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朱子斋联。上联出自南朝宋·范晔《百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度为善最乐。”意谓做好事最快乐。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古话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们发现,经常为善的人知,心绪安宁,心胸坦荡,在受到人们尊敬与爱戴的同时,自己的身心得到慰藉,精道神会感到愉悦。古今中外的养生家无不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说:“欲寿,唯其回乐;欲乐,莫过于善。”
下联同样认为读书也是美好答的事情。因为“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曾国藩:“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求解释
做善事最快乐,这是(因为)不求别人知道。做善事最痛苦,这是(因为)十分害怕别人知道。中国有句古话:若使人不知zhidao,除非己莫为,所以做版了事情不被别人知道是很难的,也就是说想要隐瞒坏事是很难的。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后不要议论别人的不好,口耳相传,当事人总有知道的一天,而你在背后做的权好事或者说得好话,慢慢的别人也会知道,不必刻意宣扬。
为何说为善最乐,读书最佳?
有位先贤说过:“人生善读书,享世间清福。”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心灵空间的展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记载。书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能让人增加智慧与才干,让人学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的本领。
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读书大多为了应仕,而现代人除了从书中获取知识外,还把读书当做一种消遣和休闲方式。因为书可以让人陶冶情操,又可以让人忘掉些烦恼与不快。古人说:“古今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又说“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见读书是人生乐趣的最高境界。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的航标灯,在我们困惑糊涂时指点迷津,在我们迷茫危急时解除烦恼,在我们空虚无聊时充实大脑。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笛卡尔曾经说过:“读好书就像是和过去最优秀的人交谈一样。”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妨找本自己喜欢的书,专心去读,去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向他们诉说你的苦楚与无奈;生活中当我们寂寞难耐时,不妨伴着雨声,打开一本书。
喜好读书是好习惯,然而喜读书还要善读书,善读书还要善用书。读书要有所选择,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精湛。读书无选择,便只能当一个书架,你放上什么书,它便容纳什么书,读书即使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总也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书吧!就像交友一样,有的人可以成为无所不谈的知己,而有的人则只能是泛泛之交,有的人则需敬而远之。
此外,读书贵有疑,不能完全相信书中所讲,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古人有言:“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主。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读书既要有所获,又要有所思,有所疑,这才符合认知的过程。
善于读书的人,任何一本书对他而言就都如同一条帮他渡河的小船,既然渡过了河,就该舍弃小船,有谁会在登岸之后还拖着小船过日子呢?
世间最为渊博的书籍莫过于人生,读书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参悟出人生的真谛。读有字书可以让人增长学问,而读懂人生这本无字书,则可以增长智慧,可以让人快乐一生。——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低调做人高标做事》
发表评论