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干名犯义的意思及解释

含“义”的成语

背恩负义背恩弃义背恩忘义背信弃义背义负恩背义负信背义忘恩薄情无义不仁不义不义之财成仁取义槌仁提义春秋无义战词严义密词严义正词言义正辞不达义辞简义赅辞严义正从容就义大仁大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蹈节死义蹈仁履义道同义合道义之交读书百遍,…断章取义多情多义多行不义必…恩断义绝恩山义海恩深义重反经合义负德背义负恩背义负恩忘义负气仗义负义忘恩干名犯义高义薄云高义薄云天割恩断义孤恩负义孤文只义辜恩背义辜恩负义顾名思义含仁怀义毫无疑义急公好义瘠义肥辞计行虑义假人假义假仁假义见利思义见利忘义见义必为见义当为见义敢为见义勇为精义入神居利思义居仁由义拘文牵义据义履方捐身徇义绝仁弃义开宗明义慷慨赴义慷慨就义慷慨仗义乐善好义礼义廉耻利不亏义履仁蹈义明公正义沐仁浴义旁文剩义气义相投弃义倍信轻财贵义轻财好义轻财仗义轻财重义轻身殉义轻身重义轻生重义轻死重义情深义重穷不失义取义成仁仁浆义粟仁人义士仁义道德仁义君子仁义之兵仁义之师仁至义尽三谏之义杀身成义舍生取义深明大义深文大义释生取义疏财仗义疏财重义贪利忘义绨袍之义天经地义忘恩背义忘恩负义忘恩失义忘情负义望文生义微言大义无情无义惜客好义侠肝义胆乡利倍义向风慕义晓以大义行侠好义言不及义言简义丰以义断恩以义割恩义薄云天义不反顾义不取容义不容辞义不生财义胆忠肝义断恩绝义愤填胸义愤填膺义海恩山义浆仁粟义结金兰义气相投义无反顾义无旋踵义形于色义正词严义正辞严义正辞约义重恩深意义深长引喻失义缘文生义仗节死义仗义疏财仗义执言忠肝义胆忠驱义感忠孝节义重财轻义重义轻财重义轻生遵道秉义

恩绝义断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恩高义厚恩德情义极为深重引喻失义〖解释〗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义重恩深〖解释〗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义浆仁粟〖解释〗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义海恩山〖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义愤填胸〖解释〗指胸中充满义愤。

义胆忠肝〖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晓以大义〖解释〗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向风慕义〖解释〗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贪利忘义〖解释〗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仁义之兵〖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瘠义肥辞〖解释〗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高义薄云天〖解释〗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重义轻生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财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忠驱义感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重财轻义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仗节死义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缘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义正辞严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以义断恩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义形于色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义无旋踵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义断恩绝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义不生财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义不取容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义不反顾反顾:回头看。①义:通“议”,考虑,打主意,选择。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形容毫不犹豫,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亦作“计不反顾”。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不犹豫回顾。亦作“义无反顾”。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行侠好义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侠肝义胆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惜客好义谓好客仗义。

忘情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忘恩失义犹忘恩负义。

忘恩背义犹忘恩负义。

疏财重义见“疏财仗义”。

疏财仗义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人,扶危济困。

释生取义犹言舍生取义。

深文大义深奥的大道理。

深明大义谓识大体,顾大局。

杀身成义犹言杀身成仁。

三谏之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仁浆义粟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取义成仁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轻死重义见“轻死重气”。

轻生重义见“轻身重义”。

轻身重义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情深义重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轻身殉义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仗义犹轻财重义。

轻财好义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

气义相投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旁文剩义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沐仁浴义谓受仁义的熏陶。

明公正义见“明公正气”。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慷慨仗义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捐身徇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拘文牵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精义入神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见义敢为见“见义勇为”。

见义当为见“见义必为”。

见义必为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计行虑义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含仁怀义谓有仁义之德。

孤文只义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孤恩负义背弃恩义。

割恩断义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干名犯义干犯名教和道义。

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恩忘义见“负恩背义”。

负恩背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德背义犹言负恩背义。

反经合义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词严义正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辞简义赅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辞不达义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槌仁提义抛弃仁义。

