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雅士的啸是什么意思?
啸,一种歌吟方式。
啸,一种歌吟方式,称之为“啸”。啸不承担切实的内容,百不遵守既定的格式,只随心所欲地吐度露出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因此特别适合乱世名士。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亦有妇女之啸。南京西善桥曾出土古代啸的图形资料。
扩展资料:
啸组词
1、啸嗷知。道形容长而尖的声音。
2、啸傲风月。随意长啸吟内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更多。
3、啸傲湖山。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更多。
4、啸歌。长啸歌吟。
5、啸聚山林。互相呼召容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更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啸
认认真真找资料很辛苦,既希望能够真的帮助你,让你从中受益,也希望得到你的奖励,谢谢!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下面是关于阮籍和孙登的“啸”
阮籍啸台
啸台遁世伤时喧,孤傲一声修竹乱。
孙登同志效长呼,纵酒谈玄琴相伴。
吟诗抨世云台挫,绝响铮铮广陵散。
志存高远鉴明湖,清士悲声千古牵。
下面是“阮籍啸台”的典故:
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内侧,有一座数丈高的高台。据旧志载此台原高15丈,夯土所筑,台上有很美的厅堂、苍翠的松柏。这便是著名的啸台,也是尉氏八景之一“啸台清风”。可惜的是,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啸台已没有了往日的美丽壮观景色,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呈不规则圆形的小土山。
1700多年前,尉氏出了个旷达不羁的人物,名叫阮籍,做过步兵校尉。因阮籍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魏晋交替的动乱岁月,他看到动乱的政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就毅然弃官还乡,放浪于山水林木之中。阮籍既好饮酒,又善音律,人们常常看到他喝得酩酊大醉,衣冠零乱地走上城墙,时而弹琴,时而啸歌。每当他弹琴啸歌的时候,附近的乡亲父老便聚集城下倾听。他唱的歌词,一经人们写下来,便是绝好的诗章,有人说《阮步兵集》就是这样汇集而成的。
当时,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司马昭深知阮籍才学过人,想聘其女为子妻。阮籍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又怕司马氏加害自己,就借酒大醉60多天,酒醒后,忽然变得疯疯癫癫,不像常人。司马昭疑其有诈,就派人探听真伪。这人来到尉氏,接连见到阮籍所做的许多怪事。
一次,阮籍一人驾车出游,信马由缰,顺着大路走去,直到无路可走,就丢了车辆,号啕大哭。哭罢,回到东城墙上,钻进茅庵,倒头便睡。正睡得香甜,适逢好友来访,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棋逢对手意趣浓。正在此时,家人来报,说是阮籍的母亲病故。他却非要赢下这局棋才回家,友人再三劝他,终不肯回。待下完棋回家时,阮籍既不啼哭,也不理丧,蹲在地上,如醉如痴。朋友来吊丧,他既不作陪,又不谢答,却以白眼视之,一会儿披头散发、仰天狂笑,一会儿饮酒赋诗、抚琴吟唱。晋文帝听到阮籍的这些作为,相信他是真疯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阮籍对抗当朝统治者的手段。
阮籍活到54岁便死了。相传,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当时的人们在他弹琴啸歌的东城墙下,筑起一座高台,取名啸台。并且在台旁挖一小湖,让湖光水色映照着古柏厅堂。多少年来,无数学士名流来到尉氏,无不仰慕先贤,登上啸台,吟诗作赋,以寄感慨。
最后,我为你找了一篇文章,是专门分析“阮籍之啸”的
阮籍之啸
——故乡人的解读
朱文濡
《晋书》载:“阮籍,陈留尉氏人。”所以,除去历史维度久远的因素,阮籍是我的故乡人。我关注阮籍,是从大学时一次阅读开始的,得知这位魏晋时代的名士原是故乡人,更惊讶他的卓绝和奇伟。于是,我阅读有关他的历史文献,走访他的后人,参拜他的墓碣,缘于对他人生轨迹的迷惑。最使我迷惑的莫过于阮籍之啸了。或者具体的说,莫过于对阮籍之啸的情状的迷惑了。而对阮籍之啸的理解和阐释,恐怕要以阮籍整个的生命历程为注脚。
阮氏家谱记载,阮姓起源于西周时代,阮氏家族在西周的西部建立阮国,后为西周所灭,但丧失家园的阮氏家族没有向胜利者臣服,而是踏上了流亡之旅。经过一个上千年的沧桑变化,于是,阮姓人的现代分布是从甘肃起向东,经河南转而东南,在这一方向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湾和香港,据说还包括外国如越南,阮姓人繁衍生息、如水流注一般散播开来。
家乡一位阮姓人告诉我说,他们阮姓人性格倔强、高洁。果真如此的话,我想,阮姓人的这一性格特征最突出的体现者,应该是生活于魏晋时期的阮籍和他的父亲阮钰。阮钰文采横溢,精通音律,谙于世事,明哲保身。三国时曹操军马打到阮钰家乡的时候,慕阮钰之名,有意将他纳于麾下。派人打探,得知他为躲避兵祸,背着年迈的母亲逃进山了。在群雄争霸中求贤若渴的曹操不惜放火烧山,将那阮钰掳为己有。并以音乐做媒,最终打动了阮钰的心。自此,阮钰投身曹操帐下,以其文才服侍一代枭雄,据说,其才思敏捷,赋诗拟檄,马上立就。以其文学成就和地位,被后人誉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史实,是足以作证的。
可惜阮钰英年早逝,撇下孀妻孤子,阮籍时年四岁。阮钰的生前好友、曹操的侄子曹爽感伤世事和友谊,为此写下《寡妇赋》一篇,读来使人凄然泪下。曹家人厚道,拟或说是念及阮钰生前的功业,保留了阮钰遗孀和孤子的待遇,使之生活无虞。
将相有种,阮籍禀承了父亲的才思。不仅从小就聪明过人,而且庚至少年,便练得一手好剑法,技艺之精,他自认为可以和当时的成年高手曲城侯一比。由此也可见阮籍年少志远。青年时代的阮籍长得貌丰体伟,不仅文思敏捷,而且曾经以其高超的武艺出阵入敌,立志建立一番功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命运的变数在曹氏政权向司马氏家族转换的过程中展开了。那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王权篡夺的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之间旷日持久的王权争夺过程中,觊觎、暗算、尤其是高平陵杀戮所暴露出来的人性诡诈和残忍让阮籍惊心动魄。作为曹氏王朝的忠臣,看到曹氏政权衰败之不可挽回,个性倔傲的阮籍却不愿向司马氏集团低头。他面临的选择是:如果不向司马集团屈膝,如何全身守节地躲过灾祸甚至性命的劫难。于是,他言谈谨慎,“口不臧否人物”;为应对司马氏的拉拢,他或酣酒称醉,或偶任小吏。然而,这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离开是非之地远远的。有一个故乡的传说描述了这个情节:阮籍请辞还乡,对这个在士大夫中甚有影响的人物不放心的司马氏集团假借皇帝的名义,只允许他离开一箭之地。为难中的阮籍利用“皇帝金口玉言”的规则耍了一个心计,他接受了条件,但是暗中派人远远地等着那枝射出去的箭,未等箭落地便抢在手中,骑马朝着家乡的方向狂奔而去,一直跑到家乡一个叫做“竹林”的地方把箭插下,此地后来叫做“射竹峰”——这也算是皇上所说的“一箭之地”吧,“金口玉言”,皇上的话是不能更改的。传说中阮籍就这样回到了故乡。
回到故乡的阮籍,相对解脱了外界的监视和自我束缚,一些和他投合的朋友来和他聚会,他们七个人当时都是不拘礼节的风流名士,在一起吟赋为醒,栖息为醉,面对自然,酣畅淋漓,后人称“竹林七贤”。七贤中阮籍和性格豪爽的嵇康最为投合。后来,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了权贵,陷害朋友,性倔口直的嵇康成了他巴结权贵的垫脚石和牺牲品,一帮朋友也因山涛的背叛悲剧性地散了。这个事件对于阮籍无疑又是一个打击,使他更加感到人生的乖舛,从此他形只影单,更加孤独郁闷了。正是在这种孤独郁闷中,阮籍演绎了他的人生故事。一方面,他写下了婉约凄美的诗章,是他志情高雅的内心独白;另一方面,他行为怪诞,体现着他对于世事人生的独特理解与率真应对。
说到他的行为怪诞,历史上记载的有这么几个典型事件:
哭少女坟。有一美少女,16岁夭折,家人葬之。第二天,阮籍赴坟吊唁,长跪而哭,尽兴而返。非亲非故,阮籍甚至不认识她的家人,且以长跪小,他这种行为确实让当时的街坊视为古怪离谱。
睡美妇门。街上有一酒坊,一美妇人操持,阮籍慕妇人之美色,每持酒而往,醉而卧其门,只是双目流盼,并无不轨之举,久之,妇人与其夫也不以为怪,任之。
穷途之哭。阮籍郁闷时,常让家仆套车,自驭之。对牛猛抽一鞭,便持酒卧车,仰天而饮,待车停时,或临河绝路,或卡树难行,阮籍以穷途之悲,大哭而返。
在所有的关于阮籍的怪诞离奇行为之中,很少人提到他的啸,我以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疏漏。
阮籍之啸也可以归为这么几个事件。即古战场之啸、丧母之啸、啸台之啸和苏门山之啸。
古战场之啸。阮籍到一个?叫做“鸿沟”的古战场去参观,在那里,当年刘邦和项羽打了关键一仗。打仗期间,刘邦宁可牺牲被项羽扣作人质的父亲的生命而最终赢得了胜利。虽然刘邦后来作了皇帝,但他那奸诈无信,不仁不义的做派为后人不齿。阮籍也是这般见识他的,所以他参观之后,在广武城头长啸一声,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竖子者,小人也。
丧母之啸。母亲病重期间,阮籍和人对弈,家仆来告诉他母亲去世了。阮籍无言,劝对方继续下棋,一直到该局终了,才仰天长啸,“吐血数升”。由这一事件,世人颇有非议,但理解他的人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他“性至孝”。
啸台之啸。啸台当时是一个风景幽雅,居高临水的土丘,估计离阮籍居住的地方没有几步路,从阮籍的一些诗句中知道,他常常晚上到那里抚琴、吟诗,如此还不足以发泄郁闷时,就临水啸叫。
苏门山之啸。阮籍喜欢孤独云游,一次到苏门山,在山顶的一块巨石上,他见到一个世外高人正坐在一块巨石上面眯着眼睛调息养生。估计阮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嵇康的忘年交——道家长者孙登。这是一次邂逅,阮籍没有心理准备,阮籍同他打招呼,估计先是介绍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就没话找话地向他讨教养生的工夫。而孙登看出了阮籍的言不由衷,就继续眯上眼睛没理他。阮籍很郁闷,就长啸一声,怏怏寡欢地下山了。然而,这一声长啸,却暴露了阮籍的真实心情——一种长久压抑,难以排遣的心理郁结。然而,这一声长啸所暴露的东西,才是孙登所知道的阮籍的思想和为人,也才是一个融生命于自然的出世长辈愿意和晚辈阮籍沟通的意义层面。于是,当阮籍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他听到一个声音,这也是一个啸声,但却如鸾凤和鸣,山回林应,酣畅淋漓,直抒胸臆。阮籍听来,如醍醐灌顶,矛塞顿开,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写下《大人先生传》一文,表达了他对一个出世高人的仰慕和自己从他那洒脱飘逸的啸声中得到的感悟。这是一次用啸声所达成的深刻的哲学对话,这是一个没有第三者见证的文化掌故。在历史的烟尘和浪漫的想象中,给后人留下品味不尽、各抒己见的解读空间。据说,从此阮籍不再啸。
然而,阮籍之啸,究竟是怎样一种行为和情状呢?
