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翻译
士子百姓向来敬重周顺昌,听说他被捕,都为其冤情而愤怒。吴县令陈文瑞,是顺昌提拔的士人。半夜敲窗户求见(顺昌),拍着床痛哭。顺昌说:“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别学着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在狱中对坐哭泣。”面色不改。说了很长时间,有诏令让顺昌整理行装(准备逮他下狱),全家痛哭。周顺昌笑着说:“没什么扰乱心怀的事!”回头看见桌上有没有题字的空匾额,慢慢说:“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叮嘱我写的,我以前答应了,今天不完成,也算是背负着一桩心事啊。”于是题写“小云栖”三字,在后面标注年月,扔下笔站起来,改穿囚衣出门。士子百姓簇拥着护送他的人,不下几千。顺昌来到使者官署接受审讯,巡抚毛一鹭来到官署,学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拦住中丞,请求他上疏营救,毛一鹭流着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缇骑(锦衣卫)看见长时间没有决议,从手中扔下镣铐,厉声说:“东厂抓人,鼠辈怎么敢插手?”于是市民颜佩韦等人上前问说:“谕旨出于朝廷,怎么说是东厂?”缇骑说:“旨意不出自东厂,出于哪里?”众人愤怒,喧哗着冲上前,群殴缇骑,马上打死一个。相关部门不敢再管。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明史·周顺昌传(节选)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
小题1:A②B⑥C③D⑤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小题1:我本就知道皇帝的特使一定会来,这不过是意料中的事情罢了。我们不要像被押解到晋国的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吧!
小题1: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用填空的方式增加了一些难度,首先要理解哪些虚词表什么,有什么用法。如“以”一般可以做介词,也可做连词。此处用的是介词。
小题1: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性。如A前为善行,后为感激;B前为回头看后为照顾D前为交谈后为话,所以要识记实词的多种意义并理解其在不同语句的具体含义。
小题1:本题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性。本题考查嘱的一词多义性。在例句中为嘱托A为劝酒;B为类;C可翻译为是。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本段文字中语气词不多,见到“曰”可以加冒号和引号。还可通过虚词“于”、“乃”等来帮助断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找出关键字如:固、特、耳,尽量直译,最后整理语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百姓向来感激顺昌,听说他被逮捕,替他感到非常冤屈又愤恨。苏州县令陈文瑞,是顺昌提拔的士子。他半夜敲门求见,(见到顺昌后)手按床榻为他感到极其悲痛。顺昌说:“我本就知道皇帝的特使一定会来,这不过是意料中的事情罢了。我们不要像被押解到晋国的楚囚那样相对而哭吧(“楚囚对泣”此处意为悲观发愁)!”他神色不变。两人说了许久之后,陈文瑞请顺昌进屋打点行装,全家人一起悲哭起来。顺昌笑着说:“没必要搅乱人的情绪啊!”回头看到书案上有一块没有刻字的匾额,慢慢地说:“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嘱咐我写得,我从前答应了他,今天不写完的话,也就变成一件背弃情谊的事情了。”于是写下“小云栖”三个字,后面又标记年月,放下笔站起身,换上囚服出门而去。百姓簇拥送行的不下几千人。顺昌前往使馆准备听特使宣读皇帝的诏书,巡抚毛一鹭来到使馆,儒生到场的有五六百人,王节、扬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人拦住毛一鹭,恳请他上疏救顺昌,毛一鹭直冒汗一句话也说不出。缇骑看议罪之事久久不下决断,就一手把铁锁链扔在地上,厉声说:“东厂要抓人,哪有你们这些鼠辈插嘴说话的份!”于是市民颜佩韦等人上前质问:“旨谕应该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了吗?”缇骑说:“旨谕不从东厂出,还能从哪里出?”众人愤怒,大闹着踩踢缇骑,当下就打死其中一个,各官员也不能彼此照应。
“楚”有哪些含义
楚
楚
chǔ
〈名〉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thistle]。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
民无棰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周朝时国名[Chustate]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
姓
楚
chǔ
〈形〉
酸辛痛苦[aching;grieved]
慷慨含辛楚。——陆机诗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
齐整;清晰[ingoodorder;neat;clear]
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
鲜艳,华丽[bright-coloured]
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
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伧俗,粗俗[vulgar]。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
楚
chǔ
〈动〉
拷打[flog;torture]
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楚材晋用
chǔcái-jìnyòng
[greatpersongivenanimportantpostbyanothercountry]楚国的人才而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地或本国的人才外流被别处或别国使用
楚辞
ChǔCí
[SongsofChu]书名。西汉刘向辑。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楚楚
chǔchǔ
[tuft]∶草木丛生的样子
[clear;tidy;neat]∶整洁鲜明的样子
衣冠楚楚
[lovelyanddelicate]∶娇柔纤弱的样子
楚楚可怜
门前垂柳,楚楚可人
凄苦的样子
楚楚不凡
chǔchǔ-bùfán
[lovinglypathetic]形容仪表脱俗
楚楚可怜
chǔchǔkělián
[delicateandtouching]本指纤弱的样子。今多用以形容女子的娇柔可爱
楚弓楚得
chǔgōng-chǔdé
[onelosesathingwhichpeopleathissidepickup]楚国人失去弓,又被楚国人捡得。比喻虽有得失,而无外溢。亦比喻度量狭小
楚囚
chǔqiú
[apersoninpredicament]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
楚囚对泣
楚声
chǔshēng
[thevoiceofthedwellerlivedatChuregion]楚地的口音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魏禧《大铁椎传》
楚天
chǔtiān
[spaceoverChu]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楚
chǔ
ㄔㄨˇ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痛苦:苦~。痛~。凄~。酸~。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姓。
郑码:FFXI,U:695A,GBK:B3FE
笔画数:13,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3452134
chǔchǔ-bùfán
[lovinglypathetic]形容仪表脱俗
楚楚可怜
chǔchǔkělián
[delicateandtouching]本指纤弱的样子。今多用以形容女百子的娇柔可爱
楚弓楚得
chǔgōng-chǔdé
[onelosesathingwhichpeopleathissidepickup]楚国人失去弓,又被楚国人捡得。比喻虽度有得失,而无外溢。亦比喻度量狭小专
楚囚
chǔqiú
[apersoninpredicament]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属——恽代英《狱中诗》
楚囚对泣
文言文翻译
1、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这句话引自《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东晋丞相王导的名言,那时候由于西晋王室暗弱,内斗不休,致使胡人乘隙而入,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晋朝只得偏居江南,大臣们都视之为耻辱,每每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议论起丢失河山,败退江南的尴尬,都痛哭流涕,但是王导却非常气愤,对他们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意思是说:“眼下正是大家齐心合力辅佐王室,恢复中原故土的时候,怎么能只会聚在一起学那个楚国囚徒钟仪的样子哭泣呢?”
