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畏头畏尾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畏头畏尾的意思及解释

畏头畏尾 同义词

畏头畏尾

拼音:wèitóuwèiwěi

释义:畏,怕,惧。百前也怕,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子小

出处:《左传·度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同义词或近义词:

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知事胆子小,顾虑道多。

缩手缩脚: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束手缚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内多。

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束手束足: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缩头缩脑: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容

缩头缩颈: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龙,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畏头畏尾的反义词

畏首畏尾(注释百: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反义词:

敢想敢干(注释: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大胆实践。)

披荆斩棘(注释度: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知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万死不辞(注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无所畏惧(注释: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道。)

自告奋勇(注释: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当机立断(注释: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专。)

豪放不羁(注释:羁:马笼头,引伸为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无所顾忌(注释:顾:顾虑;忌:忌惮。属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义无反顾(注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畏首畏尾什么意思?

春秋时,执掌晋国政权的赵盾召集zhidao齐、宋、卫等各国国君会盟于郑国的扈地,庆贺晋灵公立为君主。郑穆公对这次会盟顾虑重重,没有赴会,受到晋灵公的责难。

原来郑国地处晋、楚两个大国之间,既不敢得罪楚国,也不敢得罪晋国。而晋、楚相互争霸,都希望拉拢郑国。后来,郑国的归生写信给赵盾,陈述郑国的艰难处境,希望他原谅郑穆公前次没有去赴会。他在信中说:“郑君怎么敢不尊重晋国呢?这些年来,郑国一会儿朝见楚王,一会儿朝见晋君,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假如今天有一个大国说:‘你使我感到不内满意’,郑国就会惶恐不安。郑国就好像一个既怕头部被人伤害,又怕身体被人伤害的人。仔细想来,一个人除了头部和身体之外,还有什么呢?如果大国用仁义对待小国,小国就顺从;如果逼迫太急,小国就只好像鹿一样,哪怕是危险之地也要奔跑而去。”

赵盾看了来信,对手下的人说:容“归生说的话很在理,晋国真的逼急了,郑国就会投靠楚国。”于是,他派人与郑国讲和,并将弟弟赵穿作为人质送往郑国,以此表示对郑国的友好。

畏首畏尾是什么意思

楼主,你好哇。。来【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示例源】: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近义词】: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反义词】:无所畏惧、当机立断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道;含贬义

畏首畏尾 身其余几 是啥意思?

“”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出处节选】《郑子家告赵宣子》——先秦·左丘明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白话译文】古人有言说:“头也害怕尾也害怕,留下身子还能剩余多少不害怕呢?”又说:“鹿要死也就不管自己的声音了。”小国服侍大国,大国以仁德对待它,它就是人;不用仁德对待它,它就是一只鹿,着急了就会疾速走入险境,着急了还能选择吗?

大国无准则地下命令,我们也知道要灭亡了,只能把我国的全部军资集中起来在鯈地等待了,任凭你执政命令我们吧。

扩展资料

1、《郑子家告赵宣子》创作背景

《郑子家告赵宣子》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主要讲述了郑国是夹在晋、楚两个对立的大国之间的小国,外交关系很难处理,郑子家的这篇外交辞令,利用两大国的矛盾,逐年逐月罗列事实,批评晋的苛刻要求,甚至不惜以决裂相警告,终于迫使晋人让步。

2、《郑子家告赵宣子》鉴赏

这是郑晋外交斗争的一个回合。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对于近邻的晋国要侍奉,可对于远一些的楚国也要朝拜,这还未计尚须在齐秦的周旋,察言观色仰人鼻息,夹缝中的苟活苦不堪言。但是晋国对此还很不满意。于是,郑国的执政大臣子家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宣子写了这封信。

这是一份照会,也可以说相当于一份最后通牒。在信中子家历数了郑君对晋的朝见,暗示其所表现出的恭顺已无以复加,如果晋再如此逼迫,不对现行政策改弦更张,那郑国只能是铤而走险,彻底投靠楚国,和晋国决一死战。

本文涉及的史实发生在鲁文公十七年,即晋灵公继位的第十年,应该说那时他还是个青少年,国家事务的决断,仍须赵盾为之。子家致函赵盾,是相当适宜的,但是作为正式的外交照会,书面上仍然对着晋灵公。

畏首畏尾

释义

比喻既怕这又怕那,疑虑极多。

故事

晋灵公11年(公元前610年),晋灵公在扈和一些诸侯会盟。郑穆公想参加这一盛会,主盟人晋灵公却拒绝和郑公相见,原因是晋公认为郑国和楚国勾结,对晋国怀有二知心。郑国的大臣子家派信使去晋国,给执政大夫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捎去一封信,信中说,郑穆公即位以来和晋国一直是友好的,即使面对楚国强大的压力,也从来不敢对晋国三心二意道。信中还反驳了晋君对郑国的无理指责,接着用强硬的口气说:"古人有言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怕头怕尾,剩下来的身子还有多少)?又说:鹿死不择音(鹿到临死前顾不上发出好听的鸣声)。小国内事奉大国,如果大国以德相待,那它就会像人一样恭顺……"信中接着说:如果大国待之非礼,小国就会像鹿一样铤而走险,哪儿还能顾得上有所选择?贵国的命令没有标准,我们也知道容面临灭亡了,只好准备派出敝国的士兵严阵以待。今后,到底该怎么办,就听恁您的命令吧。赵盾看信中言之有理,劝晋灵公收回拒绝郑穆公参加会盟的成命。这段故事产生了"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个成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