在我看来,在解读阮籍之啸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已经把啸这样一个行为说得够详尽的同时,也把啸说滥了。滥得你从那么多解释中不知道阮籍到底是怎么啸的,即使在一个作者的文章中,也不能自圆其说,甚至你觉得他不是要自圆其说,而是在摆弄学识而已。甚至还有一位现已声明狼籍文化名人,在一篇散文中把阮籍的广武城之啸解释为一声吐痰似的闷哼,想象力之轻薄佞狂,真乃匪夷所思。
其实,单单就对啸这一独特行为的解读能力来说,可能恰恰是现代文人的缺陷,因为有些啸的行为,是非常俚俗的。例如,把手指含进口中吹出激越嘹亮的声音和变调,在当今,连樵夫农夫也很少人会了,现代文人更不会,因为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雅”。不雅,会的人就少,会的人少了,解读啸就没有了生活经验的基础。
我曾经很熟悉这种啸法,那是在少年时代,在故乡的河滩丛林中,在和伙伴们玩耍时不经意学会的。不知道是谁先从哪里学来的,后来我们就都会了。的确,当我们在河滩的树林里劳动(割草)的间歇、或在空旷的原野中玩耍时,把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并作一条缝、或者弯曲单指做缝,含进口中用力鼓吹,激越嘹亮的声音破空而起,方圆数里之内,似乎林梢、草尖、水面连同绵延起伏的原野都在回应着,让你觉得,在一种非常抒情的啸声中人与自然彼此和谐地呼应、感知和存在。你还可以用不同的变调表达你的呼唤意思,你的伙伴—人和狗,会识别你是否在唤他(它)。这种啸法,在我少年时,在家乡尉氏的农村,很多少年都会,在那时我们给它的名字自然很土,叫做“打唿哨”。这种少年行为被成年人看作是俚俗不雅的。一次,我在家里听到一声呼啸,知道是伙伴在邀大伙到村头集合,我也呼啸一声作为回答,表示:“知道了,马上就去”。然后,村庄里连续响起好几起啸声。这时,我母亲,当时的一个小学教师,从屋里出来,表情严肃地径直走到我的面前,问我:“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我觉得好象有点不对头,就说“我们都会,怎么啦妈妈?”母亲说:“以后不许这样,像个土匪”。的确,在生活和阅读中渐渐长大后,我很能体会到用“啸聚山林”描写响马生活的生动和贴切。我也曾经很羡慕他们那种快意恩仇、无拘无束的生活。当然,这样一种情感发生在一个农村野孩子身上也是自然的。虽然如此,从被母亲教训之后,我和同伴约好在村庄里谁也不许用这种方法召集人和狗了。
当我在读书中慢慢长大,环境变化和文化濡养使我疏远了那种声音。当我在阅读中邂逅阮籍、渐渐熟悉了他,并对他的啸声感到诧异和迷惑时,从来不认为“指啸”是一种解读方式。但是,有一篇文章讲到,1960年在南京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砖刻壁画上,描摹了阮籍吹指作啸的情状,这使我错愕,但却总是不以为然。
其实,啸有多种方式。蹙口而呼,或撮唇吹曲儿,可以称做“徒口啸”;含一片树叶儿或指头吹出声响可以称做“借物啸”。“徒口啸”可以是叫喊、吟唱,也可以是倾诉式的哀哭。“借物啸”可以是吹曲儿,也可以是呼叫,抒情泻意或传递信息。但无论那种啸法,在表达形式与内涵上都有激越嘹亮与平缓低响、哀伤吟咏与欢快歌唱、愤懑难遣与酣畅淋漓、倾诉内心与感应外物等等的区别。正如某种乐器善于表达某种情感一样,啸的方式与意趣之间也有着类似的限制关系。所以解读阮籍之啸,决不可以离开他的内心世界和具体情景。
勿庸赘言,阮籍是一个的性情中人。他的一生命运多舛。青少年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与成年后的怀才不遇;孤儿寡母、相濡以沫的生命历程与丧母之痛带给他心灵的永远创伤;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高孤性情与维护礼俗小节、背叛纲常大道的时代社会与政治风气;高雅的审美格调、对美的迷醉与美的易逝留给他的心灵感伤;这一切等等,都是形成阮籍心境、情感和人格的基本因素。阮籍著有八十二首咏怀诗,词句华丽,格调浪漫,但到处充满了哀伤的底蕴。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他哀伤自己的少年壮志与怀才不遇:“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朝。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知。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咏怀诗》第十五首)。他对表面礼仪,内中伪善的时代风气表示讽刺和忧愁:“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设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真素谈,户外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咏怀诗》第六十七首)。在命运的险恶环境中,阮籍深深感觉到荣辱祸福之无常,但是,他又是多么仰慕松柏一样的生命:“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蒙氾受其荣。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在生。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君子在何许,叹息未合并。瞻仰景山松,可以慰我情”。(《咏怀诗》第十八首)。在孤独的人生思考中,阮籍曾经羡慕归隐的生活:“事物何纷繁,人道苦不遑。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天阶路殊远,云汉邈无梁。濯发阳古滨,远游昆岳傍。登彼列山岨,采此秋兰芳。时路鸟足争,太极可翱翔”(《咏怀诗》第十三首)。然而,表面上行为率性的阮籍,内心常常是孤独难谴:“中夜不能寐,起坐谈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诗》第一首)。
然而,究竟该怎样解读阮籍的啸呢?在人们关于啸的诸种解释中,我认为首先应该排除“借物啸”的可能。试想一下,在以上所举阮籍啸的几种情景中,或情感激烈、或心结难谴,任何假借外物的发声方法,都不足以高亢嘹亮以至抒情达意,反而极显轻浮、矫情和做作。同样的道理,“或情感激烈、或心结难谴”的情状,也应该适合我们对“徒口啸”的检视。如此,则有一种道教的啸法应引起我们注意——在高岗上,或在空旷处,提丹田气,仰天吼喊,以荡涤浊气,排遣心情,达到身心(气功)修炼的目的。我认为,阮籍之啸与这种啸法应该是相通的,只不过他不是在修炼气功。在苏门山上,他与孙登的啸声对话以及他们之间啸声清与浊的差别,应该是一个恰当的印证。当然,阮籍年少时也曾随浮华公子游玩,在那个以啸为时髦的时代,阮籍和风流倜傥的贵公子们吹指作曲儿,或啸唱诗赋,自然是很“派”很“帅”的风头。然而,在能够表达成年阮籍性情的典型的啸的事件中,均不应该如此理解。阮籍啸的独特在于他这个人的独特——他独特人生中的独特性情。
然而,如此一个独特的历史人物,人们快要把他忘记了——即使在他的故乡尉氏,越来越消失了关于他的踪迹和记忆。
据县志记载,我的家乡尉氏县,因曾经是秦朝大将尉缭子的封地而得名。在县城的东城墙的中段部位,有一座宋代官方修建的古塔—太平寺塔。在古塔北边不远,在一个叫做“东坑”的一泓湖水东岸,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有一个很大的叫做“啸台”的土丘,“啸台”便是因阮籍而得名。记得当时县城还有一家酒厂,生产过一种标牌为“啸台大曲”的白酒。就我所知,这是当时县城所有关于阮籍的文物与文化产品的全部了。然而,时隔20多年之后,有关阮籍这个故乡人,这个历史名人的物质记忆已经荡然无存了。
以县城为中心,方圆20公里之内,如今还有叫做“阮庄”、“阮家”的村落,有些是重名。这些村落里绝大多数居民是阮姓人,家谱记载他们和阮籍是同宗同祖,那个叫做“竹林”的地方,在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阮家”村附近。值得一提的是,阮籍的墓碑,如今作为受政府保护的文物,就竖立在这个“阮家”村里,而墓地的真正所在,村里的阮姓人也不得而知。按照古时人“叶落归根”的观念做判断,这里想必是阮籍的出生地。
“啸台”既然是他登台而啸的地方,居住也应该就在附近,以阮籍当时的身份,应该是居住在附近比较繁华的城镇,大概也就是如今县城所在的地方吧。