背义忘恩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负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薄情无义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死别的事无动于衷。

义不容辞〖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意义深长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仗义执言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以义割恩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无情无义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忘恩负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仁义君子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穷不失义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利不亏义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慷慨赴义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假人假义伪装仁慈善良。

毫无疑义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辜恩背义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高义薄云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蹈节死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恩忘义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慷慨就义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居利思义指临财不苟得

见利忘义利:利益;义:道义。见到私利就不顾道义

假仁假义伪装仁慈善良或虚假的仁义道德

辜恩负义忘恩负义

多情多义指重情谊

恩断义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义无反顾义不容辞义胆忠心不义之财忠肝义胆义薄云天

背恩负义背恩弃义背恩忘义薄情无义不仁不义

背信弃义背义负恩背义负信背义忘恩不义之财

辞不达义辞简义赅春秋无义战从容就义成仁取义

槌仁提义词严义密辞严义正词严义正词言义正

蹈节死义多情多义大仁大义蹈仁履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道同义合多行不义必自毙大义凛然大义灭亲道义之交

断章取义思断义绝恩断义绝恩山义海恩深义重

负德背义负恩背义负恩忘义反经合义负气仗义

负义忘恩辜恩背义割恩断义孤恩负义辜恩负义

干名犯义顾名思义孤文只义高义薄云高义薄云天

含仁怀义毫无疑义急公好义见利思义居利思义

见利忘义假人假义假仁假义绝仁弃义居仁由义

捐身徇义拘文牵义计行虑义见义必为见义当为

瘠义肥辞见义敢为据义履方精义入神见义勇为

慷慨赴义慷慨就义慷慨仗义开宗明义利不亏义

履仁蹈义乐善好义礼义廉耻明公正义沐仁浴义

旁文剩义穷不失义轻财贵义轻财好义轻财仗义

轻财重义轻身殉义情深义重轻身重义轻生重义

轻死重义弃义倍信取义成仁气义相投仁浆义粟

仁人义士仁义道德仁义君子仁义之兵仁义之师

仁至义尽疏财仗义疏财重义三谏之义深明大义

杀身成义舍生取义释生取义深文大义天经地义

贪利忘义绨袍之义忘恩背义忘恩负义忘恩失义

忘情负义无情无义望文生义微言大义向风慕义

侠肝义胆惜客好义乡利倍义行侠好义晓以大义

义不反顾言不及义义不取容义不容辞义不生财

义薄云天义断恩绝义胆忠肝义愤填胸义愤填膺

义海恩山义结金兰义浆仁粟言简义丰义气相投

义无反顾缘文生义义无旋踵义形于色以义断恩

以义割恩意义深长引喻失义义正辞严义正词严

义正辞约义重恩深重财轻义遵道秉义忠肝义胆

仗节死义忠驱义感忠孝节义重义轻财重义轻生

仗义疏财仗义执言

背恩负义背恩弃义背恩忘义背信弃义背义负恩背义负信背义忘恩薄情无义不仁不义不义之财成仁取义槌仁提义春秋无义战词严义密词严义正词言义正辞不达义辞简义赅辞严义正从容就义大仁大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蹈节死义蹈仁履义道同义合道义之交读书百遍,…断章取义多情多义多行不义必…恩断义绝恩山义海恩深义重反经合义负德背义负恩背义负恩忘义负气仗义负义忘恩干名犯义高义薄云高义薄云天割恩断义孤恩负义孤文只义辜恩背义辜恩负义顾名思义含仁怀义毫无疑义急公好义瘠义肥辞计行虑义假人假义假仁假义见利思义见利忘义见义必为见义当为见义敢为见义勇为精义入神居利思义居仁由义拘文牵义据义履方捐身徇义绝仁弃义开宗明义慷慨赴义慷慨就义慷慨仗义乐善好义礼义廉耻利不亏义履仁蹈义明公正义沐仁浴义旁文剩义气义相投弃义倍信轻财贵义轻财好义轻财仗义轻财重义轻身殉义轻身重义轻生重义轻死重义情深义重穷不失义取义成仁仁浆义粟仁人义士仁义道德仁义君子仁义之兵仁义之师仁至义尽三谏之义杀身成义舍生取义深明大义深文大义释生取义疏财仗义疏财重义贪利忘义绨袍之义天经地义忘恩背义忘恩负义忘恩失义忘情负义望文生义微言大义无情无义惜客好义侠肝义胆乡利倍义向风慕义晓以大义行侠好义言不及义言简义丰以义断恩以义割恩义薄云天义不反顾义不取容义不容辞义不生财义胆忠肝义断恩绝义愤填胸义愤填膺义海恩山义浆仁粟义结金兰义气相投义无反顾义无旋踵义形于色义正词严义正辞严义正辞约义重恩深意义深长引喻失义缘文生义仗节死义仗义疏财仗义执言忠肝义胆忠驱义感忠孝节义重财轻义重义轻财重义轻生遵道秉义义不容辞义无返顾义愤填膺义形于色义正言辞义正词严

