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投鞭断流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投鞭断流的意思及解释

投鞭断流的由来是什么

东晋时,前秦皇帝苻坚攻打东晋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抄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袭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知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道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东晋孝武帝来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自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百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度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知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道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拼音】百tóubiānduànliú

【成语故事】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就亲征问题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度坚决支持,而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问坚说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

【典故】以吾之众旅,投答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苻坚载记》

【释义】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回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兵众势大

【成语示列】答人民解放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什么战役?

是: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中晋军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

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中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扩展资料:

战役背景: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

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是淝水之战。

1、投鞭断流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还不成熟。

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败了。

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鞭断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zd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内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扩展资料:

1、投鞭断流

释义:意思是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

2、草木皆兵

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风声鹤唳

释义: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淝水之战

百度百科-投鞭断流

百度百科-草木皆兵

百度百科-风声鹤唳

楼主你好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投鞭断流

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苻坚不以为然,反大言不惭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遂罔顾谏言,立意伐晋,亲率大军,兵临淝水,自西而东,列队甚长。东晋遣大将谢玄、谢石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晋军顽抗,淝水一战,竟为东晋所败,自此一蹶不振。

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后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常用词语。

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希望能帮到你。

《投鞭断流》的历史出处和人物是什么?

投鞭断流“投鞭断流”一词,多用来比喻军兵众多,实力雄厚。zd《晋书·苻坚载记》:前秦之符坚,将要进攻晋朝,其下属石越劝说晋有长江之...此棋局,红方数子版轮翻轰炸,联合进攻,形容军旅众多,犹可投鞭断流一般。投鞭断流词目投鞭断流发音tóubiānduànliú释义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示例人民解放军以权~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残局 投鞭断流怎么解?

投鞭断流解法:

1.炮七平五,车6退1

2.车八进一,将百4退1

3.车八进一,将4进1

4.炮二退一,车6平7

5.兵七进一,卒6平5

6.兵七进一,炮7平3

7.车八退一,将度4退1

8.炮五平三,车7退1

9.车八进一,炮3退1

10.车八平七,绝杀红胜

再来说下:炮七退二;知这是错误的下法,红方道要输

黑.车6进5,红应什么?1.炮七平三?2.车八进一

第1

炮七退二,车6进5,炮七平三,车6平4

帅六平五,马4退6,车八进一,将4退1

车八进一,将4进1,红杀棋无力亦守不住

退车守则车平中杀,平中炮则车底线杀红败。

第2

炮七退二,车6进5,车八进一,将4退1

车八退七,炮7平3,兵七进一,炮3退2

炮二退五,将4平5,炮二平六,回炮3平4

炮六进五,士5退4,兵七平六,马4进6

红无仕相,车两兵斗不赢黑车马卒士象全

象棋多想,算下棋子!变幻不是很多路数的和棋都能解答开!

【主变:红胜】

1.炮七平五

这一来暗着要杀,是构成杀势的关键

着法。

1.…………车6退1①

2.车八进自一zhidao将4退1

3.车八进一将4进1

4.炮二退一车6平7

5.兵七进一卒6平5

6.兵七进一炮7平3

7.车八退一将4退1

8.炮五平三车7退1

9.车八进一炮3退2

10.车八平七红胜。

变①接主变第1回合

1.…………象7进5

2.炮五平九象5退7

3.炮二退一炮7退1

4.炮九平三

绝杀,红胜。

投鞭断流的历史人物是?

苻坚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zhidao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专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属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苻坚复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苻坚很制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知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道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后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苻坚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人,苻雄之子,前秦开国君主苻洪之孙,苻健之侄,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在后赵石虎进攻关中时,苻洪率族归服,并迁徙到现在的河北临漳一带。后又投靠东晋,被任为征北大将军,不久自称秦王。苻洪死后,其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据关中,次年称帝,建都长安。苻健是苻坚的伯父。苻坚的父亲苻雄因辅佐长兄创业有功,被封为东海王。苻雄死后,苻坚袭爵。史称苻坚自有贵相,传说他背后有谶文曰:“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草付”是“苻”;“臣又土”是繁体的“坚”,也就是说,他将来就要在咸阳称王立国了,这条谶文在迷信的古人看来是非常吉利的事,于是就为他取名“苻坚”。也许正是应验了谶文中的话,苻坚自幼聪明过人,7岁时就知道帮助周围的小伙伴了。8、9岁时,言谈举止犹如大人,所以倍受祖父苻洪的宠爱。当时有个善于相面的人,在路上看到苻坚长相奇特,就上前拉住他的手说:“这里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们在此玩耍,不怕司隶校尉把你们捆起来吗?”苻坚回答说:“司隶校尉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相面人对随行的人说:“这孩子有霸王之相。”后来两人又相遇,相面的人悄悄对苻坚说:“你的面相不同寻常,日后必定大贵。”苻坚一本正经地说:“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终生不会忘记您的恩德。”在苻坚8岁的时候,一天,他突然向爷爷苻洪提出请个家庭教师的请求。苻洪惊奇地望着孙子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学,实在太好了。”于是欣然答应。第二天就请来了家庭教师。苻坚学习非常刻苦,潜心研读经史典籍.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而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遂又结交了许多当世豪杰,很快成了朝野享有盛誉的佼佼者。

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投鞭断流"这个典故,最早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苻坚的大意是说,我兵马众多,就算是把马鞭扔到长江里,也能把江水挡住,使之不再流动,(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的呢?

那么,苻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十六国时期,苻坚灭了前燕国,降服成汉国。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376年又灭了前凉,并且出兵攻晋,占据襄阳,统一了北方大部,海东诸国六十二王纷纷派出使臣前来朝拜。苻坚此时飘飘然起来。他经常大宴群臣,极尽歌舞,朝廷上下渐渐兴起豪华奢侈之风。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苻坚决心兴师讨伐东晋。

一天早朝的时候,苻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谁知文武百官顿时鸦雀无声。

秘书监朱彤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忙上前奏道:"陛下威震四方,今御驾亲征,是应天顺时之举,大军所到之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必然是有征无战......此举定能统一天下,建万古不朽功业!"

朱彤话音刚落,百官中走出一个人,高声奏道:"臣以为现在不能伐晋!"众人一看,原来是尚书左仆射权翼。苻坚很不高兴,就说:"你讲吧!"权翼正了正朝服,说:"臣听说,国王无道,诸侯才共同来讨伐。如今晋国虽弱,却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并且朝中还有谢安、桓冲等杰出人才,因此出兵伐晋还不是时候。"

苻坚听了这番言论,心中更是不高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诸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话音未落,太子左卫率石越应声奏道:"臣以为,权翼之言讲得有理。晋国不但君臣一心,而且据有长江天险,百姓也乐意为朝廷出力。出师伐晋必然凶多吉少。愿陛下保境安民,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苻坚早就不耐烦了,听了太子这番话,便驳斥道:"全是庸人之谈!从前吴王夫差,吴主孙皓,他们虽有长江天堑,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今我带兵百万,若将马鞭投入江中,即可断其流水,(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

尽管包括阳平公苻融在内的群臣们极力反对,但苻坚还是决心伐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