让我们尽量地发挥历史的想象吧。1000多年的沧桑巨变之前,因战乱的原因,中原的人口并不稠密,如今县城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在那一带人口集中居住、兼有生产和生活物品贸易中心和地方行政机构所在的城镇;那个土丘应该是一个高高的山包;那个“东坑”,应该是一个大大的湖泊;那个城镇,也应该是古风古雅的样子;而那个如今叫做“竹林”却几乎没有一棵“竹子”的地方,晋时,应该是一个竹林葱郁、流水潺潺,自然风景美不胜收的所在。就在这个地域之内,阮籍孤独地游荡,偶尔地发出啸叫,啸叫他的人生、啸叫他对事与物的感怀。那该是怎样地叫声啊:激越而嘹亮,局促或悠长;以有声的吼喊,哭诉无名忧思和感伤。他的啸声虽是那么的自我,但在他的知者听来,却能够在灵魂深处的战栗中获得通约。
然而,阮籍的知者,在理解他又珍视他的意义上,无论过去和今天,能有几人呢?是的,在人们认识他的有限之中,也多集中在其文学成就方面,但是,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层面,从哲学、政治学、人格心理学、民俗学和文化学等多个角度,我们又有多少能力来认识他呢?试想一下吧,一个才华横溢,性情高雅、立志建功立业而怀远大抱负的人,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扭曲了他施展人生抱负的理想舞台,却又被这个丑恶舞台的无形利爪紧紧攫住,不得脱身。在权力争夺的残酷倾轧中,既要保全自己的人格不受玷污,又要巧妙谨慎地躲避权势者们的拉拢,为的是要保全他珍爱的、他也无法不珍爱的、守寡的母亲千辛万苦所养育的生命。他战战兢兢地躲避灾祸,在无形的生命桎梏中佝偻身躯苟活着,却又无法完全按耐住那颗敏感而深邃的活跃灵魂,只是偶尔借助那压抑不住的啸叫,来获得暂时的身心舒卷。然而,当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篡权者就单单逼着这位内心高洁倔傲,和权势者在政治上虚与委蛇的人写下《劝进文》,为他们道貌岸然地走上最高权坛立下这块牌坊时,一生谨慎、善于应对的阮籍最终还是被逼迫到了死角难局,当他以被后人称为神笔的才思写下了《劝进文》不久,还是死在屈辱中。
就这么一个人,在如此一个生命历程中,在故乡的啸台上,在原野中,他那偶尔发出的啸叫,有着多么浓厚而令人惊悸的生命内涵。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的历史,也为着我们民族精神的明天,也为着我们生活着的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自由,在我们的今天文化建设中,我们怎能不去永远地记录下这个声音!每当我们凭吊古迹或翻阅历史而面对着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聆听一下这个远古的声音呢!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下面是关于阮籍和孙登的“啸”
阮籍啸台
啸台遁世伤时喧,孤傲一声修竹乱。
孙登同志效长呼,纵酒谈玄琴相伴。
吟诗抨世云台挫,绝响铮铮广陵散。
志存高远鉴明湖,清士悲声千古牵。
下面是“阮籍啸台”的典故:
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内侧,有一座数丈高的高台。据旧志载此台原高15丈,夯土所筑,台上有很美的厅堂、苍翠的松柏。这便是著名的啸台,也是尉氏八景之一“啸台清风”。可惜的是,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啸台已没有了往日的美丽壮观景色,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呈不规则圆形的小土山。
1700多年前,尉氏出了个旷达不羁的人物,名叫阮籍,做过步兵校尉。因阮籍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魏晋交替的动乱岁月,他看到动乱的政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就毅然弃官还乡,放浪于山水林木之中。阮籍既好饮酒,又善音律,人们常常看到他喝得酩酊大醉,衣冠零乱地走上城墙,时而弹琴,时而啸歌。每当他弹琴啸歌的时候,附近的乡亲父老便聚集城下倾听。他唱的歌词,一经人们写下来,便是绝好的诗章,有人说《阮步兵集》就是这样汇集而成的。
当时,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司马昭深知阮籍才学过人,想聘其女为子妻。阮籍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又怕司马氏加害自己,就借酒大醉60多天,酒醒后,忽然变得疯疯癫癫,不像常人。司马昭疑其有诈,就派人探听真伪。这人来到尉氏,接连见到阮籍所做的许多怪事。
一次,阮籍一人驾车出游,信马由缰,顺着大路走去,直到无路可走,就丢了车辆,号啕大哭。哭罢,回到东城墙上,钻进茅庵,倒头便睡。正睡得香甜,适逢好友来访,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棋逢对手意趣浓。正在此时,家人来报,说是阮籍的母亲病故。他却非要赢下这局棋才回家,友人再三劝他,终不肯回。待下完棋回家时,阮籍既不啼哭,也不理丧,蹲在地上,如醉如痴。朋友来吊丧,他既不作陪,又不谢答,却以白眼视之,一会儿披头散发、仰天狂笑,一会儿饮酒赋诗、抚琴吟唱。晋文帝听到阮籍的这些作为,相信他是真疯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阮籍对抗当朝统治者的手段。
阮籍活到54岁便死了。相传,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当时的人们在他弹琴啸歌的东城墙下,筑起一座高台,取名啸台。并且在台旁挖一小湖,让湖光水色映照着古柏厅堂。多少年来,无数学士名流来到尉氏,无不仰慕先贤,登上啸台,吟诗作赋,以寄感慨。
最后,我为你找了一篇文章,是专门分析“阮籍之啸”的
阮籍之啸
——故乡人的解读
朱文濡
《晋书》载:“阮籍,陈留尉氏人。”所以,除去历史维度久远的因素,阮籍是我的故乡人。我关注阮籍,是从大学时一次阅读开始的,得知这位魏晋时代的名士原是故乡人,更惊讶他的卓绝和奇伟。于是,我阅读有关他的历史文献,走访他的后人,参拜他的墓碣,缘于对他人生轨迹的迷惑。最使我迷惑的莫过于阮籍之啸了。或者具体的说,莫过于对阮籍之啸的情状的迷惑了。而对阮籍之啸的理解和阐释,恐怕要以阮籍整个的生命历程为注脚。
阮氏家谱记载,阮姓起源于西周时代,阮氏家族在西周的西部建立阮国,后为西周所灭,但丧失家园的阮氏家族没有向胜利者臣服,而是踏上了流亡之旅。经过一个上千年的沧桑变化,于是,阮姓人的现代分布是从甘肃起向东,经河南转而东南,在这一方向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湾和香港,据说还包括外国如越南,阮姓人繁衍生息、如水流注一般散播开来。
家乡一位阮姓人告诉我说,他们阮姓人性格倔强、高洁。果真如此的话,我想,阮姓人的这一性格特征最突出的体现者,应该是生活于魏晋时期的阮籍和他的父亲阮钰。阮钰文采横溢,精通音律,谙于世事,明哲保身。三国时曹操军马打到阮钰家乡的时候,慕阮钰之名,有意将他纳于麾下。派人打探,得知他为躲避兵祸,背着年迈的母亲逃进山了。在群雄争霸中求贤若渴的曹操不惜放火烧山,将那阮钰掳为己有。并以音乐做媒,最终打动了阮钰的心。自此,阮钰投身曹操帐下,以其文才服侍一代枭雄,据说,其才思敏捷,赋诗拟檄,马上立就。以其文学成就和地位,被后人誉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史实,是足以作证的。
可惜阮钰英年早逝,撇下孀妻孤子,阮籍时年四岁。阮钰的生前好友、曹操的侄子曹爽感伤世事和友谊,为此写下《寡妇赋》一篇,读来使人凄然泪下。曹家人厚道,拟或说是念及阮钰生前的功业,保留了阮钰遗孀和孤子的待遇,使之生活无虞。