恩绝义断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恩高义厚恩德情义极为深重引喻失义〖解释〗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义重恩深〖解释〗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义浆仁粟〖解释〗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义海恩山〖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义愤填胸〖解释〗指胸中充满义愤。

义胆忠肝〖解释〗指为人正直忠贞。

晓以大义〖解释〗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向风慕义〖解释〗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贪利忘义〖解释〗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仁义之兵〖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瘠义肥辞〖解释〗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高义薄云天〖解释〗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遵道秉义犹言遵守道义。

重义轻生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重义轻财谓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忠驱义感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重财轻义谓看重财利而轻视道义。

仗节死义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缘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义正辞严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以义断恩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义形于色义:正义;形:表现;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在脸上流露出来。

义无旋踵旋踵:把脚后跟转过来,比喻退缩。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毫不退缩。亦作“义不旋踵”。

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

义断恩绝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义不生财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义不取容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义不反顾反顾:回头看。①义:通“议”,考虑,打主意,选择。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形容毫不犹豫,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亦作“计不反顾”。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不犹豫回顾。亦作“义无反顾”。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行侠好义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乡利倍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侠肝义胆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惜客好义谓好客仗义。

忘情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忘恩失义犹忘恩负义。

忘恩背义犹忘恩负义。

疏财重义见“疏财仗义”。

疏财仗义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人,扶危济困。

释生取义犹言舍生取义。

深文大义深奥的大道理。

深明大义谓识大体,顾大局。

杀身成义犹言杀身成仁。

三谏之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仁浆义粟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取义成仁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轻死重义见“轻死重气”。

轻生重义见“轻身重义”。

轻身重义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情深义重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轻身殉义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仗义犹轻财重义。

轻财好义犹言轻财重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

气义相投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旁文剩义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沐仁浴义谓受仁义的熏陶。

明公正义见“明公正气”。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慷慨仗义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捐身徇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拘文牵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精义入神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见义敢为见“见义勇为”。

见义当为见“见义必为”。

见义必为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计行虑义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含仁怀义谓有仁义之德。

孤文只义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孤恩负义背弃恩义。

割恩断义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干名犯义干犯名教和道义。

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恩忘义见“负恩背义”。

负恩背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德背义犹言负恩背义。

反经合义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词严义正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辞简义赅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辞不达义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槌仁提义抛弃仁义。

背义忘恩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负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薄情无义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死别的事无动于衷。

义不容辞〖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意义深长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仗义执言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仗义疏财仗义:讲义气;疏财:分散家财。旧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

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以义割恩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义愤填膺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无情无义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忘恩负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仁义君子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穷不失义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利不亏义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慷慨赴义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假人假义伪装仁慈善良。

毫无疑义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辜恩背义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高义薄云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蹈节死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恩忘义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慷慨就义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居利思义指临财不苟得

