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是什么意思
孙过庭《书谱》云:“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知;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勉励进取不止,须经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变化道,最后使书艺达到极高境地。例如初学分行布局时,主要求得字体平稳方正;既然掌握了平正的法则,重点就要力追形势的险绝;如果熟练了险绝的笔法,又须重新讲求平侧欹正的规律。初期可说还未达到平正,中期则会险绝过头,后期才能真正实现平专正中显险绝,险绝中有平正,书法艺术臻于融会贯通阶段,那么人和书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书法先约后博,再由博属返约----约,简约---平正。博,广博----险绝。就是说刚学书法,要力求一笔一画务必追求简单、平正、中规中矩,达到一定程度后,要追求变化和绮丽、妍美,最后达到平正和绮丽的和谐统一。
请问“博观约取”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有“博观约取,由博返约”一说。这句话是阐述阅读的道理的:博观约取,就是说读书要博览群书,筛选出有用的精华来吸收;由博反约是说,读书读的多了,思想境界就会得到一个升华,“简约而不简单”,深入浅出,就是通常所说的书越读越薄。
典故:【稼说(送张琥)】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
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
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
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
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
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
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
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
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
也,其亦以是语之。
有谁能帮我想一个历史上名人由博返约 例子。。。要有具体事例。。。谢谢
由博返约出自《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知。”做学问从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这四道个字都能概括一个人一贯做学问的态度或者是方法,从具体某一件事上面是不版能解释的。由博至约的过权程在天才的人物,也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够做到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