将相有种,阮籍禀承了父亲的才思。不仅从小就聪明过人,而且庚至少年,便练得一手好剑法,技艺之精,他自认为可以和当时的成年高手曲城侯一比。由此也可见阮籍年少志远。青年时代的阮籍长得貌丰体伟,不仅文思敏捷,而且曾经以其高超的武艺出阵入敌,立志建立一番功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命运的变数在曹氏政权向司马氏家族转换的过程中展开了。那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王权篡夺的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曹氏集团和司马氏集团之间旷日持久的王权争夺过程中,觊觎、暗算、尤其是高平陵杀戮所暴露出来的人性诡诈和残忍让阮籍惊心动魄。作为曹氏王朝的忠臣,看到曹氏政权衰败之不可挽回,个性倔傲的阮籍却不愿向司马氏集团低头。他面临的选择是:如果不向司马集团屈膝,如何全身守节地躲过灾祸甚至性命的劫难。于是,他言谈谨慎,“口不臧否人物”;为应对司马氏的拉拢,他或酣酒称醉,或偶任小吏。然而,这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离开是非之地远远的。有一个故乡的传说描述了这个情节:阮籍请辞还乡,对这个在士大夫中甚有影响的人物不放心的司马氏集团假借皇帝的名义,只允许他离开一箭之地。为难中的阮籍利用“皇帝金口玉言”的规则耍了一个心计,他接受了条件,但是暗中派人远远地等着那枝射出去的箭,未等箭落地便抢在手中,骑马朝着家乡的方向狂奔而去,一直跑到家乡一个叫做“竹林”的地方把箭插下,此地后来叫做“射竹峰”——这也算是皇上所说的“一箭之地”吧,“金口玉言”,皇上的话是不能更改的。传说中阮籍就这样回到了故乡。
回到故乡的阮籍,相对解脱了外界的监视和自我束缚,一些和他投合的朋友来和他聚会,他们七个人当时都是不拘礼节的风流名士,在一起吟赋为醒,栖息为醉,面对自然,酣畅淋漓,后人称“竹林七贤”。七贤中阮籍和性格豪爽的嵇康最为投合。后来,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了权贵,陷害朋友,性倔口直的嵇康成了他巴结权贵的垫脚石和牺牲品,一帮朋友也因山涛的背叛悲剧性地散了。这个事件对于阮籍无疑又是一个打击,使他更加感到人生的乖舛,从此他形只影单,更加孤独郁闷了。正是在这种孤独郁闷中,阮籍演绎了他的人生故事。一方面,他写下了婉约凄美的诗章,是他志情高雅的内心独白;另一方面,他行为怪诞,体现着他对于世事人生的独特理解与率真应对。
说到他的行为怪诞,历史上记载的有这么几个典型事件:
哭少女坟。有一美少女,16岁夭折,家人葬之。第二天,阮籍赴坟吊唁,长跪而哭,尽兴而返。非亲非故,阮籍甚至不认识她的家人,且以长跪小,他这种行为确实让当时的街坊视为古怪离谱。
睡美妇门。街上有一酒坊,一美妇人操持,阮籍慕妇人之美色,每持酒而往,醉而卧其门,只是双目流盼,并无不轨之举,久之,妇人与其夫也不以为怪,任之。
穷途之哭。阮籍郁闷时,常让家仆套车,自驭之。对牛猛抽一鞭,便持酒卧车,仰天而饮,待车停时,或临河绝路,或卡树难行,阮籍以穷途之悲,大哭而返。
在所有的关于阮籍的怪诞离奇行为之中,很少人提到他的啸,我以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疏漏。
阮籍之啸也可以归为这么几个事件。即古战场之啸、丧母之啸、啸台之啸和苏门山之啸。
古战场之啸。阮籍到一个叫做“鸿沟”的古战场去参观,在那里,当年刘邦和项羽打了关键一仗。打仗期间,刘邦宁可牺牲被项羽扣作人质的父亲的生命而最终赢得了胜利。虽然刘邦后来作了皇帝,但他那奸诈无信,不仁不义的做派为后人不齿。阮籍也是这般见识他的,所以他参观之后,在广武城头长啸一声,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竖子者,小人也。
丧母之啸。母亲病重期间,阮籍和人对弈,家仆来告诉他母亲去世了。阮籍无言,劝对方继续下棋,一直到该局终了,才仰天长啸,“吐血数升”。由这一事件,世人颇有非议,但理解他的人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他“性至孝”。
啸台之啸。啸台当时是一个风景幽雅,居高临水的土丘,估计离阮籍居住的地方没有几步路,从阮籍的一些诗句中知道,他常常晚上到那里抚琴、吟诗,如此还不足以发泄郁闷时,就临水啸叫。
苏门山之啸。阮籍喜欢孤独云游,一次到苏门山,在山顶的一块巨石上,他见到一个世外高人正坐在一块巨石上面眯着眼睛调息养生。估计阮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嵇康的忘年交——道家长者孙登。这是一次邂逅,阮籍没有心理准备,阮籍同他打招呼,估计先是介绍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就没话找话地向他讨教养生的工夫。而孙登看出了阮籍的言不由衷,就继续眯上眼睛没理他。阮籍很郁闷,就长啸一声,怏怏寡欢地下山了。然而,这一声长啸,却暴露了阮籍的真实心情——一种长久压抑,难以排遣的心理郁结。然而,这一声长啸所暴露的东西,才是孙登所知道的阮籍的思想和为人,也才是一个融生命于自然的出世长辈愿意和晚辈阮籍沟通的意义层面。于是,当阮籍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他听到一个声音,这也是一个啸声,但却如鸾凤和鸣,山回林应,酣畅淋漓,直抒胸臆。阮籍听来,如醍醐灌顶,矛塞顿开,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写下《大人先生传》一文,表达了他对一个出世高人的仰慕和自己从他那洒脱飘逸的啸声中得到的感悟。这是一次用啸声所达成的深刻的哲学对话,这是一个没有第三者见证的文化掌故。在历史的烟尘和浪漫的想象中,给后人留下品味不尽、各抒己见的解读空间。据说,从此阮籍不再啸。
然而,阮籍之啸,究竟是怎样一种行为和情状呢?
在我看来,在解读阮籍之啸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已经把啸这样一个行为说得够详尽的同时,也把啸说滥了。滥得你从那么多解释中不知道阮籍到底是怎么啸的,即使在一个作者的文章中,也不能自圆其说,甚至你觉得他不是要自圆其说,而是在摆弄学识而已。甚至还有一位现已声明狼籍文化名人,在一篇散文中把阮籍的广武城之啸解释为一声吐痰似的闷哼,想象力之轻薄佞狂,真乃匪夷所思。
其实,单单就对啸这一独特行为的解读能力来说,可能恰恰是现代文人的缺陷,因为有些啸的行为,是非常俚俗的。例如,把手指含进口中吹出激越嘹亮的声音和变调,在当今,连樵夫农夫也很少人会了,现代文人更不会,因为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雅”。不雅,会的人就少,会的人少了,解读啸就没有了生活经验的基础。
我曾经很熟悉这种啸法,那是在少年时代,在故乡的河滩丛林中,在和伙伴们玩耍时不经意学会的。不知道是谁先从哪里学来的,后来我们就都会了。的确,当我们在河滩的树林里劳动(割草)的间歇、或在空旷的原野中玩耍时,把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并作一条缝、或者弯曲单指做缝,含进口中用力鼓吹,激越嘹亮的声音破空而起,方圆数里之内,似乎林梢、草尖、水面连同绵延起伏的原野都在回应着,让你觉得,在一种非常抒情的啸声中人与自然彼此和谐地呼应、感知和存在。你还可以用不同的变调表达你的呼唤意思,你的伙伴—人和狗,会识别你是否在唤他(它)。这种啸法,在我少年时,在家乡尉氏的农村,很多少年都会,在那时我们给它的名字自然很土,叫做“打唿哨”。这种少年行为被成年人看作是俚俗不雅的。一次,我在家里听到一声呼啸,知道是伙伴在邀大伙到村头集合,我也呼啸一声作为回答,表示:“知道了,马上就去”。然后,村庄里连续响起好几起啸声。这时,我母亲,当时的一个小学教师,从屋里出来,表情严肃地径直走到我的面前,问我:“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我觉得好象有点不对头,就说“我们都会,怎么啦妈妈?”母亲说:“以后不许这样,像个土匪”。的确,在生活和阅读中渐渐长大后,我很能体会到用“啸聚山林”描写响马生活的生动和贴切。我也曾经很羡慕他们那种快意恩仇、无拘无束的生活。当然,这样一种情感发生在一个农村野孩子身上也是自然的。虽然如此,从被母亲教训之后,我和同伴约好在村庄里谁也不许用这种方法召集人和狗了。
当我在读书中慢慢长大,环境变化和文化濡养使我疏远了那种声音。当我在阅读中邂逅阮籍、渐渐熟悉了他,并对他的啸声感到诧异和迷惑时,从来不认为“指啸”是一种解读方式。但是,有一篇文章讲到,1960年在南京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砖刻壁画上,描摹了阮籍吹指作啸的情状,这使我错愕,但却总是不以为然。