见利忘义利:利益;义:道义。见到私利就不顾道义

假仁假义伪装仁慈善良或虚假的仁义道德

辜恩负义忘恩负义

多情多义指重情谊

恩断义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古代有几次礼法之争

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

“干名犯义”作为传统法律中的重要罪名,专指子孙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法理派从西方国家通行的法理出发,提出“干名犯义”属“告诉之事,应于编纂判决录时,于诬告罪中详叙办法,不必另立专条”。而礼教派则认为“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名犯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绝不能在新刑律中没有反映。

关于“存留养亲”制度

沈家本等人认为:“古无罪人留养之法”,存留养亲”不编入新刑律草案,“似尚无悖于礼教”。礼教派认为,“存留养亲”是宣扬“仁政”、鼓励孝道的重要方式,不能排除在新律之外。

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

“奸非”严重违反传统道德,故传统刑律予以严厉处罚。“亲属相奸”更是“大犯礼教之事,故旧律定罪极重”。因此,礼教派认为在新律中也应有特别的规定。法理派则认为,“无夫妇女犯奸,欧洲法律并无治罪之文”。“此事有关风化,当于教育上别筹办法,不必编入刑律之中”。至于亲属相奸,“此等行同禽兽,固大乖礼教,然究为个人之过恶,未害及社会,旧律重至立决,未免过严”。因此依“和奸有夫之妇”条款处以三等有期徒刑即可,“毋庸另立专条”。

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

礼教派认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法理派则指出:“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

关于子孙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

礼教派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子孙对父母祖父母的教训、惩治,最多像舜帝那样“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绝无“正当防卫”之说。法理派则认为:“国家刑法,是君主对于全国人民的一种限制。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则治以不孝之罪”,惟有如此“方为平允”。  “凡我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修律宗旨,决定了“礼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清廷在新刑律后附加五条《暂行章程》,规定了无夫妇女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等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刑罚等。但礼法之争在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的近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清末礼法之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沈家本、杨度等人基于对清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及对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深入理解,主张大力引进西方近代法律理论与制度,运用“国家主义”等西方国家的“通行法理”,为彻底改革中国旧有的法律制度辩护,因而被称为“法理派”。而以曾任湖广总督、后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江苏提学使劳乃宣为代表,包括地方督抚在内的清廷上层官僚、贵族,认为修订新律应“浑道德与法律于一体”,尤不应偏离中国数千年相传的“礼教民情”,故而被称作“礼教派”。

法理派与礼教派的争论主要集中在:

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

“干名犯义”作为传统法律中的重要罪名,专指子孙控告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法理派从西方国家通行的法理出发,提出“干名犯义”属“告诉之事,应于编纂判决录时,于诬告罪中详叙办法,不必另立专条”。而礼教派则认为“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名犯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绝不能在新刑律中没有反映。

关于“存留养亲”制度

沈家本等人认为:“古无罪人留养之法”,存留养亲”不编入新刑律草案,“似尚无悖于礼教”。礼教派认为,“存留养亲”是宣扬“仁政”、鼓励孝道的重要方式,不能排除在新律之外。

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

“奸非”严重违反传统道德,故传统刑律予以严厉处罚。“亲属相奸”更是“大犯礼教之事,故旧律定罪极重”。因此,礼教派认为在新律中也应有特别的规定。法理派则认为,“无夫妇女犯奸,欧洲法律并无治罪之文”。“此事有关风化,当于教育上别筹办法,不必编入刑律之中”。至于亲属相奸,“此等行同禽兽,固大乖礼教,然究为个人之过恶,未害及社会,旧律重至立决,未免过严”。因此依“和奸有夫之妇”条款处以三等有期徒刑即可,“毋庸另立专条”。

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

礼教派认为,“子孙治罪之权,全在祖父母、父母,实为教孝之盛轨”。法理派则指出:“此全是教育上事,应别设感化院之类,以宏教育之方。此无关于刑事,不必规定于刑律中也。