这里的“楚囚”有一个典故,特指春秋时楚国人钟仪,他在一次楚国攻打郑国的战争中被俘虏,后又被郑国转送到了自己的老大晋国那里。在晋国的两年囚犯生涯中,钟仪始终身着楚国的传统衣冠,终日因思念故乡而流泪。后来有一次晋景公无意中见到了他,对这个被俘期间仍穿着故国衣饰的囚犯产生了兴趣,就叫他过来闲聊,聊天的过程中晋景公被钟仪的执着和才华深深打动,就把他释放回了楚国。
2、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出自《吕氏春秋·壅塞》,前面一句话是“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这句话意思是说,亡国君主的共同特点就是不能接受别人的直言相谏,不接受直言相谏则国君就无法明白自己的过失,而且也无法得到好的治国方略。(“自”是“从”的意思)
3、以宋之强,齐之弱,恶能如此
同样出自《吕氏春秋·壅塞》,有一次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国君派人去打探消息,探子回报说“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就是说,齐国军队逼近了,我们的人惊慌失措,大臣们为了讨好国君,一致认为探子说谎,都说:以宋之强,齐之弱,恶能如此!”意思是说,我们宋国如此强大,齐国那么弱小,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探子口中国人惊恐的情形)。宋国国君就把探子杀了。
4、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
出自《吕氏春秋》,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刚正耿直、敢于直言的正人君子,谁能不阿谀奉承自己的主公呢?
应当共zd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版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他).
以宋国的强大,齐兵的虚弱,怎么可能这样?
除了权正直之士还有谁不奉迎君主?
楚囚对泣成语什么意思
楚囚对泣
[释义]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
[出处]宋·杨万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楚囚对泣楚囚: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 当头对面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风雨对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牛衣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棋逢对手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三曹对案指审问对质. 三头对案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死无对证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望衡对宇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夜雨对床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应时对景应:适合;对:相合.适合当时的情景. 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抽黄对白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牛农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冤家对头指仇人,仇敌. 成双作对配成一对. 从容应对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门当户对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无言可对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遥遥相对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针锋相对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成双成对配成一对,多指夫妻或情侣. 楚囚相对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东床择对指择婿. 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夫之对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形影相对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楚囚”钟仪有何事迹?
楚囚对泣”这则成语,《汉语成语辞典》和《汉语成语大辞典》等成语工具书中均予收录。成语故事典源于《左传·成九年》,《世说新语·言语》也记载了此典故。典故里的“楚囚”,即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爱国者、时任安陆(古郧地)的地方长官“郧公”钟仪。
钟仪为楚共王时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楚国设在郧邑的行政长官,称作“郧公”,钟氏,名仪。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由于战败,钟仪沦为战俘,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晋国,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间,钟仪怀念故国,不忘家乡,他想到楚国的战败,不禁潸然泪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过了两年的囚禁生活,到楚共王九年(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见到“楚囚”钟仪,他问别人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期间,晋景公问起钟仪的家世,钟仪回答:“我的先世是职业乐师。”景公当即要他奏乐,钟仪拿起琴,演奏起楚国的乐曲。景公有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楚共王这人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拒不评论楚共王的为人和其他的事。晋国大夫文子知道后说:“这个楚囚,真是既有学问,又有修养,弹的是家乡调,爱的是楚君王,有诚有信,不忘根本。这样的人,应该放他回去,让他为晋楚两国修好起一些作用。”景公采纳了文子的意见,放了钟仪。
钟仪回到楚国后,如实向共王转达了晋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的意愿,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共王采纳了钟仪的意见,与晋国重归于好。
钟仪爱国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王粲在《登楼赋》中对钟仪大加赞赏。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诗中,还把“钟仪琴”与汉代著名的爱国者苏武的“苏武节”相提并论:“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钟仪那种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深切怀念故国的爱国情操的深情赞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