其实,啸有多种方式。蹙口而呼,或撮唇吹曲儿,可以称做“徒口啸”;含一片树叶儿或指头吹出声响可以称做“借物啸”。“徒口啸”可以是叫喊、吟唱,也可以是倾诉式的哀哭。“借物啸”可以是吹曲儿,也可以是呼叫,抒情泻意或传递信息。但无论那种啸法,在表达形式与内涵上都有激越嘹亮与平缓低响、哀伤吟咏与欢快歌唱、愤懑难遣与酣畅淋漓、倾诉内心与感应外物等等的区别。正如某种乐器善于表达某种情感一样,啸的方式与意趣之间也有着类似的限制关系。所以解读阮籍之啸,决不可以离开他的内心世界和具体情景。
勿庸赘言,阮籍是一个的性情中人。他的一生命运多舛。青少年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与成年后的怀才不遇;孤儿寡母、相濡以沫的生命历程与丧母之痛带给他心灵的永远创伤;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高孤性情与维护礼俗小节、背叛纲常大道的时代社会与政治风气;高雅的审美格调、对美的迷醉与美的易逝留给他的心灵感伤;这一切等等,都是形成阮籍心境、情感和人格的基本因素。阮籍著有八十二首咏怀诗,词句华丽,格调浪漫,但到处充满了哀伤的底蕴。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他哀伤自己的少年壮志与怀才不遇:“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朝。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知。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咏怀诗》第十五首)。他对表面礼仪,内中伪善的时代风气表示讽刺和忧愁:“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设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真素谈,户外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咏怀诗》第六十七首)。在命运的险恶环境中,阮籍深深感觉到荣辱祸福之无常,但是,他又是多么仰慕松柏一样的生命:“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蒙氾受其荣。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在生。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君子在何许,叹息未合并。瞻仰景山松,可以慰我情”。(《咏怀诗》第十八首)。在孤独的人生思考中,阮籍曾经羡慕归隐的生活:“事物何纷繁,人道苦不遑。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天阶路殊远,云汉邈无梁。濯发阳古滨,远游昆岳傍。登彼列山岨,采此秋兰芳。时路鸟足争,太极可翱翔”(《咏怀诗》第十三首)。然而,表面上行为率性的阮籍,内心常常是孤独难谴:“中夜不能寐,起坐谈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诗》第一首)。
然而,究竟该怎样解读阮籍的啸呢?在人们关于啸的诸种解释中,我认为首先应该排除“借物啸”的可能。试想一下,在以上所举阮籍啸的几种情景中,或情感激烈、或心结难谴,任何假借外物的发声方法,都不足以高亢嘹亮以至抒情达意,反而极显轻浮、矫情和做作。同样的道理,“或情感激烈、或心结难谴”的情状,也应该适合我们对“徒口啸”的检视。如此,则有一种道教的啸法应引起我们注意——在高岗上,或在空旷处,提丹田气,仰天吼喊,以荡涤浊气,排遣心情,达到身心(气功)修炼的目的。我认为,阮籍之啸与这种啸法应该是相通的,只不过他不是在修炼气功。在苏门山上,他与孙登的啸声对话以及他们之间啸声清与浊的差别,应该是一个恰当的印证。当然,阮籍年少时也曾随浮华公子游玩,在那个以啸为时髦的时代,阮籍和风流倜傥的贵公子们吹指作曲儿,或啸唱诗赋,自然是很“派”很“帅”的风头。然而,在能够表达成年阮籍性情的典型的啸的事件中,均不应该如此理解。阮籍啸的独特在于他这个人的独特——他独特人生中的独特性情。
然而,如此一个独特的历史人物,人们快要把他忘记了——即使在他的故乡尉氏,越来越消失了关于他的踪迹和记忆。
据县志记载,我的家乡尉氏县,因曾经是秦朝大将尉缭子的封地而得名。在县城的东城墙的中段部位,有一座宋代官方修建的古塔—太平寺塔。在古塔北边不远,在一个叫做“东坑”的一泓湖水东岸,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有一个很大的叫做“啸台”的土丘,“啸台”便是因阮籍而得名。记得当时县城还有一家酒厂,生产过一种标牌为“啸台大曲”的白酒。就我所知,这是当时县城所有关于阮籍的文物与文化产品的全部了。然而,时隔20多年之后,有关阮籍这个故乡人,这个历史名人的物质记忆已经荡然无存了。
以县城为中心,方圆20公里之内,如今还有叫做“阮庄”、“阮家”的村落,有些是重名。这些村落里绝大多数居民是阮姓人,家谱记载他们和阮籍是同宗同祖,那个叫做“竹林”的地方,在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阮家”村附近。值得一提的是,阮籍的墓碑,如今作为受政府保护的文物,就竖立在这个“阮家”村里,而墓地的真正所在,村里的阮姓人也不得而知。按照古时人“叶落归根”的观念做判断,这里想必是阮籍的出生地。
“啸台”既然是他登台而啸的地方,居住也应该就在附近,以阮籍当时的身份,应该是居住在附近比较繁华的城镇,大概也就是如今县城所在的地方吧。
让我们尽量地发挥历史的想象吧。1000多年的沧桑巨变之前,因战乱的原因,中原的人口并不稠密,如今县城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在那一带人口集中居住、兼有生产和生活物品贸易中心和地方行政机构所在的城镇;那个土丘应该是一个高高的山包;那个“东坑”,应该是一个大大的湖泊;那个城镇,也应该是古风古雅的样子;而那个如今叫做“竹林”却几乎没有一棵“竹子”的地方,晋时,应该是一个竹林葱郁、流水潺潺,自然风景美不胜收的所在。就在这个地域之内,阮籍孤独地游荡,偶尔地发出啸叫,啸叫他的人生、啸叫他对事与物的感怀。那该是怎样地叫声啊:激越而嘹亮,局促或悠长;以有声的吼喊,哭诉无名忧思和感伤。他的啸声虽是那么的自我,但在他的知者听来,却能够在灵魂深处的战栗中获得通约。
然而,阮籍的知者,在理解他又珍视他的意义上,无论过去和今天,能有几人呢?是的,在人们认识他的有限之中,也多集中在其文学成就方面,但是,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层面,从哲学、政治学、人格心理学、民俗学和文化学等多个角度,我们又有多少能力来认识他呢?试想一下吧,一个才华横溢,性情高雅、立志建功立业而怀远大抱负的人,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扭曲了他施展人生抱负的理想舞台,却又被这个丑恶舞台的无形利爪紧紧攫住,不得脱身。在权力争夺的残酷倾轧中,既要保全自己的人格不受玷污,又要巧妙谨慎地躲避权势者们的拉拢,为的是要保全他珍爱的、他也无法不珍爱的、守寡的母亲千辛万苦所养育的生命。他战战兢兢地躲避灾祸,在无形的生命桎梏中佝偻身躯苟活着,却又无法完全按耐住那颗敏感而深邃的活跃灵魂,只是偶尔借助那压抑不住的啸叫,来获得暂时的身心舒卷。然而,当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篡权者就单单逼着这位内心高洁倔傲,和权势者在政治上虚与委蛇的人写下《劝进文》,为他们道貌岸然地走上最高权坛立下这块牌坊时,一生谨慎、善于应对的阮籍最终还是被逼迫到了死角难局,当他以被后人称为神笔的才思写下了《劝进文》不久,还是死在屈辱中。
就这么一个人,在如此一个生命历程中,在故乡的啸台上,在原野中,他那偶尔发出的啸叫,有着多么浓厚而令人惊悸的生命内涵。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的历史,也为着我们民族精神的明天,也为着我们生活着的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自由,在我们的今天文化建设中,我们怎能不去永远地记录下这个声音!每当我们凭吊古迹或翻阅历史而面对着这个人物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聆听一下这个远古的声音呢!