关于子孙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的问题

礼教派认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子孙对父母祖父母的教训、惩治,最多像舜帝那样“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绝无“正当防卫”之说。法理派则认为:“国家刑法,是君主对于全国人民的一种限制。父杀其子,君主治以不慈之罪;子杀其父,则治以不孝之罪”,惟有如此“方为平允”。“凡我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修律宗旨,决定了“礼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清廷在新刑律后附加五条《暂行章程》,规定了无夫妇女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等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刑罚等。但礼法之争在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此后的近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是主张“亲亲相隐”呢,还是“大义灭亲”?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之辨,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和中国现代思想相接驳的一个颇有意义的问题。本文旨在理清对这两个词的历史语境上的解读问题,并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体制权力社会伦理与司法容隐权的关系。

一在古典文献中的出处

“亲亲相隐”最早见于文献《国语》[1],作为经典叙述的“亲亲相隐”则见于儒家经典《论语》“子为父隐”的典故。这是儒家“亲亲相隐”主张的原始出处,也是儒家最明确的原则性伦理意见或伦理主张。

“亲亲相隐”在中华法律体系上称“亲亲相容隐”而首次将其纳入国家法律体系的是《汉书》中汉宣帝的一份诏令[2],在唐朝时,该原则发展基本完备[3]。此后“亲亲相容隐”一直是中华法系中一项原则性规定,指禁止或者不鼓励亲属之间互相控诉或者作证。

“大义灭亲”出自于《左传》石碏为国诛子的典故,而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维护正义,不徇私情,使犯罪的亲属受到法律的制裁。”

关于“大义灭亲”的明确法律规定在中华法律体系中则鲜见其例。只有《秦律》中“夫妻相告”的条文,意指亲属间有检举揭发的义务。[4]

二在传统思想体系中的解读

有关于“亲亲相隐”的儒家经典中最典型的两段是“瞽瞍杀人”和“子为父隐”

“瞽瞍杀人”见于《孟子?尽心上》,原文如下: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这是儒家经典中饱受争议的一段话,有论者称其为“腐败行为”,[5]并以此否定“亲亲相隐”的合理性。我认为这个案例问题的最关键在于;舜在此事件中的角色和“隐亲”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从体制上来说舜是这个司法过程的“局外人”(夫舜恶得而禁之?)。

从伦理上来说舜是犯人的直系亲属(儿子)

这个划分是很重要的一点,它道出了“亲亲相隐”和“腐败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亲亲相隐”是就纯伦理关系而言的,而批评者构建的现象是“体制---伦理”重叠关系的,认为舜利用职权来“隐亲”。而这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判断。毫无疑问,舜的“隐亲”是一个纯个人的行为,他没有干涉皋陶的司法过程,腐败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个案例的另一点引发争议的是“窃负而逃”这一行为,我把它和“子为父隐”放在一起讨论。

“子为父隐”见于《论语?子路》,原文如下;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段话要简单得多,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把“窃负而逃”和“子为父隐”这两种“隐亲”行为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出,“窃负而逃”是一种积极的隐而“子为父隐”是一种消极的隐。在中华法系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亲亲得相首匿”与“亲亲得相容隐”。[6]

从这里看出,儒家的“亲亲相隐”伦理和中国传统法律体系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个别时候有较大的冲突。

关于“大义灭亲”的描述则多见于史料之中,典型的有“石碏诛子”和“干名犯义”

“石碏诛子”见于《左传?隐公四年》,原文大意是;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和别人一切谋反,杀死了卫国国君。石碏便把他的儿子和谋反者一起处死了。[7]“干名犯义”[8]出于《元史》,是一个法律名词,意指不得告发自己的尊亲属,即使告发属实也当予酌情处罚。

以上这个两个例子是对“大义灭亲”截然相反的两种解读,在这个问题上,伦理和法律似乎具有了某种紧张关系。然而,仔细从“角色”来分析,我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和上文的舜相反,石碏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纯伦理”关系而是“体制---伦理”双重关系,他是国家的重臣,有政治责任去“司法”和“执法”,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没有徇私枉法选择“隐亲”。这种“大义灭亲”在中国传统一直是被看作清官的一个特点,在伦理方面也是不受“亲亲相隐”限制的。而后一个例子,则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完全否定了“大义灭亲”,更毋庸说伦理了。

很显然,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的“大义灭亲”有两种分野,一种被倡导的是对体制权力的制约,我称之为“保护性大义灭亲”,另一种被抑制的是对社会伦理的破坏,我称之为“破坏性大义灭亲”。

