是半斤八两而不是半斤五两。
而且古时候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足斤两的,就说是得度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所以“半斤”当然和“八两”不差上下的了。
扩展资料
“斤”也作“觔”质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版两),两斤等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权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所用的1两等于31.25克,与现在国内所用的1两等于50克不同。
因为我国一直到建国以前,都一直沿用16进制的古衡器。也就是说,古称的一斤是16两。半斤八两是一个用来形容两者一样、不差上下、实力相当的成语。所以说是半斤八两而不是半斤五两。
而且古时候每一两就是一颗星zd,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买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足斤两的,就说是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所以“半斤”当然和“八两”不差上下的了。
半斤八专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jīn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扩展资料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参考资料
半斤八两-百度百科
在古时候的一斤相当于16两,而今天的一斤只有10两而已。
所以古时说的是半斤八两而不是半斤五两。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jīn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扩展资料:
成语出抄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zd:‘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近义词:
1、旗鼓相当,汉语成语。拼音:qígǔxiāngdāng
解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不相上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bùxiāngshàngxià,
释义: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3、平分秋色,读音píngfēnqiūsè,汉语成语,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语出《楚辞·九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古时的计量单来位和换算方法与今天是不一样的。
在古时候的一斤相当于16两,而今天的一斤只有10两而已。
所以古时说的是半斤八两而不是半斤五两。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jīn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自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zhidao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