形容人穿着简陋的成语
【爱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不解衣带】解:脱去,解下。不脱衣服就休息,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劳。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荜路蓝缕】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蓝褛】筚路:柴车;蓝褛: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荜路蓝蒌】筚路:柴车。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弊衣箪食】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布衣芒屩】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弊衣蔬食】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褒衣危冠】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粗服乱头】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麤服乱头】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
【乘肥衣轻】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垂拱仰成】垂:衣服下垂;拱:拱手;仰:脸向上。指垂衣、拱手、仰首,等待成功。比喻坐享其成。
【掣襟露肘】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称身裁衣】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蝉衫麟带】薄纱制的衣服,有文采的衣带。旧时形容服饰华丽。
【赤身露体】指光着身子,衣不蔽体。也指赤裸全身,不穿衣服。
【称体载衣】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称体裁衣】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穿靴戴帽】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敞胸露怀】敞开衣服,露出胸部。亦形容作风粗野,没有礼貌。
【鹑衣百结】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麤衣淡饭】粗布衣服,平常饭食。形容生活俭朴。
【鹑衣鹄面】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
【侈衣美食】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大红大绿】谓颜色浓艳。如:她喜爱淡雅,从不穿大红大绿的衣服。
【大寒索裘】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吊拷绷扒】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
【吊拷棚扒】吊:悬挂;拷:拷打;扒:脱掉。把人绳绑吊起,剥去衣服严刑拷打。
【冬月无复衣】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扼襟控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抓住胸部,控制咽喉。比喻控制要害的地方。
【恶衣薄食】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恶衣粝食】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方巾阔服】方巾:古代秀才戴的方形软帽。方形帽子,宽松的衣服。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菲食薄衣】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返我初服】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丰衣美食】丰厚的衣服,美味的食品。
【逢衣浅带】逢衣: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浅带:宽博的衣带。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歌扇舞衫】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羔羊素丝】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用素丝作为装饰。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品德与仪表一样美。
【缟纻之交】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汗出浃背】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黑貂之裘】用黑貂皮做成的衣服。指豪华昂贵的衣服。
【红飞翠舞】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侯服玉食】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汗流洽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汗流洽衣】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褐衣不完】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和衣而睡】和:连着。穿着衣服睡觉。
【和衣而卧】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褐衣蔬食】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举纲持领】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角巾东第】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有角的头巾;东第:即家乡。穿着普通的衣服,回到家乡。比喻隐居不仕。
【襟裾马牛】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
【裾马襟牛】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解衣磐礴】解衣:解开衣服;磐礴:坐地时两腿张开。形容衣着随便,举止不拘礼节。
【解衣推食】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锦衣纨裤】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裤: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
【锦衣绣袄】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解衣衣人】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锦衣玉食】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解:脱下;衣我:给我穿;推:让;食我:给我吃。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芒屩布衣】屩:麻草鞋。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着朴素。
【马牛襟裾】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木偶衣绣】给木头人穿上锦绣衣服。比喻庸人担任要职。
【靡衣玉食】靡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流汗浃背】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粝食粗衣】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裂裳衣疮】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撩衣奋臂】撩:揭起;奋:举起。揭开衣服,举起胳膊。形容准备动手的样子。
【棚扒吊拷】扒:脱掉;吊:悬挂;拷:拷打。把人绳绑吊起,剥去衣服严刑拷打。
【皮弁素绩】皮弁:古冠名,以白鹿皮制成;素绩:未染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衣服。鹿皮帽子,白色衣服。
【被褐藏辉】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被褐怀宝】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披褐怀金】披:穿着;褐:粗布衣服。穿粗布衣服,而怀藏金玉。比喻表面平常而内里丰富。
【被褐怀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甲持兵】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漂母进饭】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漂母之恩】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馈食于人的恩惠。
【漂母之惠】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馈食于人的恩惠。
【披裘负薪】裘:皮毛衣服。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
【被绣昼行】穿着锦绣衣服白天出行。指在人前夸耀自己富贵。
【褰裳躩步】褰:把衣服提起来;躩步:快步疾走。提着衣服小心地快步疾走。形容谨慎而匆忙的样子。
【裘葛之遗】裘:皮衣;葛:夏衣;遗:赠与。比喻根据季节不同,赠送适时的衣服。
【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泣下沾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祛衣请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祛衣受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祛衣受业】撩起衣服前往受业。形容虚心求教。许维遹集释:“祛衣,亦犹举衣而往也。”
【如不胜衣】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若不胜衣】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软裘快马】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束带蹑履】束带:扎紧衣服;蹑履:穿鞋。指穿戴整肃,用来表示恭敬。
【食淡衣粗】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朴素。
【十年不制衣】十年没有做新衣服。比喻极其贫困。
【深厉浅揭】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善言暖于布帛】好话比衣服还温暖。形容有益的语言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和安慰。
【同袍同泽】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推食解衣】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拖天扫地】形容衣服太长。
【舞衫歌扇】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无衣无褐】褐:本指粗毛布,引申为粗布衣服。没有御寒的衣服。形容生活贫困艰辛。
【行不胜衣】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悬鹑百结】鹌鹑的羽毛又短又花,因以悬鹑比喻破烂的衣服。形容破烂,补钉很多。
【鲜车怒马】怒:气势强盛。华丽的衣服,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削发披缁】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削衣贬石】削:减轻;贬:降低。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标准。比喻省吃俭用。
【削衣贬食】削:削减;贬:降低。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水准。比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鲜衣好食】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指生活优裕。
【鲜衣美食】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爱惜衣服,才有衣服穿;爱惜粮食,才有粮食吃。比喻珍惜财物。
【衣不蔽体】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不布体】布:铺开。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不重帛】指不穿多件丝织的衣服。
【衣不重采】重:重叠;彩:通“彩”。不穿多件色彩鲜艳的衣服。形容衣着朴素。
【衣不重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衣不盖体】盖:遮盖。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不兼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衣不及带】衣:穿衣服;带:腰带。穿衣服来不及把腰带系上。形容时间仓促,装束不整。
【衣弊履穿】弊:坏;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贫穷。
【衣敝履空】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衣服新的好,朋友旧的好。形容故旧不可轻弃。
【衣不完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衣不择采】衣服不选择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衣不遮身】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不遮体】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显得肥大了。
【衣带宽松】衣服肥了,腰带松了。形容人消瘦了。
【衣褐怀宝】衣:穿;褐:粗布衣服。外面穿着粗布衣,内心藏有珍宝。比喻人外表朴素而内藏真才。
【缊褐瓢箪】缊:旧棉花,乱麻。褐:粗布衣服。瓢:饮水用具。箪:盛饭的竹器。身上穿粗布衣服。饮食用的是瓢、箪。形容生活非常清苦。
【衣狐坐熊】衣:穿。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衣锦故乡】衣:穿。旧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中的衣服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曳居侯门】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衣锦还乡】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衣屩蓝缕】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
【衣锦荣归】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还乡。