三体制权力和社会伦理的古今博弈

1“亲亲相隐”与“容隐权”

孟德斯鸠说过:“为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须知人性却是风纪之源泉。”如果在家庭关系中,用法律强迫出卖和揭私,则使人际之间毫无信任的底线。在现实中,不少人甘愿冒险窝藏亲属,帮助其逃亡,如果法律予以制裁,则可能导致全家受刑罚制裁的惨痛后果。这一点上,国际在社会伦理和法律上的认识也是一致的。无论是西方的三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法系;还是东亚法系,韩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存在着“容隐权”的地位。

亲属容隐权一般指的是“拒证权”,大陆法系中还包括了对“隐匿协助无罪或减罪”的规定。这与中国法律和伦理传统中的“亲亲得相容隐”与亲亲得相首匿”也是对应的。

值得注意的是,横向来看,当今国际社会中法律没规定“亲属容隐权”的国家是中国[9]、古巴、越南;纵向来看,我国历史上不提倡“亲亲相隐”而提倡“破坏型大义灭亲”的时代是秦帝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中国的传统社会伦理和体制权力的关系

在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里,体制权力的运用是建立在社会伦理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体制权力来说,社会伦理既是一件好东西又是一件坏东西。好处在于,社会伦理为体制权力的运作提供了基础,它是联系一个社会的天然纽带,为国家的社会整合节省了大量资源,在技术不发达的近现代之前这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而坏处则在于,它给权力的运行设置了一道防线,让国家力量不能深入到个人或者小群体的空间之中,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著名论断“皇权不下县”[10]就是对此深刻的注脚。

这种低效率的社会控制状态对于任何一个拥有进取心的体制力量都是不可接受的,体制权力天生具有渗透性和扩张性,在遇到有力约束之前,他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秦运用法家思想开启了国家直接干预中国人私生活的先例,它在汲取社会资源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力的强大和可动员力量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而其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社会伦理的破坏导致了基层文化凝聚力的破碎[11],而这直接动摇了帝国的根本,并且最终导致了它的崩溃。

秦的失败是对后来王朝的一个警示,他们虽然继承了秦模式体制权力的法家内核,但不得不把以儒家为代表的社会伦理抬到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并最终将其意识形态化。

“容隐权”是社会伦理对抗体制权力的第一道防线,一个亲亲互证的社会是体制权力最容易泛滥的社会。这也能够解释中华法系中对待儒家社会伦理“亲亲相隐”和“破坏性大义灭亲”的态度上和秦律的相异之处。

3何去何从?现代中国社会“容隐权”。

现代中国人对失去“容隐权”的恶果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社会伦理和体制权力的平衡完全失去了。后者得到了他在两千年前得到过和未曾得到过的东西,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另一套来自外国的强效(但不持久)的“革命伦理”共同支撑着它,使它能在干涉中国人的每一个生活细节的同时,避免了像秦帝国那样失去社会整合而崩溃。但中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在体制权力操控的一次次政治运动中,“容隐权”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广泛而残酷的亲亲互证,并摧毁了其他的一切传统伦理,最终深深地损害了这个民族的内在文化运行机制。这是极权时代留给当下中国社会最可怕的一笔遗产。

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关键时刻,能否成为一个拥有正常社会伦理,能有效抵御体制权力扩张的现代社会,“容隐权”又一次充当了风向标的功能。

据悉,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证据法》早已经呈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其中‘亲亲相隐’原则重新得到认可,并吸收演化成为建议稿中的‘居民作证豁免权’。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能否通过?我们拭目以待

儒家以"家"为核心,强调家庭的和谐与教化作用,当然是主张“亲亲相隐”了.

下面的文章对这个做了精彩分析,仅供参考.

