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骑虎难下的意思及解释_1

形容成语骑虎难下的意思及解释

骑虎难下是什么意思

骑虎难下

拼音:qíhǔnánxià

解释:意思是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用来比喻做事情进行到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又无法中止不能停止,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成语出处:《晋书·温峤传》

原文:“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

翻译:“现在的形势,已经没有退路,骑猛虎怎么能中途而下啊。“唐朝诗人李白《留下另外广陵诸公诗》写道:“后来却有骑在老虎背上不敢下之势,攀龙的时候忽然从天上堕落。”

典故:

1、东晋成帝的时候,大臣温峤组织了一支联军去讨伐叛乱的军队。在战争的初期,有几路联军连连失利,军中粮食也快用完了。这种境况很让主帅陶侃着急,他生气地对温峤说:“你动员我来时,说一切都已安排妥当,现在交战不久,军粮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马上供应军粮,我只有撤军。”

温峤对陶侃说:“自古以来,要想打胜仗,首先得内部团结。现在我军虽然乏粮,处境困难,可如果马上撤军,不仅会让人耻笑我们,而且也会使叛军更加嚣张。我们目前的处境,正如骑在猛兽的身上,不把猛兽打死,怎么能够下得来呢?咱们只有一鼓作气坚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温峤的劝说,率军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叛军。温峤劝说陶侃的“骑猛兽安可下哉”一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骑虎难下”。表示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来已经不可能,因而骑虎难下也含有进退两难的意思。

2、从前有一个猎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咄咄逼人,面目狰狞,似乎一下子就要把猎户吃掉,情急之下,猎户一下子爬到了树上,可是老虎好像是饿急了,一直在树下等候树上的猎户,此时的猎户几乎是魂飞魄散。

就在慌忙中,猎户一下子把树枝给压断了,瞬间危险发生了,猎户掉下来时,刚好骑在了老虎的背上,慌忙中,猎户就紧紧地抓住了老虎的脖子,这一下老虎也给吓了一跳,就慌不择路的逃窜,想把身上的人给扔掉。

这一下,老虎飞一般地跑,一下子跑到了一个集镇,好多人看到后,也感到非常的吃惊,在不停的议论说:“这个家伙真的有本事,敢骑老虎!”谁知道,虎背上的猎户怯生生的说:“我现在是骑虎难下呀!”

扩展资料:

类似“骑虎难下”的成语:进退两难

进退两难

拼音:是jìntuìliǎngnán

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

1、元·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

2、宋·李靖《卫公兵法》

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5、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6、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骑虎难下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进退两难

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事情时进行下去有困难,但中途不能停止,陷于进退两难。

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解释】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百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度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出处】《晋书·温峤传知》:“今之事势,义无道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内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近义词】进退两难、欲罢不能容【反义词】一帆风顺、势如破竹

骑虎难下是怎么回事?

公元325年秋天,东晋明帝司马绍病重,召国舅庾亮及温峤、卞壶、郗鉴等大臣进宫受遗命,辅佐太子司马衍。不久,明帝去世,司马衍即位,史称晋成帝。庾亮被任命为中书令,掌握了朝政大权。

豫州刺史祖约和荆州刺史陶侃,地位和声望都在卞壶、郗鉴之上。他们由于出镇在外,没有被召进京接受遗命,便认为都是庾亮从中作梗,因此渐渐对朝廷产生了不满。

为了防备祖约和陶侃,庾亮派温峤出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在今湖北),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同时又派王舒出任会稽内史,和温峤互相声援,以保卫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安全。

历阳内史苏峻,是一个勇猛善战的将领,曾经在讨平内乱的斗争中多次建立战功。他自以为兵力雄厚,武器精良,就渐渐骄横跋扈起来,经常收罗亡命之徒,处处与朝廷相对抗,使晋成帝和朝臣们深感忧虑。

公元327年冬天,庾亮决定请晋成帝下诏征调苏峻到建康,表面上准备对他加官晋爵,实际上是要剥夺他的兵权。苏峻怕进京以后被问罪,就一再推托,不肯到建康去。后来朝廷催得越来越急,更加深了他的猜疑,他就索性派人去联络祖约,准备共同起兵作乱。