【曳裾王门】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燕雀之居] 比喻简陋的庐舍。[蜗舍荆扉] 象蜗牛壳似的房子,用荆条编的门户。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扉:门户。[土阶茅屋] 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织楚成门] 形容房屋简陋。[桑户棬枢]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桑户桊枢]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蓬户柴门] 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茅茨土阶]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土阶茅茨] 比喻住房简陋。同“土阶茅屋”。[茅室蓬户] 茅:茅草;蓬:飞蓬,草名。茅草房子。形容住房极其简陋。[挂席为门] 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累块积苏] 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席门蓬巷]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同“席门穷巷”。[累苏积块] 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同“累块积苏”。[席门穷巷]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亦作“席门蓬巷”。[绳枢瓮牖] 绳枢:用绳子系门,来代替转轴。形容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多指贫穷人家。亦作“瓮牖绳枢”。[蓬门筚户] 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蓬门荜户] 用树枝、草等做成的房子。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根椽片瓦] ①一根椽,一片瓦。②指简陋的房舍。[衡门深巷] 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茅屋采椽] 指住宿简陋。[卑宫菲食]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因陋就简] 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仍陋袭简] 因陋就简。指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桑枢瓮牖] 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古代诗词中椟藏一词有什么来历
(1).《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抄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同“椟”。后因以“椟藏”比喻怀袭才。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盌脱本无橅。”宋黄庭坚《被褐怀珠玉》诗:“椟藏心有待,褐短义难降。”
(2).缄藏。宋叶适《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百李公墓志铭》:“公文出新意……读者虽贵珍,莫能定其价。而公亦深自椟藏,虽子弟不觌也。”
(3).指缄藏之物。清魏源《叙》:“晚侨江淮,海警沓至,忾然触其中之度所积,乃尽发其椟藏,排比经纬,驰骋往复。”
【成语知】
韫椟藏珠,读音yùndúcángzhū,成语,指珠宝藏在木匣里,道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解释】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关于怀的成语
关于怀的成语:不怀好意、虚怀若谷、关怀备至、身怀六甲、胸怀大志。
1、不怀好意[bùhuáihǎoyì]
【解释】:怀:包藏。没安好心。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近义词】居心不良、居心叵测
2、虚怀若谷[xūhuáiruò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示例】:每个人都应有~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3、关怀备至[guānhuáibèizhì]
【解释】: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自】: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身怀六甲[shēnhuáiliùjiǎ]
【解释】: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
【出自】:《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示例】:“我~,身体惷坌。”◎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
5、胸怀大志[xiōnghuáidàzhì]
【解释】: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近义词】鸿鹄之志
百度一下就有,可以参考一下
感今怀昔耿耿于怀怀冤抱屈怀才不遇怀铅提椠怀瑾握瑜怀恨在心怀璧其罪怀着鬼胎怀土之情怀宝迷邦怀敌附远开怀畅饮襟怀洒落久怀慕蔺襟怀坦白宽大为怀襟怀磊落明月入怀暮夜怀金穷鸟入怀日月入怀身怀六甲握瑜怀瑾畏威怀德心怀zd叵测虚怀若谷心怀鬼胎胸怀大志游目骋怀纡朱怀金正中下怀坐怀不乱抱宝怀珍抱椠怀铅骋怀游目触景伤怀触目伤怀感恩怀德海怀霞想含仁怀义怀才抱器怀材抱器怀道迷邦怀觚握椠怀黄握白怀金垂紫怀金拖紫怀铅握椠怀柔天下怀山襄陵怀银纡紫怀真抱素怀珠抱玉怀珠韫玉宽怀大度免怀之岁回佩紫怀黄匹夫怀璧柔远怀迩柔远怀来柔远绥怀握素怀铅握瑜怀玉胸怀磊落遗寝载怀有女怀春玉燕投怀远怀近集讬物感怀被褐怀珠不怀好意褚小怀大怀黄佩紫怀质抱真关怀备至闳识孤怀安老怀少被褐怀玉触物兴怀托物感怀心怀忐忑正中己怀慈悲为怀月怀一鸡抱素怀朴蜂虿作于怀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身在林泉,心答怀魏阙
虚怀若zd谷、
耿耿于怀、
坐怀不乱、
身怀六甲、回
怀璧其罪、
胸怀大志、
怀瑾握瑜、
怀才不遇、
正中下怀、
触目伤怀、
关怀备至、
游目骋怀、
心怀叵测、
心怀鬼胎、
襟怀坦白、
被褐怀玉、
不怀好意、
开怀畅饮、
玉燕投怀、
有女怀春、
明月入怀、
怀珠韫玉、
怀真抱素、
怀柔天下、
怀宝答迷邦、
怀敌附远、
怀珠抱玉、
安老怀少、
怀恨在心、
宽大为怀
怀安败名怀安丧志怀宝迷邦怀璧其罪怀璧为罪怀才抱德怀才抱器怀才不遇怀材抱德怀材抱器怀刺不适怀刺漫灭怀道迷邦怀德畏威怀敌附远怀恶不悛怀觚握椠怀古伤今怀恨在心怀黄佩紫怀黄握白怀金垂紫怀金拖紫怀瑾握瑜怀禄贪势怀铅吮墨怀铅提椠怀铅握椠怀铅握素怀柔天下怀山襄陵怀土之情怀乡之情怀刑自爱怀银纡紫怀冤抱屈怀远以德怀诈暴憎怀着鬼胎怀真抱素怀质抱真怀珠抱玉怀珠韫玉不怀好意才怀隋和骋怀游目多怀顾望关怀备至海怀霞想襟怀磊落襟怀洒落襟怀坦白久怀慕蔺开怀畅饮抗怀物外孔怀之亲孔怀之重宽怀大度满怀信心闷怀顿释免怀之岁披怀虚己偏怀浅戆身怀六甲投怀送抱忘怀得失忘怀日久无怀葛天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怀忐忑胸怀大志胸怀磊落胸怀坦白虚怀若谷一怀愁绪远怀近集坐怀不乱安老怀少抱宝怀珍抱椠怀铅抱素怀朴抱罪怀瑕睹物怀人被褐怀宝被褐怀玉被褐怀珠褚小怀大抚今怀昔感恩怀德感今怀昔含仁怀义良苗怀新暮夜怀金匹夫怀璧披褐怀金佩紫怀黄柔远怀迩柔远怀来十月怀胎望风怀想握管怀铅握椠怀铅握素怀铅畏威怀德握瑜怀瑾握瑜怀玉胸中怀刀衣褐怀宝饮流怀源有女怀春纡朱怀金安忍之怀不以介怀慈悲为怀触景伤怀触景生怀触目伤怀触物兴怀敞胸露怀迩安远怀耿耿于怀耿耿在怀顾景兴怀感慕缠怀感物伤怀毫不介怀闳识孤怀宽大为怀了然于怀明月入怀难以忘怀穷鸟入怀日久忘怀日月入怀柔远绥怀托物感怀兄弟孔怀游目骋怀遗寝载怀玉燕投怀直吐胸怀置予于怀正中己怀正中下怀蜂虿作于怀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怀安败名怀安丧志怀宝迷邦怀璧其罪怀璧为罪怀才抱德怀才抱器怀才不遇怀材抱德怀材抱器怀刺不适怀刺漫灭怀道迷邦怀德畏威怀敌附远怀恶不悛怀觚握椠怀古伤今怀恨在心怀黄佩紫怀黄握白怀金垂紫怀金拖紫怀瑾握瑜怀禄贪势怀铅吮墨怀铅提椠怀铅握椠怀铅握素怀柔天下怀山襄陵怀土之情怀乡之情怀刑自爱怀银纡紫怀冤抱屈怀远以德怀诈暴憎怀着鬼胎怀真抱素怀质抱真怀珠抱玉怀珠韫玉不怀好意才怀隋和骋怀游目多怀顾望关怀备至海怀霞想襟怀磊落襟怀洒落襟怀坦白久怀慕蔺开怀畅饮抗怀物外孔怀之亲孔怀之重宽怀大度满怀信心闷怀顿释免怀之岁披怀虚己偏怀浅戆身怀六甲投怀送抱忘怀得失忘怀日久无怀葛天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怀忐忑胸怀大志胸怀磊落胸怀坦白虚怀若谷一怀愁绪远怀近集坐怀不乱安老怀少抱宝怀珍抱椠怀铅抱素怀朴抱罪怀瑕睹物怀人被褐怀宝被褐怀玉被褐怀珠褚小怀大抚今怀昔感恩怀德感今怀昔含仁怀义良苗怀新暮夜怀金匹夫怀璧披褐怀金佩紫怀黄柔远怀迩柔远怀来十月怀胎望风怀想握管怀铅握椠怀铅握素怀铅畏威怀德握瑜怀瑾握瑜怀玉胸中怀刀衣褐怀宝饮流怀源有女怀春纡朱怀金安忍之怀不以介怀慈悲为怀触景伤怀触景生怀触目伤怀触物兴怀敞胸露怀迩安远怀耿耿于怀耿耿在怀顾景兴怀感慕缠怀感物伤怀毫不介怀闳识孤怀宽大为怀了然于怀明月入怀难以忘怀穷鸟入怀日久忘怀日月入怀柔远绥怀托物感怀兄弟孔怀游目骋怀遗寝载怀玉燕投怀直吐胸怀置予于怀正中己怀正中下怀蜂虿作于怀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怀安败名
怀安丧志
怀宝迷邦
怀璧其罪
怀璧为罪
怀才抱德
怀才抱器
怀才不遇
怀材抱德
怀材抱器
怀刺不适
怀刺漫灭
怀道迷邦
怀德畏威
怀敌附远
怀恶不悛
怀觚握椠
怀古伤今
怀恨在心
怀黄佩紫
怀黄握白
怀金垂紫
怀金拖紫
怀瑾握瑜
怀禄贪势
怀铅吮墨
怀铅提椠
怀铅握椠
怀铅握素
怀柔天下
怀山襄陵
怀土之情
怀乡之情
怀刑自爱
怀银纡紫
怀冤抱屈
怀远以德
怀诈暴憎
怀着鬼胎
怀真抱素
怀质抱真
怀珠抱玉
怀珠韫玉
不怀好意
才怀隋和
骋怀游目
多怀顾望
关怀备至
海怀霞想
襟怀磊落
襟怀洒落
襟怀坦白
久怀慕蔺
开怀畅饮
抗怀物外
孔怀之亲
孔怀之重
宽怀大度
满怀信心
闷怀顿释
免怀之岁
披怀虚己
偏怀浅戆
身怀六甲
投怀送抱
忘怀得失
忘怀日久
无怀葛天
心怀鬼胎
心怀叵测
心怀忐忑
胸怀大志
胸怀磊落
胸怀坦白
虚怀若谷
一怀愁绪
远怀近集
坐怀不乱
安老怀少
抱宝怀珍
抱椠怀铅
抱素怀朴
抱罪怀瑕
睹物怀人
被褐怀宝
被褐怀玉
被褐怀珠
褚小怀大
抚今怀昔
感恩怀德
感今怀昔
含仁怀义
良苗怀新
暮夜怀金
匹夫怀璧
披褐怀金
佩紫怀黄
柔远怀迩
柔远怀来
十月怀胎
望风怀想
握管怀铅
握椠怀铅
握素怀铅
畏威怀德
握瑜怀瑾
握瑜怀玉
胸中怀刀
衣褐怀宝
饮流怀源
有女怀春
纡朱怀金
安忍之怀
不以介怀
慈悲为怀
触景伤怀
触景生怀
触目伤怀
触物兴怀
敞胸露怀
迩安远怀
耿耿于怀
耿耿在怀
顾景兴怀
感慕缠怀
感物伤怀
毫不介怀
闳识孤怀
宽大为怀
了然于怀
明月入怀
难以忘怀
穷鸟入怀
日久忘怀
日月入怀
柔远绥怀
托物感怀
兄弟孔怀
游目骋怀
遗寝载怀
玉燕投怀
直吐胸怀
置予于怀
正中己怀
正中下怀
蜂虿作于怀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满意请采纳,有问题请追问,谢谢·
到底是“受益非浅”呢还是受益匪浅“
200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规定写作:受益匪浅。
读音:【shòuyìfěiqiǎn】
1、释义:匪:通"非",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2、出处:来自于《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意思就是: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3、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二十五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4、近义词:受益良多,获益匪浅
5、反义词:一无所获,寡闻少见
扩展资料:
“匪”读fěi,而“非”读fēi,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尽管他们都有“不,不是”的意思,甚至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通用,但在结构比较固定的词语中,应该明确它们的区别,尊重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准确把握这两个字的不同语义环境(尤其是结构稳定的成语)中的含义,下面请留心几个词的读音与含义:
获益匪浅(匪,读fěi,不写作“非”):指受到很深的教益,有很大的收获。
匪夷所思(匪,读fěi,不写作“非”):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痛改前非(非,读fēi,不写作“匪”):痛下决心,改掉以往的错误。
无可厚非(非,读fēi,不写作“匪”):不可过分责难,指还有一定道理,不可全盘否定。
以上词语结构稳定,是常见又常用的。千万不要将“匪”与“非”混用。
1、受益匪浅是一个汉语成语,“匪”是通假字,古时是代表达“非”的来意思,也就是“不”或“不是”的意思,所以会出现”受益非浅“。
2、受益匪浅
【拼音】shòuyìfěiqiǎn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二十五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自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释义】受益匪浅,匪:通“非”,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近义词】受益良多百,获益匪浅
【反义词】一无所度获,寡闻少见
【例句】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豁然开朗,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扩展资料:
1、近义词:获益匪问浅
【拼音】huòyìfěiqiǎn
【释义】形容受到很大答的益处和启迪。
【例句】这绝对是能让你我都获益匪浅的一项合作。
2、反义词:一无所获
【拼音】yīwúsuǒhuò
【释义】什么也没得到。
【例句】她到处找寻相关数据但几乎一无所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受益匪浅
百度百科-一无所获
百度百科-获益匪浅
按以前的说法来说,“受益匪浅”才是正确的。不过“匪”字其实是一个通假字,通“非”字。?以前人们一直都是用"受益匪浅",但是现在人们为方便才被写成熟悉的"受益非浅"。?所以两个成语其实是一样的相同,都可以用。
“受益匪浅”是指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来自于《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二十五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扩展资料:
“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汉语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作谓语、定语,也可以作用补充式成语,一般表示自谦,与“一无所获”、“寡闻少见”意思相反。
在庄子的《外篇·达生》中,有痀偻承蜩的典故就谈到了“受益匪浅”一词。主要讲述了孔子去楚国游历,走到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他粘蝉的样子就好像是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使孔子受益匪浅。比喻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表示受益匪浅的句子: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4、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5、事实上,当别人遭遇坎坷磨难时,我们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有时就靠某句简单的话去安慰一下。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话,就给对方一个痛哭的机会吧。
6、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是向既定目标迈进的新的一步。?.