先说一下“大义灭亲”和“亲亲相隐”的出处和含义,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正直不阿,其子石厚却勾结公子州吁,发动政变害死国君,篡夺了卫国政权。石碏在邻国的帮助下粉碎政变,并不顾劝阻,坚持处死了石厚。他的这种行为,被《左传》作者左丘明赞为“大义灭亲”。在我国,“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西周,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记载最早见于汉宣帝时期,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史记·循吏列传》记载:石奢为楚昭王相。其父杀人,纵其父而还自系,王赦其罪,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明文写入律法则是在唐朝以后。

在西方,古希腊的宗教和伦理就反对子告父罪,而在古罗马法中关于亲属相容隐规定则更多,甚至亲属之间相互告发要丧失继承权。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日本、英美法系都有“婚姻关系的配偶,直系亲属之间有权拒绝作证”的法律规定。

出台“大义灭亲”这样的规定当然是出于立法者为了降低执法成本、提高破案率的考虑;再者就是受我国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亲亲相隐”的规定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相悖,也与罪刑平等原则相矛盾。但是“大义灭亲”的行为,又会对亲情伦理造成伤害,这是肯定的。但是再刚性的法律都要出于人性考虑。有网站就此调查,竟然有高达55.4?人表示反对这种“大义灭亲”,认为会冲击传统上的家庭观念,加剧社会对传统道德的漠视;更有网友讥讽说,“大义灭亲”的着重点恐怕不在“亲”,而在“灭”。

那么“亲亲相隐”原则为什么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国家法律的肯定和延续,其中的道理不外乎“人性”二字。任何一种刑法规范,只有建立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其存在与适用才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亲情是一切爱的起点,“亲亲相隐”能够避免将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置于指证犯罪的尴尬处境。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出身河南农村的少年张鸿雁,辍学打工供哥哥上学。为了给哥哥筹措上大学的报名费铤而走险,偷了舍友的4万块钱。警方接到报案后,找到正在上海上学的哥哥张洪涛,要他协助抓捕自己的弟弟。于是张洪涛联系到张鸿雁并将他骗到了上海,使张鸿雁被提前埋伏的警察抓获。张洪涛是劝弟弟自首还是诱骗弟弟让警察抓获只是量刑情节的问题,但是哥哥终究都逃脱不了“是他把弟弟送进监狱”的事实;如果当初哥哥不是检举揭发而是“窝藏”那哥哥也要受“窝藏”牢狱之苦。回过头来不仅要问哥哥守法错了还是揭发错了呢?结果就是哥哥要为“帮助警察抓捕弟弟”的行为而良心受谴责终身。

儒家以"家"为核心,强调家庭的和谐与教化作用,当然是主张“亲亲相隐”了.

下面的文章对这个做了精彩分析,仅供参考.

先说一下“大义灭亲”和“亲亲相隐”的出处和含义,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正直不阿,其子石厚却勾结公子州吁,发动政变害死国君,篡夺了卫国政权。石碏在邻国的帮助下粉碎政变,并不顾劝阻,坚持处死了石厚。他的这种行为,被《左传》作者左丘明赞为“大义灭亲”。在我国,“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西周,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记载最早见于汉宣帝时期,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史记·循吏列传》记载:石奢为楚昭王相。其父杀人,纵其父而还自系,王赦其罪,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明文写入律法则是在唐朝以后。

在西方,古希腊的宗教和伦理就反对子告父罪,而在古罗马法中关于亲属相容隐规定则更多,甚至亲属之间相互告发要丧失继承权。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日本、英美法系都有“婚姻关系的配偶,直系亲属之间有权拒绝作证”的法律规定。

出台“大义灭亲”这样的规定当然是出于立法者为了降低执法成本、提高破案率的考虑;再者就是受我国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亲亲相隐”的规定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相悖,也与罪刑平等原则相矛盾。但是“大义灭亲”的行为,又会对亲情伦理造成伤害,这是肯定的。但是再刚性的法律都要出于人性考虑。有网站就此调查,竟然有高达55.4?人表示反对这种“大义灭亲”,认为会冲击传统上的家庭观念,加剧社会对传统道德的漠视;更有网友讥讽说,“大义灭亲”的着重点恐怕不在“亲”,而在“灭”。