公元328年春天,苏峻会合祖约派来的军队共二万人,从历阳(今安徽和县)出发东渡长江,直扑建康。庾亮事先没有准备,只好派卞壶仓猝应战。叛军趁风放火,一举攻进宫城,卞壶兵败被杀,庾亮率领残军西走,去投奔温峤。

苏峻进城以后,放纵部下大肆抢掠,把一些朝廷大臣抓来任意鞭打。他又派兵包围宫廷,把晋成帝和皇太后软禁起来,自封为骠骑将军,专擅了朝政大权。

温峤在武昌听到京城危急,马上率军东进,准备人援建康。谁知刚刚到达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就碰上了庾亮前来投奔,告诉他建康已经失陷。于是两人商议,决定派人到荆州(今湖北江陵)去邀请陶侃共同起兵勤王。

陶侃接到邀请,想起以前没有和朝臣们同受先帝遗命,心里很不痛快。虽然开始他派将军龚登到寻阳去同庾亮、温峤会合,但当龚登走到半路时,陶侃又命人把他召回。

温峤了解陶侃的心情,马上再派大将王愆期赶到荆州,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对他进行劝说;并且表示愿意请他担任勤王军队的统帅。陶侃被温峤的诚意感动了,同时听说儿子陶瞻已被苏峻杀害,就决定起兵勤王。

四月问,荆州、江州两路联军六万多人,浩浩荡荡地顺江东下,向建康挺进。苏峻立即部署军马进据石头城,准备凭险固守。由于叛军勇猛善战,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战事毫无进展。晋军眼看粮食将尽,人心渐渐浮动起来。

一天,陶侃忽然把温峤请到中军,向他提出:由于叛军据城死守,一时很难取胜,自己准备率领本部人马返回荆州,筹集粮草,补充兵力,然后再想办法来收复建康。温峤听了,不由大吃一惊。

他马上对陶侃说:“天子被困,国家危急。今天的形势,已经骑虎难下。我们共同起兵勤王,你一走,必然会动摇军心。败坏了救国的大事,起义军的旗帜将要回过来全部指向你了!”陶侃自知理亏,只好留下来不走了。

第二天,温峤命人在场上筑起一座土坛。他亲自写了一篇誓师的文告,登上坛去向全军将士进行战斗动员。

随后,他和陶侃身先士卒,分两路向叛军发动猛攻。苏峻在阵前被杀,叛军人心涣散,战斗形势很快被扭转了过来。

晋军乘胜前进,一鼓作气攻下了石头城。晋成帝被救上温峤的战船。

据守宫城的叛将匡术见大势已去,就倒戈向晋军投降。在温峤、陶侃等勤王将士的努力下,历时一年的苏峻之乱被平定了,东晋王朝终于转危为安。

进退维谷与骑虎难下的区别?

朋友百,下面我给你仔细讲解一下“进退维谷”和“骑虎难下”的区别:

(一)“骑虎难下”比喻做某件事,进行有困难,但又不能停下来。

例如:

1.事到如今,已经是度骑虎难下了。(姚雪垠《李自成》)

2.两样中间,只好挑定一样来干。然而为难的是现在两样都弄成骑虎难下。(茅盾《子夜》)

(二)“进退维谷”的“维”是“是”;“谷”是“穷尽”,指困知境,整个成语是“无论进还是退都处在困境中”的意思。

例如:

1.十斤娃进退维谷,一时拿不定主意。(张天民《创业》)

2..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来势汹汹的敌道人在我军民合力打击下……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回忆毛主席》)

(三)“骑虎难下”是比喻性的,用了这个成语,前后就不能再用比喻性的词语;“进回退维谷”是直陈性的,如有必要,前后可以加比喻性的词语。

(四)表示“上了以后,下不来”的意思的,只能用答“骑虎难下”,不能用“进退维谷”;上下文明确表示前后方向的,只能用“进退维谷”,不能用“骑虎难下”。

我的讲解希望你回答清楚了你心中的疑问,

祝学习进步,亲采纳,谢谢支持!

进退维谷:维:是;谷:穷,百指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度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原指不知所措。进退两难:知前进和后退都难。比道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两者是近义词,但前者着重讲内对结果的预设,后者着重指容无法决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