7、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8、德有多高,艺有多深。
9、功夫不负有心人。
10、若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若他情窦初开,你就宽衣解带;若他阅人无数,你就灶边炉台。
11、心意沧桑,是因为经历过多冷暖唏嘘,对世间人情世故甚至情感厌恶、漠然.这时,你带她去安静的回归初我,找回童年的娴静、适意.她会深深迷恋这种童真本我的心境,这一切,都是因为您。
12、耐心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地蓄积养分;耐心不是贫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耐心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下潜蓄势。
1、现代成语是”受益匪浅“,但是因为这个”匪“是“匪”是通假字,古时是代表达“非”的意思,也就是“不”的意思。所以会出现”受益非浅“。
2、受益匪浅
(拼音):shòuyìfěiqiǎn
(解释):匪:通“非”,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二十五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例句):通过观看这部科普电影,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扩展资料:
1、受益匪浅的近义词:获益匪浅
(拼音):huòyìfěiqiǎn
(解释):获益: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例句):看完这个节目,我获益匪浅。
2、受益匪浅的反义词:一无所获
(拼音):yīwúsuǒhuò
(解释):一无:全无;所获:获得。形容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她到处找寻相关数据,但几乎一无所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受益匪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获益匪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无所获
“受益匪浅”和“受益非浅”这两个成语是相抄同的。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释义:“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匪”是通假字:通“非”,表“非”的意袭思。
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的读音是不同的,“匪”读fěi,而“知非”读fēi。
扩展资料:
近义词有:受益良多,获益匪浅。
反义词有:一无所获,寡闻少见。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第五卷二十五章写道:
“这类‘讲座’还售门道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受益匪浅
带珠成语有哪些成语
有眼无珠、掌上明珠、珠联璧合、明珠暗投、珠光宝气
一、有眼无珠
白话释义:比喻没有识别能力。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举案齐zd眉》第一 折:“怎比你有眼似无珠。”
翻译:怎么可以和有眼睛却没有眼珠子的你比
二、掌上明珠
白话释义:拿在手掌里的珠子
朝代:晋
作者:傅玄
出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明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翻译:当初你看我是手掌里的珠子,为什么今天,我丢我进水沟里
三、珠联璧合
白话释义: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律历志》:“日月如合璧;五版星如连珠。”
翻译:日月就像美玉结合在一起,五星就像珍珠联串在一起
四、明珠暗投
白话释义: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投到黑暗的地方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以暗投于道路
翻译:臣子听说明月珠,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
五、珠光宝气
白话释义: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权
朝代:清
作者:漱六山房
出处:《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
翻译:首饰虽然不多就几件,但是非常华丽
带珠字的成语有掌上明珠。掌上明珠、珠光宝气、买椟还珠、字字珠玑、人老珠黄、珠联璧合、鱼目混珠、妙语连珠、珠圆玉润、探骊得珠、二龙戏珠、珠玉在侧、明珠暗投、沧海遗珠、蚌病成珠、老蚌生珠、升山采珠、米珠薪桂、好语如珠、剖腹藏珠、合浦珠还、珠围翠绕、有眼无珠、合浦还珠、珠歌翠舞、珠连璧合、仙露明珠、米粒之珠、灵蛇之珠、飞珠溅玉。
一、璧合珠连
拼音:??bìhézhūlián??简拼:??bhzl
近义词:??璧合珠联??反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同珠联璧合
解释:??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出处:??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二、妙语连珠
拼音:??miàoyǔliánzhū??简拼:??mylz
近义词:??妙语双关??反义词:??废话连篇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解释:??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三、妙语解颐
拼音:??miàoyǔjiěyí??简拼:??myjy
近义词:??反义词:
解释:??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出处:??《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四、妙语惊人
拼音:??miàoyǔjīngrén??简拼:??myjr
解释:??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五、一鸣惊人
拼音:??yīmíngjīngrén??简拼:??ymjr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名满天下??反义词:??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国家、集体
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扩展资料
成语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参考资料:成语—百度百科
枯株朽木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枯木朽株来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蔓引株求顺着蔓寻根。源比喻一网打尽。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削株掘根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形容彻底铲除。也比喻除恶务尽。
待兔守株zhidao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根连株拔连根拔除。
根连株逮犹株连。
根株附丽比喻依附权势。
蚌病成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宝珠市饼 拿珍珠换饼。比喻杜绝贪心。
贝阙珠宫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沧海遗珠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翠绕珠围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咳唾成珠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好语如珠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和璧隋珠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老蚌生珠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累累如珠 累累:连接成串。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
连珠合璧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明珠暗投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
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掌上明珠、珠光宝气、买椟还珠、字字珠玑、珠联璧合、鱼目混珠、妙语连珠、珠圆玉润、人老珠黄、探骊得珠、二龙戏珠、珠玉在侧、明珠暗投、沧海遗珠、升山采珠、米珠薪桂、老蚌生珠、好语如珠、剖腹珠、合浦珠还、珠围翠绕、有眼无珠、合浦还珠、蚌病成珠、珠歌翠舞、珠连璧合、米粒之珠、灵蛇之珠、明珠投暗、口吐珠玑满腹珠玑、随珠弹雀、目若悬珠、以珠弹雀、隋珠弹雀、蚌病生珠、飞珠溅玉、字字珠玉、隋侯之珠、薏苡明珠、涎玉沫珠、宝珠市饼、仙露明珠、缀玉联珠、不吝珠玉、珠璧交辉、珠零锦粲、隋珠和璧、贝阙珠宫、随珠和璧、抱玉握珠、珠沉玉碎、翠羽明珠、锱珠必较、明珠弹雀、一字一珠、馔玉炊珠、咳唾成珠、珠盘玉敦、珠箔银屏怀珠韫玉、被褐怀珠、珠翠之珍、蛇珠雀环、珠围翠拥、滴露研珠、珠联玉映、翠尘珠坱、珠璧联辉、秦女楚珠、咳珠唾玉、韫椟藏珠、累累如珠、怀珠抱玉、好语似珠、欬唾成珠、翠围珠裹、零珠碎玉、珠沉沧海、一串骊珠、珠圆玉洁、连珠合璧、日角珠庭、珠流璧转、鱼目间珠、隋珠和玉、老蚌珠胎、遗珠弃璧、珠窗网户、剖蚌得珠珠投璧抵、沤珠槿艳、明珠夜投、百八真珠、随珠荆玉、珠规玉矩、珠零玉落、隋珠荆璧、噀玉喷珠、剖蚌求珠、眼内无珠、珠沉玉陨、吐珠于泽谁能不含、珠槃玉敦、珠光寳气、还珠返璧、珠沉玉磒
随便挑~望采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