那么“亲亲相隐”原则为什么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国家法律的肯定和延续,其中的道理不外乎“人性”二字。任何一种刑法规范,只有建立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其存在与适用才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亲情是一切爱的起点,“亲亲相隐”能够避免将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置于指证犯罪的尴尬处境。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出身河南农村的少年张鸿雁,辍学打工供哥哥上学。为了给哥哥筹措上大学的报名费铤而走险,偷了舍友的4万块钱。警方接到报案后,找到正在上海上学的哥哥张洪涛,要他协助抓捕自己的弟弟。于是张洪涛联系到张鸿雁并将他骗到了上海,使张鸿雁被提前埋伏的警察抓获。张洪涛是劝弟弟自首还是诱骗弟弟让警察抓获只是量刑情节的问题,但是哥哥终究都逃脱不了“是他把弟弟送进监狱”的事实;如果当初哥哥不是检举揭发而是“窝藏”那哥哥也要受“窝藏”牢狱之苦。回过头来不仅要问哥哥守法错了还是揭发错了呢?结果就是哥哥要为“帮助警察抓捕弟弟”的行为而良心受谴责终身。

元朝的司法机构是怎样的?

元朝的司法机构,中央有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地方上以行省?路百?府?州?县分列五级?

元朝法律规定,各级地方政权机构处理一切公事,都必须有长官与正官集体与议,共同署押,称为“圆署”制度?只有路?府所署推官,由于是专门负责具体处理刑名事物,可以不参加其余事务会议通署?

凡有罪囚,先由推官鞫问,问明案情后,再由全体行政官员“通审圆度署”?所在州?县发生的刑案,如超出当地官府决断权限,也由路?府推官负责审理?

元朝诉讼审判制度大部分延续宋代旧制,以“干名犯义”较具特色专?元朝强化了前代关于诉讼当事人在身份上和资格上的限制,确立“干名犯义”的罪名?它是指除了反叛?谋逆?故意杀人外,凡子证其父?奴告其属主?妻妾弟侄告发父兄叔伯等诉讼行为,都被认为是大伤风俗的“干名犯义”,一律禁止?这一规定为明?清所继承,“干名犯义”的告诉,对被告作自首处理,对原告予以处罚?

干什么成语

干将莫邪、来

干柴烈火、

干净利落、

干脆利落、

干卿底事、

干戈载戢、

干名犯义、

干净利索、源

干云蔽日、

干霄zhidao凌云、

干名采誉、

干父之蛊、

干脆利索、

干干翼翼、

干啼湿哭、

干端坤倪、

干霄蔽日、

干城之将、

干浄利落、

干巴利落、

干浄利索、

干巴利脆

干净利落干干净净干瞪眼干脆利落干将莫邪干干脆脆干净利索干柴烈火干脆利索干名采誉干卿底事干云蔽日干巴利脆干端copy坤倪干干翼翼干名犯义干啼湿哭干戈载戢干巴利落干城之将干父之蛊干浄利zd落干浄利索干卿何事干霄蔽日干霄凌云干燥无味

干开头的成语:

干净利落、

干柴烈火、

干霄凌云、

干愁万斛、

干戈满目、

干啼湿哭、zd

干城之将、

干鲜水陆、

干戈载戢、

干父之蛊、

干干净净、

干名采誉、

干卿版何事、

干戈征战、

干干翼翼、

干将莫邪、

干戈满地、

干打雷不下雨、

干名犯义、

干卿底事、

干云蔽权日

1,不干不净

2,朝干夕愓(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3,唇干口燥(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4,颠干倒坤(乾坤:指百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度

5,干干脆脆

6,干干净净

7,干干翼翼(勤勉敬慎)

8,豪干暴取(恃强夺取)

9,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10,黄干黑廋(面容憔悴的样子)

11,回干就湿(母知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12,口干舌焦、口干舌燥

13,泪干肠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14,木干鸟栖(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15,强干弱枝道(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16,一干二净

17,油干灯尽(比版喻很快就要死亡)

18,枕干之雠(不共戴天的仇恨)

19,枝干相持(比喻相互扶持)

20,朱干玉戚(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权也作为仪仗之用)

在网上摘取的,望采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