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遗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道不拾遗
核心提示: 欢迎访问乐乐成语词典,乐乐成语词典提供成语道不拾遗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道不拾遗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成语名字: 道不拾遗 成语发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语解释: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成语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成语繁体: 道不拾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路不拾遗  查看更多道不拾遗的近义词>> 反义词: 打家劫舍  查看更多道不拾遗的反义词>> 成语例句: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